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周王朝 » 五、讲故事说尧舜禹,优良传统教子弟

五、讲故事说尧舜禹,优良传统教子弟

    上课了,课堂上有的同学问老师:“老师,尧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老师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尧以前的时代还是非常落后的时代。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还是荒蛮的人类社会。后来才有以家族为核心的部落氏族社会。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据有人考察,尧帝名叫放勋,他办事认真,深谋远虑,温和宽容,善于管理,家族内部亲密和睦,又睦邻四方,名声远播,簇拥为帝,创建了最初的国家。设有国家官员,百官家族明白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使得诸侯万邦协调和谐,天下民众也就变得友好相处。”

    老师接着说“帝尧他开始任命官员。首先任命了羲氏与和氏两个两兄弟,要他们恭敬地顺着天道,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然后谨敬地将新制定的历法向人们颁布实施。命令他们四人分别驻守全国东南西北四个点,测春、夏、秋、冬四季的准确时间。羲仲住在嵎夷的旸谷,测太阳东升时的时刻,测仲春时刻等;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现称越南),测太阳南行的情况,确定仲夏时刻等;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测太阳西落的时刻,确定仲秋时刻等;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测量太阳北行的情况,最短的一天,确定仲冬时刻等。等他们都完成任务,帝尧曰:‘你们羲氏与和氏了不起,测定一年为三百六十六天,还想出用闰月来调整年差,有了农历,这将可以要求百官指导农民按时令种作,我们的事业会兴旺起来’。”

    老师又说:“尧帝任命弃为农官。尧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民无饥矣!’

    尧帝时,洪水泛滥成灾,尧帝征询酋长意见,众酋长说:‘鲧可以治水。’

    尧帝先有异议,在一个名叫四岳官员劝说下,同意任命鲧。

    尧帝曰:‘鲧去吧,办事要谨慎。’鲧,相传为黄帝族后裔,名鲧,号若阳。尧时鲧为夏部落酋长,尧封鲧于崇(今河南登丰祟山附近)赐姓姒,故又称为崇伯鲧,鲧还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可惜他为人持才自负,刚愎自用。他错误地用筑堤围堵的办法去治理洪水(古谓之“堕高堙庳”的办法),堤坝越筑越高,洪水冲溃堤坝为害更大,九年负罪而还,引起公愤,舜帝将鲧拘禁在羽山(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南),后来还是被诛杀了。”

    老师话音未落,就有同学问:“老师,舜帝是谁,他怎么取代尧帝的位置?”

    老师说:“事情是这样的。尧帝年纪大了,人总有百年之后,人民的事业总是永恒的。他要挑选接替他的事业的合适人选。他把自己想法告诉他身边的官员四岳。四岳想,曾经推选官员时,连他的亲生儿子丹朱和宫中众官员他都不认可,于是四岳对尧帝说:‘我们的德行浅薄,这个人实在难以推荐。’

    尧帝说:‘可在显贵人中或者平民中选择贤能者吧!’

    大家告诉尧帝说:‘在民间有个独身男子,叫虞舜。’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人究竟怎么样?!’

    四岳说:‘舜的父亲是个瞎子,人们称他为瞽叟(就是瞎老头),母亲早已去世,他的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儿子(舜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因有亲生母亲阿护,象总想处处占先,瞽叟很宠他,却对舜很刻薄。舜在这样的家庭里却待他的父亲和后母及弟弟很好,他勤劳朴实,一家人生活得好。舜对邻居外人同样亲善有礼,大家齐声称赞他,所以他贤德的名声传向四方。’

    尧帝听了很高兴,决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忌妒,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害死舜,独占家产。舜对他们所思所想所做之事,了然于心,从容应对,仍然和和气气对待他们,在舜的感化下一家人和睦相处了(前面说的著名恶人‘象’就是舜的弟弟。)”

    老师又说:“尧帝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舜留在身边协助他办理政务,要求他谨敬地对待政务。舜首先重视总结尧帝家族部落成功的经验并推广宣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家庭伦理道德,大家听从他的说教。于是晋升舜为管理百官的职位,管理百官的政务办理得有条有理。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宾客,四方宾客对舜都肃然起敬。舜担任主管四方山林的官,他巡察山林,在大风雷雨中不迷失方向(因为他来自山村。)

    尧帝对舜说:‘舜啊,我已经考察你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尧帝让位给另外德高望重的人,不肯接受尧帝禅让的帝位。

    由于尧帝年龄大了,要舜代行职责,舜只得依从。舜替尧帝代理行政,他对祭祀、礼仪、刑罚、行政区划、统一音律和度量衡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修订和补充规定。每五年代尧帝巡视全国一次。协助尧帝二十八年,尧帝去世,舜正式就任帝位。重新任命一批有德有功的官员,如治水有功的大禹——担任百揆之职;你们的先祖弃——主管农业;还有皋陶——主管刑罚等等。;

