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轮回游纪 » 第四十二章 心上秋

第四十二章 心上秋

    “今后,贺某怕是无法再做你的先生了!”

    李长安闻言一怔,不知先生是何用意。楼内其他人听了,却是一片哗然。

    “这。。贺先生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

    “是不是他的学生作弊,如今现出原形,贺先生自觉颜面无存,所以才说出这番话?”

    “不好说,有这个可能性!”

    “总之,问题就出在那一阕词上了!”

    。。。

    当下,有耐不住性子的客人,探着身子朝着场中喊道:

    “城主大人,李公子写的什么啊?能不能读给我们听听?”

    “是啊城主大人!我们都很好奇李公子的作品,您快跟我们说说吧!”

    。。。

    戴书文回过神来,没有回答楼内宾客的问题,而是回身咨询身后八人的意见。

    “几位怎么看?”

    几人沉吟一番,似是还在回味这一阕词,最后还是一位瘦高老者率先开口。

    “此词构思巧妙,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

    “上下两片皆是愁,却又避而不谈所愁为何,留有无限遐想余地。”

    “通篇语句平易浅近,虽然没有带有浓烈情感的字眼,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无穷愁绪。”

    “寥寥几笔,却能勾勒出情感这般复杂的意境,当真是妙不可言!”

    其他几人也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无一例外,皆是对这一阕词推崇备至。

    戴书文笑着望向贺文兴,“不知贺先生,如今是何感想?”

    贺文兴长叹一声,“此等才华,贺某也只有仰望的份了。”

    随后贺文兴看着李长安,微笑道:“能做你的启蒙先生,是贺某的荣幸!

    只是贺某才疏学浅,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李长安心下一急,“可是先生。。”

    贺文兴抬手打断,“今日这两阙词,想来明日便会流传出去。一日得此两篇佳作,足以震动文坛,将来青史留名已是必然。

    贺某,自然无颜再做你的先生,你我二人平辈相交即可。”

    李长安默然不语,有些难以适应,但又对贺先生这般洒脱的性情赞叹不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师生交往中,刻在骨子里的礼仪。

    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又有几人敢大方承认自己才学不足?更遑论,能够自降身份,与学生平辈相交。

    在这个传统的时代,贺先生此举已是有些违背纲常了。

    贺文兴没有刻意压制自己的声音,所以,知味楼内众人,也都听到他的话。

    这一下,喧哗声更加浩大。谁能想到,贺文兴不愿再做李长安的先生,竟是自觉才学不足不能胜任!

    那一阕词!

    一定是李长安新作的那一阕词!

    众人这下更加坐不住了,纷纷嚷嚷着要品鉴佳作。

    戴书文抬手示意,“诸位,请安静一下!”

    中气十足的声音传遍知味楼,清晰的响在众人耳畔。

    喧哗渐止。

    戴书文笑道:“想来诸位已然迫不及待,想要欣赏一下李公子的佳作。那在下,也就不兜圈子了。”

    没有再多废话,戴书文捧起那一页宣纸。

    所有人屏气凝神,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磁性十足的声音响起,只是上片寥寥两句,便已让在场众多文人雅客有了代入感。

    年少时意气风发的少年们,谁不喜欢登高望远泼墨挥毫?

    为了将肚子里那几两墨水宣之笔端,无愁强说愁已是常态。

    众人小声谈论着,更加期待此词下片。

    戴书文略微顿了顿,让众人讨论了一会,这才缓缓念出下片。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知味楼内寂然无声,只有戴书文的声音在楼内回荡。

    少许沉寂后,取得本次诗会第二名的隋游礼喟然长叹,沧桑的面容上满是敬服。

    “这等才华,在下自愧不如!输给他,心服口服!”

    年近半百的他,算得上是“识尽愁滋味”。

    他也曾穷困潦倒,满怀愁绪不知说与谁人听。却没办法做到此种那般洒脱,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好像词里词外说的都是自己!

    这便是诗词的共鸣!

    似他这般感慨的人,知味楼中不知凡几。

    再一阕词,众人皆叹服!

    一时间知味楼内喝彩声连绵不断,称赞声此起彼伏。

    “不可能!不可能!”

    谈晟斌神色恍惚,嘴里碎碎念着,依旧还是不愿相信。

    “怎么可能真的写出来了?!而且完全不输给上一阙!”

    南宫月听着众人的称赞声,脸上喜色难掩,转头对小青他们说道:

    “等会诗会结束,长安必然会跟朋友一同出去游玩赏月,文人士子手中不能没个物件!

    小青,你让人去聚宝斋,把他们那最好的折扇买下,一定要快!必须要在诗会结束前送到!”

    小青领命离去,南宫月望着楼下的李长安,眸中神采奕奕,面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天底下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材的,儿子出息了,做父母的脸上也有光。

    所有人都在看着李长安,今晚的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有人称赞褒奖,有人羡慕嫉妒,自然也少不了质疑。

    谈晟斌回过神来,大声喊道:“这词有问题!他两个月还人事不省,现在哪来那么多愁?!这绝对不是他写的!”

    戴书文皱着眉头瞥了他一眼,随后转身看向李长安。

    李长安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望着谈晟斌。

    “在下所愁有三,一为国,二为家,三为自身。

    如今北境战局紧张,随时可能开战,周边又有强国虎视眈眈,此其一。

    中秋佳节,家人不能团聚,父兄阿姊皆不在身边,此其二。

    在下今年年方十二,三年后而立之年,便不得不离乡远行,无法常伴家人身边,此其三。”

    “除此之外,阁下还有别的问题吗?”

    李长安面带微笑的望着谈晟斌,淡然道。

    谈晟斌脸色有些窘迫,见众人目光望来,也只好强撑着继续挑刺。

    “还有他这两阙词的句式,与目前已知的皆不相符,这又该作何解释?”

    李长安轻笑一声,却并未回答他的问题。

    “这不是恰恰说明,这两阙词不是他人代笔的吗?!”

    贺文兴走到李长安身边站定,沉声道:

    “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本就是自无生有。以前没有这样的句式,不代表以后没有。

    你又怎知,他不是在开历史之先河?”

    众人哗然,万万没想到,贺文兴对李长安这个学生,评价竟如此之高!

    世人千千万,名垂青史者不及万一!

    开历史之先河者,更是万一中的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