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240章就要客运站大院

第240章就要客运站大院

    在东北,白面是主食。

    东北的小麦磨成面粉,粮油店供应给居民们。

    老百姓家中对面食的加工,无外乎蒸烙烤煮煎炸。

    蒸馒头、包子、花卷、饺子。

    烙饼。

    烤一般就是烤酥饼。

    煮,就是饺子、面条和刀削面或者面片。当然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煮疙瘩汤。

    煎一般都是二次加工。

    煎馒头,煎包子,煎饺子。

    油炸麻花、油条、果子等等。

    以上提到的都是面食或者以面为主的主食。

    东北人家平时吃的面条,有两种,一种就是手擀面,另一种就是干挂面。

    以前,挂面是稀罕玩意,家家户户都是手擀面。

    进入八十年代,很多面粉厂就进一步的深加工面粉了。

    挂面也就出现了。

    初期,很多生产厂家都没有包装。

    主要原因就是产量不高,一上架就卖没了,根本就没有包装的必要。

    大多是散装的。

    后来,生产挂面的厂家逐渐多起来后,也有了竞争,于是开始有包装了。

    一开始的包装是旧报纸。

    按照1斤一把的标准,用报纸裁出长条形,把挂面裹上。

    主要就是废物利用。

    这样成本是降低了,可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八十年代的报纸油墨质量也不好,经常出现掉墨现象。

    把面条污染了,有的挂面上还会被印上一些字迹。

    经常因为这些事闹出矛盾。

    到了八十年代的中期,出现了专门的挂面包装。

    当时就是一张白纸。

    上面没有任何的文字和图案。

    这也是厂家为了节约成本。

    不想印刷专门的挂面包装。

    有聪明的就专门刻印些大章,上面有厂家名称

    这样的简陋包装过了两三年,到了现在,专门印刷的挂面包装也只有大城市的挂面厂才舍得,而小地方依然是白纸。

    比如说南北河农场的小型挂面厂,就是白纸包装的。

    一分场的挂面厂的白纸上盖着红章,而三分场的挂面干脆就是光板,白纸一张。

    原先用面换挂面,一斤换一斤,另收2毛加工费。

    现在也直接卖钱了。

    一斤挂面0.45元。

    一斤面半对半的毛利。

    这个情况熊贵清是知道的。

    第二天,他带着媳妇儿跑了趟北安。

    也去市场和粮油店看下行情,北安的价格在5毛一把。

    比农场贵了五分。

    基本都是北安制粉厂的挂面,有白纸包装。

    熊贵清发现了一个机会。

    他们没有细面。

    因为细面的工艺要求很高,容易断,废品率很高,因此没有哪个厂愿意生产。

    回来之后,熊贵清找到老方又研究了一阵,认为这是个机会。

    相当于创新一个新品类。

    老方提议道:“厂长,咱们要去一趟哈市,设备是有,试制可能要浪费很多面粉。”

    “没关系,实在不行,就请全厂吃面条。”

    其实,现在的挂面设备还比较原始,没有啥自动化的东西。

    主要就是和面机,压片机,切条机,还有截断机。

    整个流程就是先和面,然后面团进入压片机三次压片,再进切条机切条。

    这里就有各种规格了。

    最小的是1毫米,也就是细面,还有1.5毫米,2毫米,3毫米等等。

    再宽就是宽面了6毫米。

    这个暂时还没有人做。

    老方估计,如果购进大型设备价格可能在10万以上。

    啥叫大型设备呢,就是每天加工面粉量在5吨以上就是大型设备了。

    像分场的这些挂面设备都是小型的设备,每天加工面粉不超过2吨。

    湿挂面的晾晒都是在室外的空地上,自然阳光晾晒。

    如果是冬季就得改到室内了。

    这就需要一块大场地才行。

    现有的加工厂场地有限,要是大规模生产,根本就没地方晾晒。

    “好,我知道了,咱们厂后面的这片空地不是正好么!”

    熊贵清往后面一指。

    加工厂身后确实有一片空地,那里是客运站大院。

    能不能用,还得跟人家商量。

    这种事就得老舅出面协调,否则还真不好办。

    当晚,熊贵清就去倪桂田家拜访了。

    倪桂田知道熊贵清最近很忙,这突然来家里一定有事。

    实在亲戚也不用绕弯子。

    “贵清,有啥事吧?”

    “老舅,是有事找你。”

    熊贵清直接了当的说了自己的想法。

    “厂子身后不是客运站的大院嘛,我打算借来用,不知道能不能行?”

    “哦?你借来干啥?”