    舜不单处罚了鲧,同时还处罚了工作失职的官员,如共工、三苗等四人。”

    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知道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说:“你说吧。反正是故事课,只要能讲清楚就行。”

    同学说:“我父亲刚从湖南巡视回来,对我们说起大禹治水的故事,他说:‘鲧治水失败后,百姓生活的惨状,舜寝食难安,经多方征询意见,舜决定任命鲧的儿子禹担任治理洪水的工作。禹决心战胜洪水,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平息众怒,挽回父亲造成的不良影响,决心不让大众失望。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找来了几位长者共商治水大事。经过一番议论,一致认为治理洪水用筑堤坝堵塞的办法是错误的,要改为疏导的办法,顺势而为,迅速排走洪水,消除水患。’”

    同学接着又说:“禹在新婚后第四天就告别妻子,带着契、弃(后稷)等一行人共赴治理洪水的前线,开始漫长治理洪水之路。那时人烟稀少,到处是荒山野岭,沟壑纵横,一片荒凉。禹披荆斩棘,昼夜兼程,风餐露宿,艰难前行。十三年禹凭着他超人的毅力,在各地勘察、测量、定规划、抓施工。开渠引流,疏通河道,加固增高河岸堤防等办法,日夜操劳,马不停蹄,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跑遍全国,其中的辛苦,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永难释怀。到现在在湖南长沙地区岳麓山顶上留有禹王石碑,石碑上刻有九十九个字,至今无人能认识。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有一条孽龙要把长沙地区搅成东洋大海,人们将大难临头。禹王知道后立即树立此石碑,镇住了孽龙,使长沙地区人民免遭大难,禹王石碑成为人们纪念他怀念他的标志。

    还有,我父亲又说舜的故事,他说:‘相传舜接替尧帝帝位后,国家治理得很好,唯有湖南苍梧山地区湘江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舜帝闻之,日夜思虑,虽几度派人前往,收效甚微。他虽年事已高,决定亲自查巡,想方设法治理洪水。娥皇、女英要一路伺候,到洞庭湖湖里一个小岛——君山岛上,因天气炎热,舜帝怕她们路途劳累生病,强行让她们留下来,自己去苍梧山查巡和治理洪水。

    舜帝走后,娥皇、女英日夜盼望舜帝早日归来。可是,时光荏苒,几度花开花落,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开始担心了。一天晚上,女英梦到舜帝坐着一辆瑶车从天而降,对她说:‘我现在在天庭上亲理紫微,下镇衡岳,今天来接你俩一同上天,共同生活,舜帝伸手来握女英的手,突然,一阵狂风将她吹倒,------。女英惊醒后,急忙将梦中的情况告诉娥皇,娥皇听完不禁一惊,然而故作镇静地说:‘梦是反的,他还在人间,你不必着急。’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官方消息。听此噩耗,娥皇、女英一时目瞪口呆,然后狂跑,停下来便是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天地为之动容,他们抓住路边的竹子缓一口气,更放声大哭,白眼泪流完了,就流红色的血眼泪,滴滴泪珠落在竹竿上,留下斑斑泪痕。

    这天时近傍晚,黑云把整个君山岛罩住,云越积越厚,电闪雷鸣,接着旋风大作,大雨倾盆,洞庭湖湖面上卷起伸向天空的水柱,湖面波浪滔天,娥皇猛然想起女英说的“梦”,她大声喊道:‘妹,是舜帝来接我们啦,快!’说时迟那时快,姐妹俩手牵着手,怀着与舜帝重逢的喜悦,向着波涛汹涌的洞庭湖狂奔,旁人还没有反映过来,他们俩已淹没在波浪滔天的洞庭湖里面。俄顷风定,云彩飘散,霞光万道,红霞万朵,层层波澜。好美啊!晚霞。忠贞不渝!湘妃啊!是你俩高尚人格的光芒照亮了天空。

    十五天以后,娥皇、女英的尸体浮出水面,当地人怀着敬畏之心将她们葬在君山上,并修建“湘夫人”庙来纪念她们俩姐妹。至今,洞庭湖的君山上还有二妃墓,墓旁斑竹丛生,还是当年娥皇、女英哭泣洒落在竹子上斑斑血泪,真是入竹三分,****也没有把它们洗去,竟然形成有斑斑泪痕的“斑竹”,也就是著名的“湘妃竹”永留人间。你们看这根斑竹上好多泪痕啊(他把随身携带的一根斑竹给同学看)!”同学说完,满心高兴。姬昌站起来树起大拇指说:‘散宜生你说得真好!’”

    老师说:“散宜生你说完了吧,你说得好!今天的课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