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那些事儿之趣事 » 第五章(一)

第五章(一)

    【复社】

    前面我们说了,周延儒重任内阁首辅,干得还挺不错的。

    这时候的老周还经常干善事儿,除了把傅宗龙捞了出来,他甚至还拯救了一个已经凉了半截的人,那就是――黄道周。

    关于黄圣人的英勇事迹,当年明月老师在《明朝那些事》玖里已经说过了,我在大概说一下,崇祯十一年时,皇太极越过长城打到了密云,崇祯和杨嗣昌商量着与清朝和谈,几乎没人赞成,不过异议最大的那个人,还是黄道周。

    黄道周与杨嗣昌开始了一场关于“大明应不应该向清朝议和”的辩论赛,黄道周的大概意思是:咱大明,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议和、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大明根本政治制度的事。

    说了半天,杨嗣昌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崇祯最喜欢杨嗣昌了,当然会护短,于是呵斥黄道周:“你你你……可恶,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黄道周,果然坚持原则(不识时务),不顾冒犯君上威严,厉声道:“我在皇上面前忠言直谏被称作奸佞之人,难道在皇上面前阿谀奉承的人就是忠诚之士了吗?”

    崇祯:“……你够了。”

    黄道周:“圣上你忠奸不分,那么邪恶和正义混淆,如何治理好国家。”

    崇祯表示,好吧,你说得都对,但是这与你被连降六级,贬到江西做个小小的按察司无关。

    在崇祯年间,这个风云动荡的时代,或许黄道周会就此隐匿下去了,但是命运偏偏又把他推向了崇祯的历史舞台。

    崇祯十三年,江西巡抚解学龙觉得黄道周非是池中物,便以“忠孝”的由头推举给了朝廷,而且还推荐黄道周入阁,很快,崇祯就收到了消息,一看,呦,又是娘的黄道周,不提起他还好,一提起他就来气,你既然推荐他,刑啊,很可拷……于是崇祯不但下令逮捕了黄道周,连解学龙也拷了起来,定个什么罪名呢?这一想,既然都是读书人吧,也好办,就“伪学欺世”,然后呢,先来一百杀威棒,结果好多大臣进谏,读书人是打不得的,好好好,崇祯想,那就送你们个人情吧,廷杖八十,你们求情给他少了二十棒,然后永远充军广西。

    这个永远就真的是永远,意思是说,只要大明朝还在(实际上,大明朝也没几年了),子子孙孙都要在那里当炮灰兵。

    这样的结局,倒是有点像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黄道周运气不要太好,走到九江时,就又染上了疟疾,就差吟出一句“好收吾骨九江边”了。

    然而,周延儒还是找到了机会。

    崇祯十五年时,崇祯和内阁周延儒、陈演、吴甡、蒋德璟、黄景昉等人在文华殿开会,崇祯忽然提到了两个人,两个名人,准确来说是一个知名组合。

    这个组合是两个人,在明末,是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两个人都姓张,一个叫张溥、一个叫张采,当时被人合称为――娄东二张。

    崇祯问:“大家觉得张溥、张采这两个人怎么样?”

    那么这两个人究竟有怎样的事迹,崇祯开会的时候都提到了他们。

    话说这个张溥和张采呢,其实都是明末的文学家,也是复社的领袖。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娄东人,1620年张溥成为博士子弟,声名鹊起;1630年,张溥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张采,字受先,号南郭,也是江苏娄东人;1627年,张采考中举人,1628年考中进士。张溥和张采同是江苏娄东人,所以才被时合称为“娄东二张”,1620年,两人相见,成为好朋友,1623年两人在“七录斋”学习五年,感情深厚。张溥和张采的主要活动之一,即创立复社。

    为什么叫复社呢?因为这个组织虽然带有政治成份在里面,但表面上还是打着“复兴古学”为由头,文章提供复古,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他们反对空谈,密切关注当时社会现状,思考人生价值与追求,并实际地参加政治斗争,后来,复社人物在明末清初,文学、诗歌、抗清、政治思想各方面都人才辈出。除了二张之外,复社的代表人物还有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陈贞慧、陈子龙、夏完淳、吴应箕、吴伟业等。