    “老舅啊!各分场连队不给加工费,只拿面粉抵账,现在我都积压了400多吨白面了。我想着干脆做挂面变现,可是加工厂地方小,根本施展不开,旁边只有客运站大院合适。”

    “我想找老舅递个话,跟他们商量一下,他们挪个地方,把这块地批给我用?”

    倪桂田一听这事,有些犹豫。

    客运站在这里好多年了,一直没动过窝。

    如今把他们挪哪去?

    “老舅,只是让他们的停车场挪地方,他们的站点和票务还在这。我只用院子。”

    “哦,这样啊!”

    倪桂田点点头,这样就好办多了。

    客车停哪儿不是停?

    换个地方也不影响,发车的时候再过来也是一样。

    “行,我跟交通科打个招呼。”

    在倪桂田想来,这不是啥难事。

    熊贵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连晚饭都没吃,急匆匆的回家了。

    他要准备准备去趟哈市,看看设备啥的。

    正当他准备带着钱开车走的时候,倪桂田打来了电话。

    “贵清啊,你用客运站大院的事怕是有困难啊!”

    “咋回事?”

    “交通科跟老曹他们是一条线,他们反对,场长也很为难。”

    “哦,没事,我再想办法。”

    得了,哈市也不用去了。

    现在干点事真难啊!

    各种人设障碍使绊子,熊贵清一度想搬家去北安了。

    至少没有这么多麻烦事啊!

    冷静下来,他觉得,这事不能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算了,咱手里也有砝码啊!

    他打电话到加工厂,让老方通知各个分场连队,由于加工厂没有流动资金了,8月份的加工费必须支付现金,否则不再承担加工任务。

    老方就是一愣。

    “厂长,这是……”

    “你别管,你就这么通知,还有,你马上带着豆油去下面卖去,收现钱,就说加工厂没钱了,回点本。”

    “哎。”

    熊贵清加工厂也不去了。

    每天就在服装店和猪场之间转悠。

    却说老方。

    把最新通知发布了下去,下面的单位一下子就炸了锅了。

    他们的职工得吃饭啊!

    于是十几个基层单位领导打电话到粮食科询问咋回事啊?这好好的咋就不给我们粮油了呢?

    粮食科的苏维志也傻眼。

    他赶紧跑去隔壁的加工厂问情况。

    结果,管事的人一个都不在。

    熊贵清没来,老方下分场了。

    不过,办公室里还是有人的。

    在确认了确有其事后,苏维志气喘吁吁的跑到了机关大院,直接找到了场长,把这件事汇报了。

    我去!

    这还了得!

    民以食为天,现在加工厂不加工了,职工们吃啥?

    再问,不是不加工了,而是要钱。

    赵场长愣了下,要钱?

    不是拿面抵账了吗?

    “面卖不出去就变不成钱,加工厂也难。”

    苏维志倒是说了句公道话。

    赵场长猛然想起老倪跟他提的用客运站大院的事。

    他拿起电话打到财务科,让倪桂田赶紧来一趟。

    三人凑在一起,把这件事一说,倪桂田先是愣了愣,而后就明白了,外甥姑爷是在要挟啊!

    可那又怎样?

    倪桂田散了烟,自己也点上一颗,慢条斯理的说道:“场长,这里面有因果关系啊!”

    “怎么个因果关系,你说说。”

    赵场长目光炯炯。

    他实际上也觉得被小熊这小子要挟了,心里有气,说话也不客气。

    “加工厂已经积压了大量的面粉,他想着自我消化,不给农场添麻烦。可是做挂面没有场地啊,就想着借用身后的客运站大院,结果交通科不同意。其实他们客运站现在只有两台客车,占那么大个院子有什么意义?占地为王么?!”

    “既然没有场地,这个挂面就做不成,那么已经积压的400吨面粉都没法处理,现在还要继续积压,加工厂受不了啊!这收现钱加工也没毛病啊!”

    倪桂田这前后一说,赵场长和苏维志都知道了前因后果。

    他们都沉默了。

    “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案?”

    “场长,我看要么给钱,要么给地。地咱们有的是,钱……”

    苏维志看向倪桂田。

    倪桂田看向赵场长。

    “咳咳,我知道了,我找费书记商量。”

    农场财务紧张这是谁都知道的事,要是有钱谁会把加工厂承包出去?

    现在农场建设就靠贷款了。

    把苏维志和倪桂田打发走,赵场长坐在办公室里续上一颗烟,抽完了,这才整理了一下衣服,推开房门走向了书记办公室。

    书记毕竟是班长嘛,这件事得让他知道严重性啊!

    否则下面的家伙一直不配合,真要是基层干部都跑来闹,到时候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