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201章师傅,我要回家结婚了

第201章师傅,我要回家结婚了

    吉日已经选定,春节的正月初四,二月一号。

    定下了这个日子,两家人就得早早的筹备婚礼。

    婆家这边就得把家电这些准备好,婚房具体选哪间也得确定。

    当然这是得潘春梅来定,她喜欢了才行。

    婚礼的举办地点,娘家人的交通等等,都得考虑。

    新郎新娘的礼服或者叫吉服,选择什么样的。

    婚纱照在哪里拍,等等。

    娘家这边也有事。

    要请谁,谁送亲,这就是娘家这边考虑的了。

    重要的是,双方要确定有哪些流程,男方女方需要准备哪些礼金,都是多少。

    比如,上车费,下车费,改口费,上灯费等等。

    进门红包要多大,大概需要几个。

    要不要准备婚车,是租还是借,红包准备多少。

    婚宴需要什么档次,几个菜?酒要什么酒,烟是什么烟?

    准备几桌?

    谁坐主桌?

    等等,这些事既多又杂。

    以前媒人在,可以在中间传话协调。

    现在王福林走了,只得让史老二在中间出主意。

    于是,史老二一跃成为了熊贵清潘春梅婚礼的操办人。

    史老二也确实有些能力,很快就列出了一张单子。

    各个环节,需要多少钱,一一列出。

    熊家潘家协商后也就认可了。

    史老二对彩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彩礼因人而异。如果是普通家庭,咱们几百块意思一下就得了。可熊家是咱们农场的万元户,也是致富榜样,咱们熊家娶媳妇不能太寒酸。”

    几句话把熊家推到了高位,还下不来了。

    老潘和倪桂花一个劲儿点头。

    彩礼的说法,在农场也有。

    以前就是意思一下。

    在六十年代十块二十块的,就不少了。

    七十年代就到了一百到两百。

    进入八十年代,彩礼在三百至五百左右。

    一般也不会超过这个数。

    这个钱还是要看婆家的经济实力。

    有实力的多给点,实力差的,就少给。

    给一百二百意思一下的也有。

    这个一般不会强求。

    大多是娘家有兄弟或者父母没啥能力的,闺女朝姑爷家要点钱,贴补一下娘家人。

    如果姑爷是独子,这彩礼一般可要可不要。

    因为以后婆家的东西都是他们的。

    如果婆家有兄弟的,一般多少都会要点。

    这有点分家的意思。

    姑爷兄弟好几个,娘家就有不要白不要的心理了。

    也有不要这个钱的。

    像老潘就不要。

    他认为要彩礼跟卖姑娘没两样。

    可倪桂花想的多。

    先不说熊贵清还有个弟弟,这家产也得有老弟的份。

    就说熊家这财力,要点彩礼也不过分,熊家也不是给不起。

    再说,她也没想多要。

    两家一商量,倪桂花直接拍板了。

    既然要彩礼,那就要个吉利,1888.88元,这个够吉利吧!

    要发发嘛!

    熊家一口答应。

    搁在别人家,这彩礼就是大数,在熊家这就是小钱。

    接下来的几天里,就是商量各种细节。

    这些事,熊贵清不参与。

    事涉自己的婚礼,说多了说少了都不好,干脆你们商量吧。

    熊贵清直接去了北安,把婚期告诉了潘春梅。

    潘春梅知道婚期已定,心里既兴奋又有些害怕。

    她兴奋的是,终于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生活呢?!这种憧憬让她兴奋。

    害怕的是,跟公婆住在一起,会是什么结局,会不会闹矛盾,要是公婆不喜欢自己怎么办?

    熊贵清见潘春梅有些紧张。

    问道:“怎么?紧张了?”

    “有点。”

    “紧张啥?想回家随时都能回去,也不远。”

    “是哈!”

    潘春梅一想,确实。

    娘家离得近,也不怕熊贵清欺负自己。

    再说了,他能欺负自己吗?

    潘春梅拿眼偷偷一瞟,见熊贵清正看着她偷笑。

    潘春梅的小脸一红,娇嗔了一声“讨厌”。

    熊贵清从服装店把潘春梅拉回宿舍的。

    两人一边说着结婚的事,一边烧着水,准备下面条吃。

    “现在重要的是买家电,这些东西不好买。”

    熊贵清说道。

    “这事我觉得让师傅帮忙就行了。”

    “哦,对啊,我咋忘了,你师傅是第一百货的!”

    “嘻嘻,就知道瞎整,我师傅可说了,结婚要买东西找她就行。”

    “那行,跟你师傅说,让她帮忙,我们要买全套的家电。”

    “最好写个清单,不然我可说不明白。”

    有好些家电潘春梅也没见过,她哪里知道有啥?

    “行,我来写。”

    两人吃了午饭,熊贵清龙飞凤舞的写了一张清单。

    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电风扇。

    潘春梅一看清单,直咂舌。

    “哎呀,这么多啊!那得多少钱啊!”