    而在成立复社之前,张溥和张采已成立燕台社,不仅涉及文学,而且还涉及政治。1629年,二张在苏州成立复社,即主张文学复古;复社合并了当时江南许多文社,比如江南应社、浙东超社和江西则社等,并制定规章制度,旨在文学复古与议论时政。因而,复社的主要活动不仅有文学往来,也有参与时政。复社成立后发展迅速,不久之后就有社员三千多名。1633年,复社在苏州召开第三次大会,有一千多人赶来参加会议,一时间群贤毕至,这也是复社的鼎盛期,张溥也借复社扩充势力,企图左右政局。

    复社一时名震天下,先后共计有将近3000人之多,声势遍及海内。该社春秋集会时,衣冠盈路,一城出观,社会影响极大。复社成立后的数年间,许多复社成员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而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从之者几万余人。”

    在天启年间,咱们魏公公当政的时候,东林党的核心人物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遭到杀害,东林党人人自危,几近崩溃,而复社的核心思想,与东林党实际上是相差无二的,也可以说复社是东林党的延续或者分支。

    然而复社这么强大的组织,他们的首领二张为什么都没有得到重用呢?这还要从他们拒绝一个人加入复社说起。

    你猜他们拒绝的是谁?

    他们拒绝的是――内阁首辅温体仁

    的弟弟温育仁,为毛拒绝啊,很明显啊,你哥哥温体仁是奸臣,大家都知道咱复社都是正人君子,能让奸臣的弟弟入伙?

    好像是这个道理,然而温育仁失了面子,后果很严重,于是他屁颠屁颠的回了家,伤心的告诉了他的哥哥温体仁,他哥哥一听那还得了,我是内阁首辅,我的弟弟是内阁首辅的弟弟,你们居然拒绝他加入小团体,那就是和朝廷作对。

    于是温体仁,就想办法帮弟弟出了这口恶气,作为那个首辅,除了皇上,天下没有人不敢听他的吧,于是他怂恿苏州府推官周之夔和文人陆文声诬告复社“结党恣行”“把持武断”“逐官杀弁”“朋党蔑旨”,企图利用拟旨大权来镇压复社。

    然而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飚没有按照温体仁的意思办,这叫什么?这叫人心向背。尽管温体仁很想干掉二张,但是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开刀。

    那行吧,既然武的不行,温体仁决定来文的。

    于是温体仁叫手下文人编了本书,叫《绿牡丹传奇》,虽然我没看过这本书,但是我去查了一下这本书的简介,大概就是写那些所谓的名士、文人精神世界的道貌岸然、虚伪可笑,说白了就是讽刺复社那帮人,传播复社的不光彩的一面。

    这本书叫人写完了,就交给自己的弟弟温育仁去出售,销量似乎还不错。

    结果城管就来了,浙江提学副使黎元宽接到了举报有人卖不正常的书,举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二张。黎元宽是崇祯元年进士,才入官场没几年,果然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说,还有没有王法了,虽然我没看过那本书,但是两位张先生都说那书有问题,那八成就有问题了。

    于是他就下令烧掉所有的《绿牡丹传奇》,还抓住了书贩子温育仁,温育仁一口一个:“我哥是温体仁。”

    黎大人表示,别说你哥是温体仁,就是你爸是魏忠贤也没用。

    事情做到这步了,是不是大家都觉得黎元宽和娄东二张已经完蛋了。

    两级反转――这一次,完蛋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温体仁。

    温体仁倒台了。

    怎么倒台的,我还是说一下,当然不可能有当年明月老师写的那么精彩。

    大家都知道,温体仁之所以能够在内阁首辅做上八年,是因为他拿准了崇祯的软肋:就是感觉所有大臣都不忠于他!

    所以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敢于天天弹劾百官的温体仁,与百官作对,那便是跟自己在一个阵营上,和他一样,都是孤家寡人,崇祯认为,这样的人,是最忠心的!

    而温体仁的口头禅便是:我和万岁爷一样是孤立无援的啊!

    结果,温体仁在崇祯的“保护”下,顺利地做到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内阁里虽然是“万人臭”,但也乐得自在!

