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坏青谷 » 第二十一章 小赵:愚……愚公移山?

第二十一章 小赵:愚……愚公移山?

    据张普华说,这次事故中,村里有十一个人被埋,生死未卜。

    赵文礼和刘万里驱车到了村里,小赵七找八找,四处找了找。他发现,这个村虽然比较穷,房子也陈旧破败,却半点没有混乱的痕迹。

    “在哪儿呢?没见着哪儿塌了。”小赵回到停车处。

    刘万里挂完电话说:“不在村里头,是边上的山塌了。走,我们过去。”

    “山里?住山里的人被泥流冲了?”小赵纳闷。

    刘万里说:“恐怕不是。张普华在电话里说,这次塌方涉及到非法采矿,所以村民不敢向更近的青谷镇求援,才通过本地关系找上了她。她到现场了解情况后,联系了我们,有必要让市局的人过来看一眼,做个备案。我记得这一片不属于可被开发的矿区,这次塌方应该和非法采矿有关。”

    非法采矿,小赵对这四个字很有印象——周一那天他看了一天的青谷刑事卷宗,卷宗内容全是这四个字,他一个人吭哧吭哧看了一上午,费了许多脑细胞也没弄懂。后来得了刘万里的指点,才算是搞清楚其中的门道。

    一般来说,钱多的地方,纠纷必然集中。这一点在因铜建市的青谷体现到了极致。

    青谷的发展并不均衡,郊乡最穷,新镇稍好一些。青谷镇最富裕,以点带面,凭一己之力提高了青谷市的平均水准。同时,青谷镇经济水平高度依赖矿石买卖,绝大部分资金流动与铜有关,其核心为青谷铜业。

    但矿石天生地养,这一行历来是无本的买卖,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人多如牛毛。然而,开采矿石需要齐全的手续,各手续又以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和探矿权为核心,有本事上下疏通,才做得成这门生意。未经允许开采、买卖矿石为非法采矿,是刑事犯罪。

    对公司而言,有稳定的资金和生产资质,稍作打点,采矿权和探矿权自然能下来;麻烦的是土地使用权,土地得往下走。矿物质生长的土地多为农业用地,归当地村民集体所有。现行相关法律对此界定较为模糊,多数情况下,企业可与土地所有者协商租赁。双方商量定价格、年限,签订协议,矿业公司便可顺利施工。如何商定价格,签订几年,哪里找来双方信任的中间人,价格怎样算公允,协议签订后会不会有人暗中破坏施工,这些都是问题。青谷铜业厉害就在这里,他们租赁当地土地多少年,当地人愣是没有闹过一次事。青谷独此一家。

    村民们恰恰相反,他们缺的是采矿权和探矿权。这导致——他们住在埋藏着宝藏的土地上,却无法因此致富。更糟糕的是,出于保护水土的考虑,政策对当地的伐木、畜牧等活动多有限制,青谷本地无特色物产,村民们的生计成了问题。因此,郊乡的人,要么挤破了头进铜业当工人,要么离乡另谋出处。剩下的人里,刨去老弱病残,便会选择铤而走险,私下开采矿石,然后卖出去。

    自矿探开始,警方每年会接到的大量举报电话,正是合法采铜与非法采铜之间的交锋。

    老刘解释:“一般情况下,非法采矿交予当地派出所自行处理,后往上报备。这次点名市局派人,看来情况比较复杂。”

    四轮车往里开不进去,两人把车停在山坡下,顺着乱石铺就的小路进了林。

    小赵去过乡下,但没在下着暴雨时穿着雨衣走进被雷劈过的树林。

    外面气温低,可雨衣里还是闷得粘腻,他正要开口抱怨,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个雨衣人。雨衣人以有些滑稽的慢动作,机器人一般看左边、看右边,最后立住不动。

    把人安排到四处搜救后,张普华站在乱石边上思考如何处理眼前一滩乱事。

    背后猛地响起悉索的动静,她悚然一惊,山里野东西多,今天湿润又凉爽,别是毒蛇吧?她缓慢动作,用余光检查完左右,没有什么东西。然而,身后动静越来越大。是什么大型动物?

    张普华想起小时候父亲教导的话:荒郊野岭,人不要被自己吓着,管他牛鬼蛇神,只要你不害怕,害怕的就是畜生。

    她猛地回头,右脚用力蹬地,大喝一声——用上了父亲驱赶不受欢迎的牲畜时的常用动作。

    正巧天空掠过一道闪电,映在她落满水珠的镜片上。虚惊一场,是两个大活人,市局的人到了。她正抬步要走,闷雷声也来了,个子矮一点的那个跌坐在地。

    “哎呀,原来不是鬼。”赵文礼被刘万里拉起来。发现对面是能够正常行走的活人后,小赵的脸红红的。

    待走近了,赵文礼和张普华认出彼此,这两人脸色都不大好。

    张普华说:“你怎么来了。你这孩子,不好好室内呆着,跑出来干什么?”

