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203章八十年代的婚纱照

第203章八十年代的婚纱照

    在新影照相馆的服装间里。

    潘春梅看着一排衣架上挂着的婚纱,心情激动。

    这就是杂志上的服装!

    这些年,潘春梅省下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服装杂志和电影杂志。

    有机会还跑去电影院看电影。

    她关注的就是演员身上穿的服装。

    如今的她不仅有一手好的裁剪缝制手艺,对服装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越来越觉得,师傅的思想有些老化了,自己有很多新的想法,只是没有机会展示。

    如果自己开店该多好啊,那就能做自己喜欢的服装了。

    杂志上也有婚纱的展示,可她一直没有机会看见实物。

    今天,在自己拍结婚照的时候,竟然看到了最新的婚纱!她能不激动吗?!

    “这是刚刚从哈尔滨进来的新婚纱。你们要是喜欢就挑选几套,只是要单收服装费。”

    “好,我们挑挑。”

    熊贵清见潘春梅眼睛放光,就知道小妮子喜欢。

    于是就主动说要拍婚纱照了。

    以前结婚照都是革命风格的照片。

    尤其是六七十年代,拿着语录穿着军装拍结婚照的比比皆是。

    那会儿就流行这个。

    改革开放之后,结婚照的服装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更随意更亲民了些。

    只是这些变化是细微的。

    从军装转变成了中山装,然后是休闲的夹克,如今已经演化到了婚纱西服。

    潘春梅有洁白的婚纱,熊贵清这边就是西服。

    他试穿了一下,不合身。

    负责服装的大姐就是聪明,在西服的后腰用几个夹子夹住,嗯,这回好多了。

    这个方法也用在了潘春梅的婚纱上。

    潘春梅虽然身材凸显,可相对于婚纱来说还是不匹配的。

    于是夹子别针,临时缝线收腰这些动作就有了。

    还有专门化妆的大姐。

    在潘春梅的脸上一顿扑粉,红脸蛋红嘴唇,这就是纯纯的农村扭大秧歌的妆容嘛!

    被熊贵清立马否了。

    全部洗掉,口红淡淡的涂点,其他的一概不要。

    这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反而美了很多。

    两人站在画布面前,砰砰砰几盏大灯亮了起来。

    摄影师站在木盒子后面,一块厚厚的黑布把头和木盒子都盖上,只露出一个镜头。

    他手里举着一个橡胶的小气囊,一根小拇指粗细的胶皮管连着木盒子。

    摄影师轻轻挥动着小气囊,嘴里喊着:“新人往中间靠一靠,笑一笑,看这里,看我的手,对,不要动,保持住。”

    咔嚓!

    灯光猛地一闪,熊贵清还好,不敢眨眼。

    潘春梅却被吓了一跳,眼睛猛地一闭。

    熊贵清发现了。

    赶紧对摄影师说道:“师傅,再拍一张,我媳妇儿眨眼睛了!”

    “哎呀,不是说了不要动嘛,不能眨眼啊!”

    摄影师心情不好了。

    这就是坏了一张底片啊!

    “没事,师傅,这张底片我们也要,你都洗出来。”

    “都拍坏了,你们还要啊?”

    “我们留个纪念,你都给我们洗出来。”

    “行吧,那可要算钱了!”

    “行,你算吧。”

    摄影师的心情愉快起来,说话的语气也亲切了。

    有了前面的失误,后面潘春梅也算是有了经验,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亲密的靠着熊贵清,俩人或站或坐,拍了好几张。

    然后又换服装,再拍。

    此时已经有了彩色底片,只是价格较贵。

    可对这事熊贵清是不在乎的,自己结婚怎么也得多拍几张。

    前面拍的是黑白的,后面又拍了彩照。

    照相馆本还有看片的环节。

    这回看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冲洗出底片后,让你来看底片,哪些要哪些不要,自选,再根据冲印照片的数量和大小计费。

    另一种是比较奢侈的。

    把所有的冲洗出来的底片都冲印出小照片,根据照片来选底片,然后再重新根据需要冲印数量和大小。

    熊贵清当然选了奢侈的。

    因为底片都是反转片,你看底片都是负片,根本看不明白。

    还是冲出来好。

    这一番操作下来,费用可不低。

    先交了100块定金,其他的看完片,确定了冲印数量大小才能计算。

    俩人在新影照相馆折腾到下午三点,才算弄完了全部手续。

    一起去旁边的馆子吃了饭,今天已经晚了,服装店也不去了,直接送潘春梅回了宿舍。

    俩人约好,老太太这边有消息就打电话通知他。

    熊贵清觉得,自家没有电话是真不方便。

    分场办公室的电话就像是公用电话,有时候打电话的人多,你还得等。

    为了打个电话要浪费个把钟头都是常事。

    可没办法,现在农场的通讯只有两台150门磁石交换机。

    至少要坚持到九零年,程控交换机才能上场。

    现在安装电话?

