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共度红尘 » 《共度红尘》第九十四章 苍凉

《共度红尘》第九十四章 苍凉

    一夜的风雨,摇落了心头所有的悲伤。刚刚走下飞机,就听到了两个人的噩耗。

    温博走了,走的很安详。顾澍桐经历了所有的病痛,不需要国外的安乐理念了,也艰难的走了。此时,文杰心中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悲伤,不想让马大伟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

    大明坐在副驾驶,严芳陪他坐在后面,用母亲般的手,不断的,轻轻的抚摸着文杰的后背。尽管那是他所渴望的,但此时似乎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知为什么,杜文杰从包里拿出安乐死的复杂手续,一片片的撕碎,面无表情。

    大明的司机开着车跟在后面,车里坐着唐金言和李晓峰,两人默默地看着前车,也都感觉到了气氛的沉重。

    这是寒冷的冬季,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有要驱走的寒气,大明安排的涮羊肉满足了所有人的心意。不知趣的李晓峰偏要喝酒,文杰表示反对,但李晓峰说反对无效,大家便喝了起来。

    很多时候,情感是可以战胜理性的。当然,反之亦然。无论怎么说,李晓峰首先举杯,发表演说:“杜文杰同志,我们理解你的情感,因为我们都失去过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历程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值得庆祝的。生如此,死亦如此。这是你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希望你还记得。大家一起喝酒吧,为了人生的那份豁达。”

    杜文杰冷冷的看着他,就像看一个小丑,内心带着喜爱,面部带着厌倦,感到更多的是浓浓的兄弟情义。人生的路,朋友亲人越走越少了。他这样想,也不说话,跟着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上唯一让杜文杰束手无策的人就是李晓峰。他和杜文杰一向是不讲感情,也不讲道理,胡搅蛮缠,为所欲为。但杜文杰每一次都是心甘情愿的接受。无论是向他要钱还是强占他的房子,或者逼迫他做任何不喜欢做的事情,他都没有反抗过。

    两兄弟,不知谁是谁的忧伤,谁是谁的苍凉。喜欢对方的是拙劣,看到对方的都是闪光。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人生的这份彷徨。

    沸腾的火锅,驱走了文杰心中的一些阴寒,整个人渐渐地恢复了常态,李晓峰此时已经喝得打蔫了。看着他,文杰苦笑一下,不知是笑自己还是笑晓峰。

    逝者的离去并不能阻止生者追求的脚步,世界依旧忙碌着。而最耐不住寂寞的董海波面临着人生从未有过的苍凉。每日无所事事,除了到外面走走,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整日生活在索然之中。

    正京这个世界太现实,现实得似乎忘记了人情之冷暖。李晓明这样想,便请了假,陪着董海波去老家住一段时间。她觉得那里的人朴实、接地气,会让海波找到最孤寂时候的安慰。

    家乡还是老样子,既熟悉又陌生。父亲依然慈祥,母亲还是展现出见到儿子的无比喜悦。弟弟一家和亲属都参加了,一大家子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但李晓明以女人的敏锐总能感觉到这里面不一样的东西。尽管这些乡下人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早已经习惯了。反而是把这份本该自我反思的同情,毫不吝啬的送给了董海波。他们原来看董海波是充满敬畏和崇拜的,但现在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甚至觉得到了接近施舍的地步。其实,直到现在,海波财产的冰山一绝,也可以买下他们所有人的现有资产。但他们还是觉得海波可怜,自己自豪。似乎不送出足够的同情,就不能体现人性的善良。

    当一个人有了盲目的自信以后,无论知识多么贫乏,都想体验一下导师的伟大而高尚的感觉。每个人都并不高明又充满善意,拐弯抹角的给像海波传授着做人的道理,海波当然不会和他们计较,无论他们的理论如何荒谬,总是微笑着点头配合。仅仅是一个毫不计较的默许,便让他们的人生获得了难以名状的成就感。才真正清楚,自己曾经不应该那么自卑,而是应该发现自己的不同寻常。因为自己懂得的很多,曾经的大老板,博士学历的人都对子唯诺恭迎。那份从未有过的人生骄傲从心底升腾起来,让他们找到了难得的幸福感。

    当然,大家共同的心理需求是统一的,可对事物的看法很多时候又是截然相反的。

    有人私下里赞美董海波了不起,惹了那么大的事情都能摆平。也有人说他太愚蠢,因为太贪婪结果把自己弄得一贫如洗。有人为他惋惜,也有人因此找到了自己的骄傲。

    海波当然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晚上李晓明和他抱怨这些人的时候,他也是笑着说:“视野限制了他们的认识,当玩笑听就算了,别走心。”

    “可是这些胡言乱语总让我感到不舒服。”

    “说什么是别人的自由,舒服与反感是我们的自我选择。当习惯了选择不计较的生活,日子就过得舒服多了。”

    然而,有些事情也很难做到一点不计较。父母脸上的自豪感没有了,尽管还是微笑,但笑容中极力隐藏着那份露着明显痕迹的尴尬让海波夫妇很不舒服,仿佛是董海波借了人家的钱,还不上的感觉。一种无形的距离在一家人之中形成,大家都说不清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被妒忌者倒霉,对嫉妒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村长钱福忠本事一位博学厚道之人,自然也老谋深算,有着极高的世故水准。董海波小的时候他就是村长,现在依旧是村长。可见能力和威望不是常人能够达到的。

    说起钱福忠,还真有很多故事,但都是正面的。村里太多的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家里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子女也都成长起来,在城里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海波上学,家里困难,他都大方的出手援助,而且根本不图任何回报,可以说一直是海波家的恩人。

    海波在正京有了一些成绩,恰好他的女儿在正京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海波家,海波求助文杰都给了很大的帮助。这种关系本应该是牢固的,血浓于水的。但无论怎样胸怀开阔的人,也都不喜欢地位的落差。

    董海波发展起来了,似乎董家的财富和社会地位都要高出自己。海波的父亲原来对钱福忠是感恩戴德的毕恭毕敬。不知不觉中已经平起平坐了,尤其是他的女儿在正京得到了董海波方面的关照。似乎董父又高出自己很多的感觉。没有办法,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但此时的感觉,的确不如曾经的感觉爽。本以为就一直这样了,哪想到,董海波居然翻船的如此之快。他一方面惋惜,但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内心偷偷的兴奋,这个村子,这片天地还是我钱某人的,所有的人还是要看着钱家的面色行事。

    人,总喜欢向外界展示一些东西,当自己的情况不足以显示的时候,便拿村里的东西炫耀。多年以来,钱福忠一直是村里人骄傲和自豪。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和学识,都可以惹来外乡人啧啧称赞。

    后来,村里出息了董海波。他的故事不仅仅可以从网上查到,人们又可以更加夸张,仿佛中了头彩,可炫耀的东西既高端,又大气。似乎把对村长的尊重都抢走了。也让钱姓家族在本是上行的通道上顺利前行,反而出现了落魄的感觉。

    仅从这点上看,村民的幸福感和村长钱福忠是成反比的。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在董家落魄了,钱家的女儿在正京也站住了脚,也该是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尽管钱福忠内心高兴,但表面上还要装作很惋惜,很同情,很讲义气的样子。

    这天上午,他准备了颇具价值的礼物,来董家探望安慰。找的时间恰好可以让人家请他吃午饭,顺便找回失落多年的优越感。

    他在家反复准备了酒桌上要对大家说的话,既能给自己找回面子,又不让董家反感。但一定要村民们明白,谁才是村里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