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219章董胖子养牛了

第219章董胖子养牛了

    熊贵清得到消息,农场为了解决青储的50万,竟然贷款了120万,购买奶牛,要建设一个奶牛场。

    这里边的诀窍在于,这120万的贷款不全是购牛款,还有其他建设资金。

    农场抠出20万的启动资金进行配套。

    熊贵清知道,这事自己还是别掺和,弄不好吃不着羊肉还惹一身骚。

    1987年元旦。

    大雪纷飞。

    熊家猪场已经开始催肥了。

    精料量增加了不少。

    再有二十天,这批猪就能出栏了。

    侯勇去场部参加了新年茶话会。

    在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回来了。

    专门跑到熊家,告诉熊贵清一个惊人的消息。

    “你知道吗?奶牛场的场长是谁?”

    “谁啊?”

    “董荣河!”

    “谁?”

    “哎呀,就是跟你争加工厂的那个,董胖子!”

    侯勇连说带比划。

    “啊?他怎么去养牛了?”

    “我也说呢!也不知道他咋想的!”

    “不过,他的关系是真硬啊!”

    “还不是老曹给他扶上去的!”

    侯勇的表情有些不屑。

    “他们连养牛场都不放过?”

    熊贵清很难理解派系之间的斗争。

    毕竟他是局外人。

    有时候看着觉得好笑而已。

    “你知道啥?这是占了畜牧这条线了。”

    侯勇很明白其中的门道。

    “你看,乳品厂、加工厂都属于场长这边的人。老曹他们就把着养牛场,毕竟也是个奶源大户嘛。”

    “再说了,从养牛场场长往畜牧科上爬也容易些。”

    王家中医诊所的里间。

    王老中医盘腿坐在炕上,看着眼前的姑爷。

    他语气深沉的说道:“这次我给你争取了养牛场场长的位子,虽然不是加工厂,可依然是能走的通。”

    老头把搭在鼻尖上的老花镜往上一推,继续说道:“下面就看你的了。”

    “哎,爸,您放心,我一定能干好。”

    董荣河在老岳父的运作下,成了农场引进的特殊人才。

    被农场聘为南北河奶牛场的场长。

    现在奶牛场还在图纸上,农场正在走流程,通过农行搞贷款。

    既然他董胖子是场长了,所有的进程他都得参与。

    不仅要跟着跑贷款,还得去选址。

    场部是和六分场在一起的。

    有时候,各连队的人去场部办事都会说去六分场。

    根据地势,适合奶牛场的地方只能在六分场的北侧。

    紧靠去七分场的公路边。

    这里一马平川。

    原本是非常肥沃的农田,现在要变成奶牛场了。

    六分场的干部职工也说不出啥来。

    农场要用地,他们的意见不重要。

    大冬天的,只能做些准备工作。

    暂时在雪地里插上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奶牛场”。

    就在熊贵清知道董胖子去养牛的时候,董荣河的手刚刚离开这块木牌。

    他望着白茫茫一片的雪地,喷出一口白气。

    就是这里了。

    我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信心满满,好像自己眼前出现了一片的黑白花大奶牛,哞哞叫着向他走来。

    元旦过后没几天,乳品厂把加工费打过来了。

    不给钱不行啊。

    头一批饲料100吨,没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他们就一个劲儿的催,赶紧把饲料运过来。

    这会儿老方说话了。

    “把上一批的钱先结了,否则发不了货。”

    气的乳品厂领导直跳脚。

    他们也不是不想给钱,而是他们正在试生产,出来的样品已经拿去总局检验了。

    只要产品合格了,就能上市销售了。

    那时候不就有钱了?

    那得等到啥时候去?

    谁家过年不吃饺子?

    我们加工厂也等米下锅呢!

    两边一下就僵住了。

    还是农场财务科借给乳品厂一笔专项资金,专门支付奶款和饲料款,否则奶牛户也不干呐。

    不是说好了月结吗?

    这都一月了,我十二月的奶款你得给呀!

    收到加工费1万块,老方才给他们发了下一批饲料。

    熊贵清听到老方的汇报乐了。

    “对,就得这么干。不然他们拖着啥时候是个头啊!”

    这会儿社会上的三角债愈演愈烈。

    你欠我,我欠他,他又欠你。

    大家转着圈的赊账,到最后就得崩盘。

    前世熊贵清就知道。

    到如今,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只是现在还没到最严重崩盘的时候。

    熊贵清为了自保,他的要求就是哪怕价格低点,利润少点,都要现钱。

    赊账?