    “你先别管多少钱,咱俩结婚这些东西是要有的。”

    主要是,熊贵清见不得老妈用手洗衣服了。

    尤其是马上就入冬了。

    正好趁着结婚这个由头,把这些东西买回来。

    以前,他不是不想买。

    比如他就想买洗衣机来着。

    被老妈好顿咖嗤。

    “你想咋的?有点钱了,发烧了?洗衣服不能手洗吗?费那钱?!”

    此后,熊贵清就不敢再提。

    再说电饭锅的事。

    家里蒸大米饭,总是有大铁锅,胡嘎巴倒是吃着香,可是吃时间长了废牙啊!

    他就想着买个电饭锅吧,反正有的卖。

    又被骂了一顿。

    说熊贵清是败家子,好好的铁锅不用,用什么电饭锅!

    咋的?你吃了一辈子铁锅了,现在还嫌弃了?!

    搞得熊贵清赶紧缩头。

    得知老太太能帮忙,熊贵清就放心了。

    他让潘春梅跟老太太说,问问价格,他好准备钱。

    潘春梅兴高采烈的被熊贵清送回去了。

    熊贵清还给老太太买了一罐茶叶,进店里打了招呼,这才走了。

    这是潘春梅的关系,当然要小妮子开口了。

    如果,有变还有回转的余地。

    要是熊贵清去开口,那关系就不对了。

    人家认不认还两说呢。

    潘春梅忙乎了一下午,快要下班了,她才抽空跟师傅说起了自己要结婚的事。

    “哎呀,是吗?真是太好了!”

    老太太倒是很高兴。

    去年何红梅的儿子结婚,今年她就抱上了大孙子,乐得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潘春梅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师傅,我要出徒了,可也要走了,我真舍不得你。”

    说起这个话题,潘春梅眼圈红红的。

    老太太也叹了口气,说道:“本来我想着你能留下来,咱们娘俩把这个店开下去。”

    何红梅一顿,继续道:“可你要回去结婚,估计也不会回来了,我的身子骨也大不如前了。再加上有了孙子,我也得去照顾。”

    “唉,看样子,咱们娘俩的缘分尽了。”

    老太太说着说着就落下泪来。

    潘春梅又赶紧劝。

    “师傅,南北河农场到北安也就几十公里,不远。要是想我了就给我打个电话,我上来看您。”

    “那感情好啊!希望你别忘了我这个老婆子。”

    “不会的,您是我的师傅,我咋能忘了您呢!”

    娘俩一会哭一会笑。

    最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潘春梅这才拿出了清单,说道:“师傅,我结婚要买点东西,您看能不能帮我买着?”

    老太太推了推眼镜,拿过徒弟手里的纸片,仔细的看了起来。

    “喔,你家可不少买啊!”

    “熊贵清想买,我其实可买可不买的。”

    潘春梅有些扭捏的说道。

    老太太看了一眼徒弟,调笑道:“我看你呀,没说真话!”

    何红梅把纸片叠了一下,揣进了兜里。

    拍了拍衣襟上的线头,说道:“一会儿你先锁门回去吧,我去单位转转。”

    “哎。”

    潘春梅知道,师傅是去帮忙了。

    这一宿,潘春梅一直在想,师傅能不能解决这些事。

    现在家电很紧俏,价格还不便宜,要是没有关系,根本买不着。

    第二天一早,潘春梅吃了早点,骑着自行车去店上。

    把服装店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

    又给师傅沏上茶叶。

    何红梅见徒弟伺候的好,就笑呵呵的说道:“咋的?还怕我不帮忙啊?”

    “没有,师傅。我是想多孝敬孝敬您。”

    “你个小丫头。”

    老太太忙起了手上的活。

    直到中午,何红梅再次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张纸条。

    见潘春梅还在店里,就把字条往她的手里一塞。

    “呐,回去准备钱吧。”

    20英寸进口彩电1650元,冰箱150升为765元,威力双缸连体铝壳428元,三角牌电饭锅87元,双声道收录机610元,落地式16英寸电风扇179元。

    潘春梅拿着纸条的手有点抖。

    她粗略的算了下,3700多块!

    这么多钱啊?!

    潘春梅把纸条揣进衣兜里,脸色有点发白。

    当然,她是不知道熊贵清到底有多少钱的。

    只是知道他卖了猪,攒了些钱,到底能有多少,她不清楚。

    潘春梅跟师傅道了谢,一直忙乎到下班,跟老太太说了,她要回去一趟。

    何红梅知道潘春梅的心情。

    还宽慰她。

    “没事,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这些东西以后慢慢置办,不急。”

    第二天一早,潘春梅就往回打了电话,让熊贵清来接她。

    这么多东西,要花这么多钱,她说什么也得好好劝劝熊贵清。

    过日子不能这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