    想啥呢?!

    一路疾驰,熊贵清终于晚上六点赶到了家。

    爸妈正在客厅看电视呢。

    见儿子回来了,老妈问道:“吃了吗?”

    “三点半吃了点。”

    “哎哟,怎么搞的那么晚?”

    “拍婚纱照呗。”

    “啥时候能拿?”

    “还得几天呢。”

    “我把剩菜饭给你热热。”

    老妈起身去了厨房。

    熊长禄问道:“家电的事咋样?”

    “给老太太了,可能也得几天。”

    熊贵清边说,边进了卫生间,洗漱一番,这才有了精神。

    他坐在餐桌旁,老妈把几个热菜端了进来。

    还端来了一碗大米饭。

    “哟,妈,你们在家吃的好啊!”

    “这不是你老丈人他们在这吃嘛,总吃馒头也不像话啊!”

    现在的东北,吃大米饭还是相对比较高级的主食。

    这还得感谢去年国家的政策,粮食政策松动了。

    海伦那边的农民可以把手头的余粮自由卖到农贸市场了。

    否则,根本吃不着。

    至少熊贵清想吃大米饭得去饭店。

    “咱家还有多少大米?”

    “没多少了,还有小半袋吧。”

    “今年的新米下来了,我去市场再买点。”

    “也行,趁着现在米价不高,要是过年了,大米也不便宜。”

    余秀华的想法是非常朴素的。

    凡是年节物资紧俏是多年来的规律。

    没办法,一直以来全国的物资都缺,包括现在也缺。

    老百姓就是有钱也买不着东西。

    熊贵清吃饱喝足,余秀华进餐厅拾捣桌子。

    爷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熊长禄喝着茶,抽着烟。

    手指一下一下的往烟灰缸里弹着烟灰。

    熊贵清终于有时间详细的把今天的事说了一遍。

    熊长禄点着头,没有说话。

    厨房里的余秀华却走出来,说道:“婚纱啊?啥样的?没见过。”

    “你和我爸补一张也行,挂在你们屋里挺好。”

    “呵,我们都多大了,还照婚纱照?”

    老妈嘴上这么调侃,可熊贵清分明看到老太太眼中有光。

    “对了,爸,史老二去场部订酒席了吗?”

    “没有,他说这事得咱们自己去订才行。他去订好了坏了的不好。”

    熊长禄说道。

    “那就咱们去。”

    毕竟结婚的日子是在正月里,没准被人订了,就不好办。

    三人商量了一阵,说好,明天一起去。

    结婚最重要的就是婚宴,那就是一个脸面。

    这么重要的事当然要三人一起去参谋。

    其实,按照熊贵清的想法,不差钱的情况下,就按最好的来。

    只要肯花钱,这个年代的酒席差不到哪去!

    可这里一样要有父母的意见。

    要是啥事都自己做主了,爸妈的意见老大了。

    以后的日子有你受的。

    睡了一宿,早上起来,事情有变。

    熊长禄说道:“我考虑了一下,这个酒席也得老潘他们去,否则这个不满意,那个不舒服,到时候娘家挑理。”

    对熊贵清来说,多一个人两个人的不是啥大事。

    于是他早早的拉着老爸去了潘家。

    老潘和倪桂花一听让他们一起去订酒席,心里高兴。

    可见自己在亲家心目中的地位,这就是重视。

    两口子高高兴兴的答应。

    说好一起就在门口集合。他们也得安排一下工作。

    熊家爷俩回到家,吃了早饭,换了身衣服,一家人上车了。

    吉普车在猪场门口停下。

    熊长禄还是背着手在里面转了一圈,这才放心的上车。

    熊贵清一脚油门来到潘家。

    熊家老两口进屋去请。

    老潘两口子这才高高兴兴的上了车。

    车子路过办公室门前,侯勇正骑着摩托要往晒场去,见熊贵清的车子过来,就赶紧停下,对着车子招手。

    熊贵清一刹车停下,摇下车窗探出头来。

    “主任,有事啊?”

    “你们这是去哪儿?”

    侯勇看见车里坐满了人。

    熊长禄和老潘都跟侯勇点点头,这就算打招呼了。

    “去场部订酒席。”

    熊贵清说着话,拿出烟来散给侯勇。

    “什么酒席啊?”

    “我刚算了日子,正月初四结婚,想在机关食堂办个婚宴,你一定要来啊!”

    “哟,那我一定来!”

    侯勇抽了烟,问道:“今天回来不?”

    “回来,顺利的话下午就回来了。”

    “那行,回来我去找你,有事。”

    “行。”

    俩人说好了事。

    侯勇让开了道路,熊贵清挥挥手,开车走了。

    望着远去的吉普,侯勇狠狠吸了口烟,用牙齿咬着烟头,跨上了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