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农夫的追求 » 030笛呐响起

030笛呐响起

    两个闲聊的客人走后,李虎心里挂念爷爷留下来的皮影娃娃,让逛会的陈叔帮助他看管摊子,他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桃花娘娘庙。

    打开庙门,李虎一眼就看到了被他放在墙角的大红箱子,大红箱子上面落满了灰尘,双力牌锁子完好无损。

    谢天谢地,没有人偷走它!

    多亏这座处在深山老林的桃花娘娘庙,有了这座破庙,爷爷留下来的皮影娃娃才有了存身之地,谢谢……

    李虎把大红箱子抱出庙门,绑在摩托车上,跑进庙里,取出来一个鸡毛掸子,用鸡毛掸子把大红箱子上面的尘土拂去后,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跑进庙里,放下手中的鸡毛掸子,告别了面目慈祥的桃花娘娘,把大红箱子捎回到了他的文化娱乐中心。

    坐在柜台后面的陈叔看见李虎抱着一个大红箱子走了进来,问道:“虎子,你从那里买来这么个古董。”

    李虎气喘吁吁地放下大红箱子,说:“陈叔说对了,这里面装的东西的确是古董,不过它们个个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比你的年龄都大。”

    陈叔说:“你这孩子又在搞什么鬼?是不是收回了一些文物?”

    李虎说:“不是文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虎打开箱子,取出一件皮影娃娃头,那是一个武生娃娃的头,李虎开始给那个武生娃娃套身子和四肢。为了便于装运,不演唱的时候,所有皮影娃娃的身子、四肢和头都是拆卸下来装的。

    “陈叔,你给我伴奏一下,我演一下武松打虎!”李虎一边整理手中的皮影娃娃一边对低头看箱子里面那些皮影娃娃的陈叔说。

    李虎爷爷做的这些皮影娃娃,是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加工成的半透明状人像。为了形象逼真,李虎爷爷对影人进行了上彩,这些皮影娃娃都是彩色皮影娃娃。

    皮影娃娃的雕绘工艺特别讲究刀法,刀法不一样,制作出来的影人就不一样,刀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人的优劣。

    李虎爷爷刀工精致,影人造型逼真。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只有演出时,艺人才会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

    为了演出逼真,整个戏箱子里面除了装有人物造型外,还装着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演唱的时候,最重要的道具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李虎爷爷那个时代以白纸作幕,现在多以白布做幕。

    演唱时,艺人坐在“亮子”后面操作影人,观众隔着“亮子”观看,为了让观众能够看见,艺人必须在“亮子”跟前点燃油灯一盏,现在多数是电灯泡,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陈叔说:“这里没有布亮子,你怎么演?”

    李虎说:“随便玩玩,拿在手里摆弄几下。看见它们,我的手痒痒的。”

    陈叔取来一把二胡,拉了起来,李虎吼道:“好你个畜生,那里去!”

    随着吼声,李虎左手操作着老虎,右手操作着武松,喝醉酒的武松摇摇晃晃着从山下走来,一条斑斓大虎龇牙咧嘴从山上走了下来。

    皮影戏被称为百戏之祖,也是世界电影电视动漫艺术的鼻祖。它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000多年,比莎翁创造的戏剧早1800年。

    李虎六岁时便跟爷爷吼道情演皮影娃娃,爷爷有意教他,他也有意学,经过八年多断断续续的学习,他演奏的道情皮影戏虽然不如爷爷演唱的那样专业,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演唱起来有板有眼的。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

    听李虎吼道情,有人从棋桌前走了过来拿起了甩棒子,有人从人堆里面走了过来拿起了简板,有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拿起了唢呐。

    一个道情皮影演奏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虽然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但大家都很认真,演奏效果由刚开始的不和谐慢慢变得和谐起来。

    这三天,东老爷山过庙会,游客上山不收费,山上山下聚满了人,有上山烧香的,有还愿的,有旅游散心的,有图个热闹开心的。

    关老爷庙前的土台子上面,临时搭建了一个戏棚,白天唱木偶娃娃戏,晚上唱道情皮影娃娃戏,唱戏的是敬家班的后人,总共五个人,一个主唱的,四个伴奏的,今晚演唱的是皮影娃娃《杨宗保》。

    看戏的人很少,许多人听了一会,便下山了,不是对方唱的不好,而是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太多了,多数人对这一古老的戏剧并不感兴趣。

    李虎和一群休闲的人坐在一起吹拉弹唱,不用“亮子”,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李虎吼了几句,便放下手中的皮影娃娃,带笑对围观的人说:“这些皮影娃娃是我爷爷留下来的,你们可以取出来看,不过,不能弄坏它们。如果有人会唱,也可以唱一段。”

    围观的人聚了上来,欣赏着大红箱子里面那些做工精细的皮影娃娃,人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赞叹声。

    李虎拿起了笛呐,这是爷爷为了演唱道情皮影戏而专门自制的一件管乐器,笛呐是演奏环江道情皮影戏不可缺少的乐器,与四弦合奏,声音一高一低,和谐动听,美妙绝伦。

    在环江县道情皮影娃娃戏里,演奏笛呐的艺人,还要演奏笛子和唢呐,民间叫“三吹”,在皮影戏班里的地位仅次于班主或挑纤者的主要角色。

    皮影戏演唱时,常常在前半夜用笛子,后半夜用笛呐。笛呐一响起,观众就会明白,戏已过半,戏子也会休息一会,喝喝茶,润润嗓子。

    技艺高超的笛呐吹奏者,多用舌头垫音。虽然伴奏着用四五种乐器,但在观众的耳朵里,只有笛呐声独领风骚,其它乐器好似都在为其伴奏,起陪衬作用。

    静夜里,清脆悠扬的笛呐声,忽隐忽现,宛如小桥流水一样,妙不可言。这种用奇特方法制作的独特乐器,能产生独特的音乐效果,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环江县道情皮影戏和其他地方皮影戏最大的一个区别。

    李虎拿起笛呐吹了起来,夜风吹过,游人如织,人们好奇地打量着古老的皮影娃娃,谛听着悠扬动听的笛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