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共度红尘 » 《共度红尘》第四十四章 怀疑

《共度红尘》第四十四章 怀疑

    就在龚占海正为诸多事情烦心的时候,一个他讨厌的电话打过来了,望着手机上不断闪烁的名字“杜文杰”他更加沮丧,感觉真是雪上加霜。生活已经够麻烦了,范薇又来添乱,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无精打采的接了起来。文杰关心的询问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情况,他没有心情与之探讨,草草的说自己也说不清为由便想摆脱谈话。最后还主动对文杰说最近烦心事太多,过一段时间他会给文杰打电话商量与范薇见面的事情,由于思绪烦乱,直到挂了电话也不知道自己乌龙了。

    文杰本无此意,只是觉得网上的事情说的很蹊跷,礼节性的关心一下,没想到一直推脱和母亲见面的龚占海却主动提出要见面得事情,这惊喜着实来的意外。

    然而,生活中的烦恼总是多于开心,其实杜文杰的现实状况比龚占海还要糟糕。一个时期以来,四面八方的压力同时到来,冲击力极强,自己的生命就像在地动山摇中震颤,同时又好像海啸与火山喷发携手而来,自己的灵魂就要被吞噬融化其中,生存的本能让他苦苦的挣扎。

    首先是顾久梅,自己付出全部心血挚爱的人,整日心事重重,除了向自己要钱什么都不做,而且贪得无厌,他没有想到这美貌之下的灵魂是那么的丑恶,而且不可理喻的吃严芳的醋,言语间还透出离婚的念头。

    其次,最好的兄弟董海波和自己分道扬镳,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挖走了很多关键岗位的人员,在竞争上,也咄咄逼人,两人随时都可能反目成仇。

    再次,蒋国平的确看不出任何本事,公司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都十分混乱,更谈不上什么发展、规划和战略,他心急如焚,按照约定又不能插手。

    杜文杰是十分具备契约精神的人,他认为遵守约定是人最起码的道德。既然大家说定了,他就不会按自己的好恶及利益得失而违背承诺,所以自蒋国平接手方圆公司以后,杜文杰很少留在集团公司,即便偶尔坐在董事长的办公室,也不接待任何人。但因为蒋国平来得时间不长,整体工作又需要他,经国平同意,他对境外子公司的一些情况直接过问,但重大事情的决定权还是要交到蒋国平的手里。

    一段时间以来,杜文杰很少在正京,境外分公司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只要想做,看起来没事也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给懒惰找理由,任何时候都可以闲着。

    与龚占海通电话的时候,他正走下返回正京的飞机。出口处有人接他,接他的一般都是周大明,没想到今天多了个李晓峰。

    天已经黑透了,秋末初冬的夜晚,正京风飒气凉,让他本已回暖的心又开始收缩,语言往往是跟着心境走的,他看着身体单薄瘦小可怜的李晓峰说:

    “你他妈怎么来了?”

    “我他妈怎么就不能来?”

    在方圆公司只有李晓峰不用看杜文杰的脸色说话,前面已经交代过,他是杜文杰的发小,生来就是杜文杰的跟班,两个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哪个更多一点两人都说不清,别说他顶嘴,即便是生气的时候骂文杰、打文杰,文杰都一定会让着。下属让着上级畏的是威,强者让着弱者靠的是情。威严的含义在于高高在上,情感的味道则是丝丝入心。

    “先吃饭吧周总?”尽管李晓峰在公司身份特殊,却除了冒犯文杰以外对任何人都很尊重,所以他习惯性的不请示文杰而是问大明。

    大明用询问的目光看文杰的脸,两兄弟和自己的情谊让文杰突然来了兴致,想起了于叔的那句口头禅:“您看着办!”

    三人来到了一家小餐厅刚刚坐下,李晓峰便打开了话匣子,对公司的一些做法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说,尽管思维条理和叙述方式都比较乱,但对文杰来讲一点不受影响。他很认真的说,文杰微笑着听,就像一个母亲聆听刚刚懂事的孩子和自己讲述做人的道理,看着很重视,实则就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因为,他说的想的文杰早想过很多次了,而且想的更透更深。好朋友就是这样,一个想当傻子,另一个心甘情愿的就是傻子,其实,两个都是傻子。乐趣在于比谁更傻,而不是谁更聪明。

    大明也不听他们说什么,专心致志的和服务生点菜,当一切安排妥当,再把注意力转过来时,发现二位就像一对恋人,卿卿我我的说着没有边际的废话,似乎彼此都很享受,也许这就是废话的作用,很多时候废话能给人带来超乎寻常的幸福感。

    李晓峰完全陶醉于这种幸福之中,口才变得特别的好,越说越兴奋,越说越离谱。

    “文杰,我和你说的消息绝对可靠,红力集团有高桂敏的股份,而且份额不小,要么董海波哪来那么多资金。你想想魏广林不单单暗地里投资,海波拿地标和流动资金贷款他都帮着搞。原来魏广林是帮我们的,现在表面上帮我们实质是帮着红力集团整我们,我们今年正京的战略就是马歇尔计划,靠夸夸其谈的蒋国平根本不行,你回来主持大局吧。”

    “别他妈胡说,你再敢说蒋总一句坏话马上给我滚!”文杰平日说话很少带脏字,但和李晓峰说话经常骂人。

    “我他妈的不是为你着急吗?他真的不行,不但不懂经营,用人也不行,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大家都这么看。”李晓明从来不怕杜文杰急眼。

    “滚,离我远点,赶紧滚!”文杰不想让他说这些东西。

    李晓峰似乎也意识到有些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自己的确失言了。刀条脸便又拉长了一点,黑黑的眉毛下深凹下去的两只不大的圆圆的眼睛失落地望着餐桌上的菜品,显得暗淡失落,也不再说话了。

    “听说你又买了一件赝品?”聪明的大明好像什么都没听到,带着嘲笑问李晓峰。

    “别提了,我就是太轻信朋友,问了好几个哥们都说没有问题,结果还是出了问题。”晓峰带着遗憾的回答,他不在意文杰的骂,更不在意大明的嘲笑,不是源自心胸,而是因为信任和理解。

    俗话说,吃喝嫖赌各有所好。李晓峰没有不良的嗜好,独爱收藏,当爱好变成嗜好,人生就可能失度。正因如此他的嗜好几乎让他倾家荡产,因为他总是能买到最昂贵的赝品,在业内有赝品王之称,有的时候是轻信,也有时候是看朋友缺钱为了帮助人家自愿上当。总之耗资无数,赝品无数,但又每一件赝品都当宝贝留着。

    “什么货,又让人骗走多少钱?”文杰早已适应了他的生活方式,并不恼怒的问。

    “没多少钱,不到二十万,就算花钱买教训吧!”晓峰**的说。

    “你手里还有几个二十万,元代的青花瓷怎么处理了?”文杰问。

    “放着吧,当一个纪念品。”晓峰惭愧的说。要知道为了得到这个赝品李晓峰当时花光了全部积蓄都不够,还在文杰这里拿了钱。

    一个搞收藏的,不但没有专业水准,连起码的常识都不具备,花天价买了一个元代青花瓷,的确精美大气,但青花瓷是明代才有的,他居然能买到元代的青花瓷,让人无语。杜文杰心里这样想,嘴上没有说,他很清楚,说了也没用。因为李晓峰就是习惯以流言为依据,以网络为准绳,以欺骗为朋友,以胡说当荣耀。但无论怎样,只要是他认定的朋友,找不到比他更讲义气的人,对杜文杰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