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和我的子非鱼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盛雨棠看到这些关于高益的资料真的很惊讶。他不知道许哲为什么要收集整理这些东西,并且还要给她。

    仔细翻看竟然是一份高益详细的成长过程和履历表,还有他结婚的信息。

    这份详细的成长记录,有着高益的所有信息。盛雨棠可以从上面了解到全部的高益。

    高益从小学开始,就跟别的小朋友一样。

    总有老师把教书育人比作佛法只渡有缘之人。然而在学习上的有缘人是很少的,而天生就知道学习真谛的人少之又少。很显然高益便是这样的一个特殊存在。他把学习从来都不叫作学习,而是简单的认为自己是在读书。去了解书本中说了什么故事和内容,在书本中走前人走过的路。

    也是在小学的时候,他就对***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感到震撼。那时候是真的小,但是那时候就真的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读书。

    高益的启蒙老师大概是自己的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挺拔而严肃的军人,教育自己更是严肃认真。启蒙的第一课学的便是宋朝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高益所学习的第一课,父亲并不在意他能不能听懂,能不能理解,而是在读书第一天就这么要求他,让他一定以此为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如此的要求自己。

    不负众望,高益确实成长为慢慢走向这条路的人。他的读书生涯可以说是专心致志不负众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对得起前人对学问呕心沥血的钻研。曾经有一个同学问高益为什么你的英语学的这么好?他的回答是有时候别把学习当作是学习,英语他就是一个工具。你弄懂他了,以后你可以认识更多的东西,这门学科是帮助你的,而不是为难你的。

    所以,高益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一个人。把自己所学当成工具,以此来辅助自己实现自己。

    其实看到这里,盛雨棠也更加明白了,高益为什么拒绝自己。并不是对自己多讨厌,而是一种简单的定律,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他是一个有严密计划的人,当然不会去做偏离航向的事。他是一个有着坚定理想的人,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去躬亲实践。

    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我们现在在大学里读的专业,要不是被迫选择,要不就是人云亦云。很少有学生能够真真正正的选择自己的专业,并且能够理解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比如学习政法很少有人秉持为了匡扶世间正义而去学习;再比如学习理工很少有人是为了奠国家之基石、储科技之强大;还有学习文思哲又有几个人是为了唤人性之觉醒,引灵魂之所归。大多数的人,他的选择只是一个浅显的阶段性目标,很少有人可以长期保持一个终身奋斗的人生理想。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他是发着光的。众人皆醉他独醒。总有人区别于别人,有着自己的高瞻远瞩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简而言之,这个世界总有人志存高远。

    高益便是这样的存在。

    也许是家庭的关系,高益的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军人。因为母亲他从小知道人间疾苦世间病痛对人的折磨,就更理解了人生晃晃一世而过,更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不然世间一遭岂不是白来。而在父亲那里他学到了坚毅果敢,不怕困难。

    高中的时候高益就选择读政法大学,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顶级名校,他只在乎自己想要做什么。他就是想要去攻读政法去帮助更多的人,去给更多更多的人诉求正义。那时候他便认为人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是要活的有尊严有体面像一个人一样的活着,所以能给予人最大尊严的便是至高无上的政法。

    在大学期间,高益组织很多的法学传播会议。在暑假寒假更是深入乡镇和一些偏远地区去做一些普法工作。他那时候的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国家即使最底层的群体也能知法用法,善于用法作为武器来保护自己,予以自己做人的尊严。

    其实像高益这样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在如今这个社会,能够脚踏实地事必躬亲的人真的很少,并且对自己要求极高却又把自己放的很低的人真的很少,他来自于群众却又回归于群众,他就像上个世纪于千万人中走来的学者一样,谦卑恭谨却又孜孜以求。

    真的犹如书中所说的妙年洁白,风姿都美。更是秉持了自小就刻入骨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他知道人最大的痛苦是在于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那个鸿沟,他知道自己是有限性的,而这个有限性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他想在知道和做到那个鸿沟上搭一座桥,即使自己是有限的,但是他愿意去做,去尝试这件事。

    正是因为高益的秉性纯正高洁,才是盛雨棠多年追逐却不愿意过多打扰的原因,她知道他不会为一些别的东西所困。她懂得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是笑谈而已,真正的英雄是没有美人关的。真正的英雄他们一眼便能分辨出谁是他们的灵魂伴侣,而不是说什么美人关难过。自古以来,美人误国哪个不是男人说的,把自己的过错推给美人,又算的上什么英雄好汉呢?

    而那些真正的纯正高洁之人,他们通常具备于万千人中选的一人为良伴的慧眼。盛雨棠一直明白这个道理,高益的第一眼没有把她纳入这个范围以后便再也不会了。所以这么多年自己坚持追随的结果其实她早就知道,在高中就知道了,可是她不后悔。即使没能得到对方的青睐,可是自己却因为对方的优秀纯正,而慢慢的去靠近去学习去改变,尽管最后的自己看清楚自己只是个普通人适合过普通人的生活,她也从未埋怨过高益什么,反而很感谢他在那些年曾经是自己的光。

    因为懂得,所以追随。因为懂得,所以知道适可而止。

    所以能够和高益结婚的那个女孩子,也一定是他于千万人中一眼识别而选择的灵魂伴侣,两个人志同道合,简单相处便定下了终生。而对于那个女孩子来说,高益也是于千万人中走来,最适合她的灵魂伴侣。

    两人相识相知于一场学校哲学讨论会。其实对于高益来说他更擅长理科,而在读书过程中却选择了文科。原因很简单,他一直认为这个世纪以及以后,思想意识形态很重要,而且他特别的佩服马克思,马克思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了社会的历史进程,虽然科学研究很重要,但是高益对社会进程和改变一个时代前进的方向这个蓝图设计更感兴趣,所以他便选择攻读哲学以及学习马克思,同时在这个期间也遇见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那个女生。

    他们俩能结婚其实很简单,就几句话的事。

    “听说你是大名鼎鼎的高益,巧了我就是慕名而来。”

    “客气客气,你曹维的论文我倒是经常翻阅。”

    “有什么高见嘛。”

    “与我所见相同,你我可谓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也可作为情意相投的注解。”

    “我的人生缺一伴侣,你若愿意,我便相陪。”

    “一言为定。”

    两个人三言两语便确定了终身。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你我皆从千万人中走来,一路风雨和泥泞,可是我知道这一路上我的满怀期待。因为我知道会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也于千万人中向我走来,为我而来,我能做的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多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来迎接你的到来。

    世上的事本不复杂,复杂的是。你的功夫没做到,只是于平凡和自我中挣扎,在盲目中徘徊。于是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耗损,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想要的和能做到的有多大差距,并奋力去做到,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会遇到更好的自己,也会遇到更好的别人,因为在事事躬亲的过程中,你就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人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便再也不会选错。

    但是真正能够及早醒悟的人却是少数,于是高益于万千人中看到了曹维,曹维于万千人中看到了高益。

    两人志同道合,也是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