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易者不易 » 第六章 冤家路窄

第六章 冤家路窄

    北山城城门前,周常驻足在此,第一次进城,心中还是有些紧张的。“高啊!真他妈的高啊!得有十米高了吧?”望着由大块的青石砖和三合土组成的城墙,不由得发出了感慨。

    “北山有高墙,上与浮云齐!”身旁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念了句诗,接着又看向周常。“没文化!”说完,拉着身旁的女子一脸得意的进入了城中。

    周常一脸迷茫,愣在原地。心想这难道就是师傅说的那种,让人看见就会手痒痒的人吗?周常挠了挠自己的手背,也进入了城里。

    城中车水马龙,吆喝叫卖声络绎不绝,周常逛的是晕乎乎的。他走到一间招牌挺大的衣店里,准备先买套衣服,自己的一身兽皮粗布衣,看起来和这座城里的人格格不入。

    “掌柜的,给我拿一身合身的衣服!”说完从怀中拿出一锭银子,放在柜上。陈凡给周常留了不少好东西,一个在腰间的储物袋里,一个在手上的储物戒里。可惜只有到了凝气境才能打开,现在只能把东西放进衣服中,不过他只带了银两,毕竟这世上大部分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到。

    掌柜的看见银子两眼放光,迅速拿到手里掂量了几下。“好嘞!客人您站好,我先给您量一下。”说罢便开始给周常量尺寸。片刻之后,掌柜的给周常拿出一套衣服,“客人您看,我这正好有一件合身的,您试试?”

    周常接过,到角落里有一间小屋,进去更衣。

    待到他出来,也是惊了老板一跳,气质跟原来完全不一样。只见他上边的头发盘起,梳成了一个发髻,发髻套在一个白玉发冠之中,后边的头发则自然散落;身穿一件白色绣蓝纹修身长袍,腰间系着一条淡蓝色腰带;外套一件黑色镶金边的丝绸长褙子,脚穿白玉踏云靴。周常身在锻体境打磨肉身,身形协调俊美,配上这身衣服,虽然不算是风流倜傥的美男子,但也可以说是气宇轩昂了。

    “看啥呢掌柜,我挺满意的,算账吧!”周常看向老板。

    “要是说话不带口音就更有气质了。”老板心想。

    “客人,我看着衣服就特别适合您,所以就直接给您拿出来了,呵呵。可是…这衣服不便宜,一锭银子不够,还得一锭,您看这…”

    周常又掏出一锭银子,直接扔给老板。“二十两够了是吧?”说着往门外走去。

    “对对对,客人您慢走,下次再来啊!”老板开心地对着周常挥了挥手。

    周常徒步几十里来到北山城,这会买完衣服,天已经要黑了,决定先找地方休息,明天再计划修行事宜。

    找了家有空房的客栈,洗漱一番,准备休息。拒绝了小二的晚饭推荐,毕竟周常现在几天不吃饭都没问题,主要得找妖兽血肉骨髓、灵丹灵药来吸收,进阶。

    ……

    第二天一早,周常就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准备去城中的修士交易所逛一逛。

    据说这大陆上的交易所、拍卖行等,几乎都是三大家族中的赵家开的。赵家是商人世家,家族中出了修士后,依然经商做买卖,最后越做越大,几乎垄断了修士的大部分市场。

    周常走到交易所门前,这交易所开在城中最繁华的路段中心,整体呈阁楼形,有三层高,门面颇大,门头上一个硕大的“赵”字醒目无比,字下面的牌匾上写着“修士交易所”五个字。

    周常进入交易所中,一层是宽敞的大厅,摆放着四行柜台,每行柜子摆放的东西都不一样。第一行是摆放的灵草和丹药,第二行是妖兽身上的皮肉筋骨,第三行是一些法宝装备,最后一行则是些符箓阵法。每行柜台都有两名筑基期修士看守,有人买卖物品,他们便做记录,卖多少钱或者以物换物。等于说除了卖自己的东西,也做交易的平台。

    逛来逛去,周常发现自己也只能看看了,修士交易都是用的灵石,而自己身上一块灵石都没,可能储物袋里有,但是自己拿不出来。望着那些血肉筋骨,自己也只能咽咽口水。

    转身上了二楼,二楼都是一个个的小隔间,都被放了隔音阵法,门前则是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所需之物。方便一些修士以物换物,当然上二楼换的,肯定是些比较珍稀的物品,毕竟每个房间得按时间交灵石。或者想卖出高价,也可以参加拍卖行。这层则是有两名结丹强者看护,两人一人一个单间,出了事才会出来维持秩序。

    三层一般都是些贵客,据说有元婴强者在三楼。

    周常过完眼瘾,已经快晌午,走出了交易所。看来自己要么想办法去搞灵石,要么就得自己去狩猎了。

    边想边走,周常已经来到了另一条街上。这条街上都是凡人店铺,昨天买衣服的衣店,一些饭馆,风花雪月之所都在这条街上。

    “你他妈瞎了?敢挡吕少爷的马车!”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周常一时想不起是谁,毕竟自己山下也不认识什么人。

    一堆人围在风月楼门口,周常轻松的挤到前边,果然看见了老熟人。吕姜邦双手拎着一个瘦弱的书生,反手将他摔在地上。

    “我只是过个路,你家马车正好在路上,谁挡它了!哎呦…”这瘦弱书生扶着腰站了起来。周常一看,呦呵,也是熟人,正是在城门口喊他“没文化”的那个让人手痒痒的读书人,只是她身边的那个女人不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