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玄镜湖 » 第十三章竹石镇

第十三章竹石镇

    车队重新启动,以前遍布荆棘的泥泞小道早已经变作通天坦途。道宽可供八骑并行,道旁垂柳胡杨梧桐石榴田地水塘远近分部,有人耕种,有人垂钓,有人嬉戏,偶有清风徐来,人物景色美如画卷。

    南疆地处偏远,民智未开者甚多,茹毛饮血,不知尊卑礼仪,大都以部落群居围主。

    数千年来玄镜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不少蛮夷提供教育,学文化,明礼仪,知尊卑,晓善恶。

    这些蛮族弟子们不少限于资质不得在玄镜湖继续修行,就在蛮荒荒芜之地开创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

    开荒拓土,耕种养殖,建寨立城,形成了大大小小以宗族、宗教、地域、部落等不同因素为核心的成千上万方势力团体。

    各方势力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恩怨情仇,纷争不止,都想一统南疆成就无上霸业。

    争斗自然伴随着利益,南疆靠近玄镜湖的一方疆域,种族林立,物产富饶,珍宝灵物层出不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一些罪大恶极的罪犯很多也逃离至此。如此有利可图,一部分有实力的商家自然派出精悍手下开辟商路,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故一路上苏济等人遇见不少商旅车队,行色匆匆或脸上充满希望的人往来不绝。亦有不少人暗中觊觎苏济车队中财物,一是不清楚苏济方实力,二是玄镜湖周边各路强人多有顾忌。

    车队中第五辆最是庞大,比其他车辆大了一倍多。

    一张低几,两个大海碗,几十个空酒壶,一盆卤牛肉,一盆豆干,一盆油炸花生,苏济与老灰马对饮。此刻老灰马的马蹄变成龙爪,狰狞锋利遍布龙鳞,灵巧端着大碗大口品酒,不时抓几片牛肉、豆干或一把花生下酒。

    嗝……

    接连打了数个酒嗝,老灰满意的晃了晃长长马脸,醉眼迷蒙的打量陪喝三壶酒依然清醒的苏济。含糊道:

    “你小子够意思,老灰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想不到那个破袋子几千年都没人研究出个一二三,到你手里就发生大变化。”老灰看着苏济手腕金刚琢眼睛发光,用龙爪轻轻划过桌面留下数道深痕。

    “如果我没看错你这金刚琢不但水火不侵,收纳万物,更是一处造化福地的大门。”

    “可惜你修行不够,不然可以和你一块去看看。”

    “等我修行有成找你一块去。”苏济摸着金刚琢说道,“那三人是何来历,怎能清楚我们行走路线?”

    老灰满意点头,思索道:“没看错的话他们是万兽宗的门下,至于为何袭击你,那我就不知道了。”

    心想自己平日里得罪的人并不多,只怕是大周王朝的敌对势力所为,想不到如此机密之事也被人探知。

    像万兽宗这类邪魔外道才与人族王朝有暗中交集,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不像玄镜湖、接天门、佛陀禅院等名门正派大都远离凡俗,静心修行。

    “那花如月那倒是不必担心,身份没有丝毫问题。就是以后你想再见到香琳小娘子就很困难了。”老灰打趣道。

    苏济不以为意,抬头看着被放进庞大车厢里老灰拉着的破车厢一百多平方的空间,感慨道:“仙家手段果然神奇。”

    “老灰为何会让你来接我去玄镜湖,而不是门下弟子?”

    “怎么不乐意?”

    “没有,我只是觉得以你的资历和身份怎会来做这种接人的工作。”几番接触,苏济心中越发觉得老灰身份不简单,旁敲侧击道。

    “有什么身份不身份的,我不过是阿仁收养的一匹野马,现在的玄镜湖掌教左长生也不过叫我一声灰老。”

    当然清楚老灰正以反讽的方式自抬身价,不过说出来的内容依然让苏济心中震撼,问道:“阿仁是谁?”

    “玄镜湖第二十一代掌教曾阳明字守仁。”

    “那你岂不是活了二千来岁?”苏济吃惊道。

    “嘿嘿,老哥我还不赖吧。这次不过是想出来逛逛,想不到认识了小兄弟,真是不虚此行。”

    “到玄镜湖后我该如何行事?”

    呼噜呼噜……

    看着又醉倒不醒的老灰,苏济有些无语老灰的不靠谱。自己此行目标高,任务重,一点不能马虎,为此自己早就做好各类功课,提前了解玄镜湖的历史和渊源。只是没想到碰上老资格的老灰,许多情况还没弄明白就已经快到玄镜湖所属墨翠峰山脚范围。

    说是山脚范围,其实距离墨翠峰还有数十里距离。实在是玄镜湖名气太大,许多人拖家带口前来定居。有的是求一辈子安稳,有的是想看看有没仙缘,有的是喜欢这里的环境,等等诸多原因,墨翠峰的山脚形成了一座繁荣富裕安康的不小城镇,人口不下于二十万。

    竹石镇。

    位于墨翠峰脚下,占地极大,成九宫格,由翠竹、墨石、康泰、长乐四条主干道成井字形隔开。每一个大的格子里又分部成九个小的方格,如此类推直到精确到每一户。

    高空俯瞰,星罗棋布,蔚为壮观,一切井然有序。加之庇护与墨翠峰,寒流热流在此处交汇,风调雨顺,四季如春,万物生长,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

    在竹石镇南方位大方格里居住的都是来自各地求学修行的学子,日常居住人数不下于三万。

    求学的学子每日公鸡还没打鸣就早早起床爬山,二个时辰内到墨翠书院管辖下的万民书院学习,三年考核优秀者进入墨翠书院继续深造,淘汰者或重新来过,或打道回府,也有不少就地居住以耕种养殖贩卖教书等为生。

    刚刚进入竹石镇的苏济等人眼前一亮,对于竹石镇的民风环境有种置身世外桃源的错觉。

    整洁干净的街道房屋,井然有序的车马行人和沿街商铺。没有其他繁荣城镇的叫卖声吆喝声,全都是彬彬有礼,笑容满面的对话或打招呼。

    唯一比较大的声响是顽童来回奔跑嬉闹的叫喊声,或是一些家畜的叫吠声。

    车队进入竹石镇,好像车轮滚动的声音都变小些。车夫和护卫都被竹石镇别样的气息感染,不敢轻易破坏此地有序繁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