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穿越生存实录 » 28.开业

28.开业

    田老头确实是专业的。他起的灶不仅美观合用,而且充分考虑了烟囱的走向。

    春晓想了想,便有了做一个烤炉的想法。她之前看过别人在短视频里发布过做土烤炉的办法,但她自己动手能力不算强,所以还是考虑请专业人士来做。

    田老头无疑是个专业人士,他听了春晓的想法,点点头,说:“我回去想想,如果能做,我再来跟你讲。”

    春晓听他这么一讲,知道他是个慎重的人,反倒放心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容氏翻日历,就选了个日子最近的黄道吉日开业。

    这对于春晓来说,真的有些无所谓,但是容氏和三郎还是很慎重,提前一天到郝大伯家、村长以及几个村里的长老家里告知了,请大家当天前去喝茶、吃糕点。

    郝大伯丢了面子,懒得出来见三郎。村长等人倒是都答应出席,一来当年郝秀才在村子里颇有人缘,二来三郎几个虽然这些年默不吭声,但大家都看得出是好孩子,所以也愿意去抬抬轿子。

    开业这天,郝家一挂鞭炮就宣告茶棚开业了。

    春晓蒸了几笼的发糕,分发给来凑热闹的村民们吃,让大家也沾沾喜气。

    “晓妹妹、三郎哥,”吴金梅和吴大哥来得挺早,“郝家婶婶,恭喜发财哦。”

    “快进来喝茶。”容氏难得出来应酬,她知道这个姑娘曾经救过自家闺女,便很是好感,“坐到这里来,春晓,把点心送过来。”

    除了发糕,春晓自然做了几样准备卖的点心,比如小笼包、烧麦和水晶糕,虽然今天第一天,预计客人不会多,但她也忙得手忙脚乱,想着是不是要买几个仆妇来帮忙干活。

    对于这个时候要保障竞争的独占性,春晓还是偏向于入乡随俗,买人干活,这样对自己有保障一些,反正她自认自己不会是个苛刻的东家。

    只是不知道买人需要多少钱,这么一想,又觉得自己确实赚钱太少了。

    吴金梅尝了一个烧麦,不禁眉开眼笑,“晓妹妹,你果然好手艺,难怪我二哥整天嘀咕着要让我来跟你学几手,你有空要教教我哦,尤其是那个什么红烧肉,我二哥回去说得,好几次我都流口水了。”

    “那有什么要紧的,”容氏笑了,“你什么时候有空了什么时候过来,让春晓做出你吃,多看几次就会了。”

    金梅笑着直点头。

    吴大哥倒是个闲不住的,都不用旁人指点,自己就帮着搬柴火、烧火。

    “哎呀,吴大哥,你是客人,这个不用你干。”三郎忙去拦。

    “三郎哥,你不用管我大哥,他闲不住的。”吴金梅在边上说,“你只要让晓妹妹多做些好吃的给我们吃就可以了。”

    吴大哥对这个唯一的妹妹没辙,只好说:“你来白吃白喝,我只能干点活补偿一下了,要不然把你扣押在这里洗碗?”

    “哎,那我可巴不得。”容氏也乐了。

    孟村长也带着几个村里的长老来了,大家看到茶棚干净整齐的样子也挺高兴的。

    一个姓刘的老爷子说:“这个地方好,当初郝秀才选这里的时候,我就说这是个风水宝地,你们看,做个茶棚,多合适。”

    “对对对,郝二娘子、三郎,祝你们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恭喜恭喜了……”

    容氏和三郎赶紧迎了上去,又是端茶又是送点心的。

    “咦,这茶不错,回甘润喉。”又一长老是懂得茶的。

    “点心也不错。”刘长老品尝着小笼包,“这包子还有汁水,一口一个,有点不过瘾啊。”

    虽然只是个茶棚,但春晓确确实实是当作茶楼来经营的,只不过目前本小利薄,慢慢来罢了。

    林大夫和王大叔他们都过来祝贺了一番,喝了碗茶便走了。村长及几个长老稍多做一会,因为点心好吃,茶也不错,在这里聊天闲谈是不错的。

    春晓也乐得他们攒攒人气。

    村里人不会到茶棚买茶喝的,虽然觉得点心不错,但大家的消费习惯还是在家囫囵图个饱就可以了。当然,春晓的铺子里也有馒头和大包子卖的,只不过大家家里都有,也就没有必要关顾了。

    幸好,春晓的目标客户也不是他们。她的目标客户是过路的客人和商队。

    果然,没多大会,便已经有路过的外地人走了进来,要了茶和包子。

    容氏见有客人来了,便招呼金梅到屋子里去,“我们到屋子里聊天去吧,让他们忙活。”她还是不那么习惯面对那么多人。吴金梅知道容氏女红好,自然也乐得跟着去学习。

    慢慢的,也有商队在这里调整的,毕竟离开镇子的时候可能有些匆忙,有些货物整理得不太好的,正好休整一下再出发。

    也有是送朋友的,正好这里有个茶棚,可以喝碗茶,再聊几句。

    这开张第一天,客人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春晓已经很满意了,尤其她注意到,有客人吃过了烧麦和小笼包后,决定打包带走的。

    可以说,是忙但开心着。

    只不过大家忙得连小郎都得帮忙收拾碗筷的时候,春晓便有些发愁,看来,还是得找人手帮忙才行。

    村里有人拿了发糕回去,路上遇见郝大伯,便笑嘻嘻地对他说:“郝大,你家侄子开了家茶棚,你不去搭把手?”

    郝大伯没好气地说:“他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到时候开不下去可别说我做大伯的不帮忙。”

    “哎呀,不至于,生意挺好的。”村民说着,心里却有些不屑:不会是看不得侄子家过得好吧。当然,村民也不会说出口。

    郝大伯回到家,便看见堂屋有一笼屉的发糕,已经切了大半吃了,便十分不高兴,“这个,是三郎送过来的?”

    “对啊,说是太忙了,放下也没多说什么就走了。”郝大娘捏了一块递给他,“尝尝,挺好吃的,连娘都吃了一大块。”

    “不吃。”郝大伯气都要气饱了,这郝三郎果真是一意孤行,说不定以后可拿捏不了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