    价格再高也不打交道。

    熊贵清还立下一条规矩,自己也不欠别人的。

    无论是加工厂还是猪场,对外的货款要么抵账,要么直接给钱,反正不欠钱。

    这不,工人们在1月5号就领到了12月的工资和奖金。

    工资都在百元以上。

    工人虽然干的很辛苦,可是很开心。

    因为马上要过年了,年货啥的也该置办了。

    这两天,熊贵清又开始跑北安了。

    他要和潘春梅一起弄结婚的吉服。

    东北冬天结婚没人穿婚纱。

    都是新娘子穿红颜色的棉袄棉裤。

    新郎的棉袄就是绸缎面的了。

    潘春梅穿的棉袄棉裤都做成了夹袄。

    意思就是薄棉袄薄棉裤。

    大红色的。

    由何红梅亲自操刀,已经做好了。

    熊贵清站在店里,看着换了衣服的潘春梅。

    那真是喜庆。

    就跟现在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何红梅还在棉袄的正面大襟上,手工修上了两只凤凰。

    掐金边走金线,那叫一个华贵啊!

    配上潘春梅粉嫩的小脸,漂亮!

    薄棉裤做的很贴身,也是红色的。

    脚上是一双红色的高跟棉鞋。

    站在熊贵清面前,英姿飒爽,别有一番风韵。

    “怎么样?行吗?”

    “行,太行了!漂亮。”

    熊贵清下意识的咽了口唾沫。

    这新娘子谁不喜欢?!

    见熊贵清这个样子,潘春梅嫩脸泛红。

    “看你那傻样!”

    她嘴角含着得意的微笑。

    老太太也啧啧有声,夸赞春梅漂亮,有气质。

    “你小子算是捡着了!以后可得对春梅好点!”

    “您放心,我当宝贝供着!”

    熊贵清得意的说道。

    “谁让你供着啊!”

    潘春梅不好意思的扭捏。

    试了新娘子的吉服,熊贵清的相对简单多了。

    就是一件暗红色的薄棉袄,段子面的,带有暗花。

    喜庆中不失沉稳,尽显男人的庄重。

    他们这身吉服外面就不再穿外套了。

    这就是外套。

    这和平时的棉袄棉裤不一样。

    平时大家穿的棉袄棉裤是要外罩衣服的,不能直接穿。

    现在的一身,后来逐渐演化成了日常服装。

    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冬天穿棉袄正装逐渐出现了,这些都是从婚礼服装演化来的。

    今天余秀华和倪桂花也跟着来了。

    她们就是来看看吉服到底咋样。

    俩人往屋中间一站,真像是一对璧人!

    余秀华满意,她看着儿子。

    果然精神。

    当然精神了。

    为了穿这件棉袄他可是把自己身上的大棉袄脱了。

    冬天去掉臃肿,是人都精神。

    倪桂花一会看看闺女,一会看看姑爷,心里美滋滋。

    两人试完了衣服,打包装好。

    男装由余秀华拎着,女装由倪桂花拿着。

    跟何红梅道了谢,在加工费上双方推拒了一阵。

    老太太说啥不要。

    把吉服放进车里,他们又去了商店。

    谁结婚也不可能只有一套衣服啊!

    于是又是一场大采购。

    啥叫里外三新?

    这就是。

    从内衣到外套,从头到脚,一共男女各三套。

    熊贵清一直搞不明白,为啥你买三套?

    明明有四季吗?

    呃,东北好像冬春是一个季节了。

    就在熊贵清带着媳妇丈母娘和老妈兴高采烈的大采购的时候,董胖子也在北安呢。

    不过,他的心情可没有那么高兴。

    抢在春节前,他跟随农场财务科的倪桂田,畜牧科的技师,由畜牧副场长汪国辉带队,在北安农行坐冷板凳呢!

    农行现在管理着国家农业政策性贷款的审批、拨付和回收。

    他们可以说,在农场人的眼中就是财神爷!

    当然,财神爷就是有派头。

    他们在农行走廊的长椅上等了两个钟头了,负责审批的信贷科长都没来。

    董胖子觉得自己的屁股都坐僵了。

    好在走廊里有暖气,不然他们会不会冻死在这儿也很难说。

    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自己在学校老师当的好好,去农场干嘛?

    要不是老丈人的劝说,仅凭媳妇他是不会去的。

    自己堂堂的老师,被人扔在走廊里羞辱,真是不值啊!

    他偷瞄一眼坐在一旁的倪桂田。

    心里暗恨。

    要不是你,我能到现在这个地步吗?!

    董胖子倒是没有恨过熊贵清。

    他觉得,熊贵清这样养猪户出身的人,不会有那么精明的想法。

    一定是他背后的人,也就是倪桂田的主意。

    否则,一个养猪的能突然跑来跟自己争粮油加工厂?

    其实,他恰恰想反了。

    一切都是熊贵清的主意,也是他的安排。

    倪桂田只是顺水推舟,给了个助力而已。

    要是熊贵清不提出来要承包,倪桂田是不可能想到熊贵清这个养猪的能有这个魄力!

    从养殖业一下子跳转到加工业,可不仅仅是需要勇气,还要有智慧和能力。

    重要的是,还要有钱!

    熊贵清就是15万打底,他要是没有这笔钱,再有想法也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