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皇太极

皇太极

    闻察哈尔部使臣卓力格图达之妄,由检但笑摇首曰:“朕知汝辈林丹汗尚为边将妄杀贵部言使臣事而心憾之。”

    不以察哈尔部第三“请“为意。

    皆出,所谓“请“者,察哈尔部杀其使者也。

    先是察哈尔部尝遣使至大同,冀与议盟共遏后事。

    贪功无知边将妄斩察哈尔部使臣。(先是察哈尔部尝兵犯大同......)

    是役也,察哈尔部使臣卓力格图入都,由检特旨令大同出库粮无偿遗察哈尔部,亦前斩察哈尔部使臣偿之也。亦以是故,察哈尔部始许遣使入觐。

    “尔第三“请“,朕但当不闻。“由检视卓力格图,语气突转正色:“但汝归而告汝林丹汗,后无知之言勿出也。”

    “此事有因,底下人不知事坏了两国交好,你们在朕这里发牢骚也罢了。

    “然则是言也,朕敢保明日一旦书讨察哈尔部奏雪花涌铺御案!“

    由检语气复缓,徐曰:“有件事可复不知邪?“”

    就在两个月以前,后金皇太极就托付了附附他们的敖汉部给我们上了书,表示了想要与我修好的意思。

    “皇太极犹欲遣使吊祭先帝,贺朕即位“。

    “请大皇帝陛下鉴之!“初不满意卓力格图忽闻此心立有悸神,当下不复逡巡即跪曰:“后金皇太极阴狡无信,致意天朝,绝不可告人之意。”

    “皇太极视我诸部,如大皇帝之言,与天朝同敌!“

    “后金狼子野心屡侵天朝,兼并我蒙古部族,其言断然不可信......“

    “然则汝等后金之识犹明也“。由点首曰:“于此一也。”

    朕故许尔复互市,以决尔凶荒。

    “尔林丹汗与袁崇焕亦旧识矣,朝廷已任为蓟辽督师,事宜其详通“。

    由检舁手示卓力格图起听曰:“归语汝林丹汗,大明甚有诚意与蒙古诸部和平共处。须粮可径觅袁崇焕,须马须粮,各取所需是共赢之道。”

    若盟,则兵事益合,出兵相助,未尝不可。

    多谢天朝大皇帝,卓力格图必以天朝圣意向大汗。初起卓力格图深施一礼,沉声曰:“后金请和天朝,大皇帝陛下何如,又请大皇帝明示,卓力格图归亦好向大汗白其事。”

    由检虽申盟意,而未明廷议和之请也。

    此事卓力格图犹冀闻大明皇帝可以面示明说。

    “此事汝等无虞,后金陷我辽土,屠我士民,上逆天道,下绝人理!不收失土,朕何以示天下万民?”

    “况大明既知金皇太极之和根本就是别有他图,又安能为虎谋皮之事乎?“由检想而应之曰:“彼既使人语我则陪之,大明不可与后金成议也。”

    “尔以朕言谕林丹汗,冀其知朕之苦心,亦望汝等可令见察哈尔部诚意!“

    “大皇帝陛下圣!卓力格图必以大皇帝之言一字不差尽达大汗,力促两国盟事!“卓力格图得所欲,再拜谢之。

    -------------------------------------

    待后金者,朱由检深然之袁崇焕“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之策。

    其略曰:明兵野战,远不及骑射后金,此先天之不足,卒难扭转,而火炮明军之势也。

    故欲用己之长,以坚城利炮守之。奇兵乃可与野战;为争取时间编兵逐步推进筑城,须时假与后金和争取时间。

    此亦明兵之打法。故由检一面命崇焕佯迁后和,一面积察哈尔部林丹汗。

    若有林丹汗力牵制后金,势必可为大明争多时。

    于后金之皇太极,由检是不敢轻也。

    自知此敌强大,难缠亦狡猾。

    史之皇太极而文武谋略集于一身之牛。

    此一牛气哄哄之胖子,先后正其父努尔哈赤之非政,修后金之政体,强君主专权,为后金定一统华夏之宏伟目标。

    故朱由检特因此后金发和机授意袁崇焕,假意迁延者,随宜发一端,即:若后金真有诚意与大明议和,皇太极宜亲诣京师与大明皇帝会!

    由检心亦明,皇太极不可许也。

    然犹欲一试,若皇太极果敢使北京,朱由检决不疑者命斩之,以为大明除巨患。

    不惮负信,诱杀使臣之骂名。

    以其明于谁也,果可以除皇太极之患,终大明朝,固一义之大善也!

    由检亦明白,皇太极所以议和者,亦以为己争取时间也。

    大明和后金重叠。

    皆须时各自备。

    大明者,争取时间行坚城利炮之策,尽可多者于有限之内筑关外者坚城稳步为关外屏障。

    而皇太极则以此时后金内政山头林立,皇太极须费巨力抚平。和非示弱也,所以守已成也,所以多力定内争也。

    皇太极与朱由检,心自明:大明与后金必有生死之争!

    于是执先机久知脉络者朱由检未有如崇祯之可否皇太极自为和议,各有所需,以“拖“字决为大明防守反击争也。

    虽知未尝非皇太极所欲见也。

    当此之时,皇太极亦须时而处内也。

    此亦无可奈何,一面陪后金演戏,一面加紧军备,一面积极拉林丹汗,已是当下大明朝能做的最佳应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