    “张书记和小赵认识?”老刘解释,“这孩子新到局里,安排给我带。我下乡来调查,小赵自然得跟着,您说对不?”

    小赵本想装不认识她,可见她装出一份两人很熟的样子,又来管他的行踪,便扯了扯嘴角:“不是说有案子,什么情况?”

    据报警的人说,非法采矿的头姓朱名洪,几天前带着一伙人进了山。暴雨第一天没有回家,家里人没放在心上。后来第二天,第三天,同样没有消息,几家人等急了,一合计,比起坐牢,还是命更重要,这才报了警。

    青谷镇的矿区面积十平方公里,抵得上半个首都内环,铜矿最南处贴着青谷镇南面的管辖线。郊县地广人稀,接管了青谷市除新镇和青谷镇以外的700平方公里地域和8万人口,地图上看像只蝌蚪。出事地位于这颗蝌蚪状地域的尾部,铜矿以南,市域线往西。

    小赵问:“哪儿塌了?”

    张普华无奈地说:“眼前就是了,这里。”

    她用手比划接着说:“原本有座山。”

    小赵惊,跟前哪里是山?分明像个废弃的乱石窝,山皮不说没有,半棵植被也无,成堆的花岗岩块挤在一起,这个规模,放在古代,大约是绝佳的乱葬岗。哈,非法采矿?这个规模,得被称作愚公移山吧?

    老刘懂了:“这才是叫我们来的原因。”

    张普华说的山,老刘见过。山上原本很漂亮,草多树少,草地上零星长了些紫红色的小花。寓意好,也好看,当地人叫紫稻,都知道长这花的地方下面准有铜。

    前些年,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泥石流引起全国密切关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的生态政策,同时也是此地含铜量低、开发成本较高的缘故,当地政府并未将此地列为可开发的矿区。

    张普华把收集到的情况同步给了赵文礼和刘万里。

    提出报警的是朱洪的第三任老婆。朱洪是本地有名的二流子,带着几个小弟混,一直吃倒卖矿石这碗饭。早些年,他们的活动领域只要一接近青谷镇,就会被关进去。

    小赵不解,刘万里解释说:“周氏对这些盗采的消息知道的很快,那些案子多半是他们的人举报的。况且,青谷市屁大点地方,大小生意绕不过周氏。挖能静悄悄地挖,卖不行。青谷镇守着快速通道,一天路过什么车队,装了多少精矿石,他们门儿清。这几年来,因非法采矿入狱的情况少了很多。大家说猜是周硼心慈,上任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这样,他的口碑才会一点点起来。”

    刑事流程慢而长,人拷进看守所时往往是犯罪嫌疑人,非法采矿罪名不会太严重,刑期多是一年。人在里面混着,再找人打点一下拖一拖,判决书下来时,剩余刑期往往不足半年,看守所接着待一两个月,便直接回家了。当然,也有运气不好被逮个正着,证据确凿无疑义时,人便被送进监狱蹲个一年两年。

    进去,出来,进去,再出来。被抓了,关进看守所,可以说,朱洪成年后的日子分为山上和看守所两部分。多年过去,朱洪劣迹不改。乡下人坐牢,不跑的老婆几乎没有,朱洪家的自然也如此。可他女人没断过,原因没别的,他有办法搞到钱。老婆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盗采矿石,别人也干,要么找不到买家,要么会惊动周氏。朱洪不一样,他卖得出去,价格不低。

    朱洪老婆说:“我不知道他卖给谁。前几年吧,他栽了个跟头,比往常少一半的量,生生多关了半年。出来后他不干了,说周氏像只疯狗逮谁咬谁。可去年年底开始,他又组上队伍,扬言带大家发财。那之后,每次交货,拿回来的钱多出不少。”

    老刘仔细看着地上的石头,大块的纯石头多,想着,应该是偷得差不多了,所以剩下的也见不着什么青,问她:“这座山本就因为铜含量低,开采成本过大,才没有被纳入铜矿的开采范围。这样的石头也能卖钱?谁这么阔?”

    朱洪老婆说:“我不知道什么情况。买家是谁,只有朱洪知道。有好几批人来打听买主,他抹黑打了人家小弟。”含量高,偷也轮不到我们。

    老刘说:“心眼不少。”

    朱洪老婆腆着脸笑,她心里有数,隐约知道买家是谁,不过没必要和官家说。警察想知道什么,找到朱洪再说。

    手脚并用帮忙的小赵过来了,他们发现了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