    因为有崇祯撑腰,谁也动不了他!

    所以,温体仁八年如一日地做着“丙面派”:一方面嚣张地和群臣做着对,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讨好着崇祯!

    于是在温体仁的努力下,一代名将袁崇焕被杀了。

    在温体仁的努力下,连皇上的亲叔叔都给煮了。

    在温体仁的努力下,皇太极的兵在皇城根下敲鼓打锣。

    连曾经一起对付钱益谦的好战友周延儒也坑,还想干掉名震天下的娄东二张。

    就这样说吧,在魏忠贤的努力下,东林党算是破灭了,大明差点就完蛋了。

    而温体仁,如果也想像魏忠贤一样“流芳后世”,他得再干掉一个像东林党一样比较牛的组织(比如复社),坑几个杨涟、左光斗(比如张溥、张采)那样的牛人,估计效果比魏忠贤还好,可以直接让大明完蛋,那么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流芳后世”了。

    可是偏偏造化弄人,在百官面前他是光明正大的奸臣,但在崇祯面前,他偷偷摸摸的扮演着忠臣的这个角色,一时虽然得到了崇祯的尊重。

    但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慢慢的,崇祯终于发现,这温体仁除了弹劾百官,不怕得罪人之外,也不能干啥事了。

    大明有天大的事,他温体仁也是一条建设性的意见也拿不出来的!

    就这样,崇祯开始对温体仁失望了。

    甚至,好多次百官议事的时候,崇祯直接问话:温大人,你怎么看?

    温体仁都是哑口无言!

    此时,崇祯已经失望透顶了!

    可温体仁还不知道大小,还继续弹劾着百官,这一次弹劾的人竟然是曹化淳!不过提到曹化淳,各位的印象可能还是金老爷子《碧血剑》中,那个无恶不作的阴险太监,但是历史上,曹化淳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恰恰相反,我倒觉得他是个好人。

    不过曹化淳,也不是白给的,他也不会像其它百官那样,说被弹劾就被弹劾,立马无计可施了。

    曹化淳,字如,号止虚子,他是12岁的时候进宫做了宦官。陪侍的是信王朱由检,因为受到司礼太监王安的赏识而被视为心腹。但是,王安在与魏忠贤的斗争中失利。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曹化淳也被贬至留都南京。

    后来朱由检继承皇位,做了崇祯皇帝,曹化淳才有了出头之日。他的地位节节高升,直到崇祯十一年,曹化淳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这是他的人生巅峰,也是权力最大的时刻。

    所以说,曹化淳资历老,是从崇祯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在信王府陪伴崇祯的人,就是崇祯接了皇帝位之后,也非常器重他。

    再说那曹化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情商很高,人很聪明,遇到事,他会想办法!

    偏偏崇祯把温体仁弹劾他的折子给他看了,他大惊失色,赶忙认真搜集温体仁所有干坏事的证据,在崇祯面前“反弹劾”了温体仁一次。

    这一次,崇祯终于知道,原来温体仁早就仗着自己对他的信任,玩起了结堂营私的那一套,他的组织叫“朋党”!

    这还了得,必须得给他点颜色看看了!

    但温体仁的消息来得很快,他知道崇祯轻饶不了他,就说自己生病了,躲在家里,也不上朝。

    好在崇祯还算爱惜他,没有杀他,只是让他赶紧回家种地去,提前告老吧!

    说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温体仁吓得语不成句,连吃饭的勺子都落在了地上!

    就这样,1637年,温体仁做了八年的内阁大臣后就告老还乡了!

    你说这哥们儿,还好死的快,回家一年之后就躺棺材里了,要真活着,整个朝廷都是他的敌人,估计下场不会比为魏忠贤差。(也还好他在崇祯面前装清官,从来不收贿赂,确实没有什么钱。)

    温体仁倒台了,然而复社的正人君子们却又高兴不起来了。

    结果……

    内阁又跳出来一个温体仁2.0――薛国观,老薛虽然智商和情商都不及温体仁,但总体来的来,他延续的只是“温体仁主义”,当然还有部分的政策,比如――仇视复社。

    而薛国观想的办法,和温体仁其实是一样的,温体仁不是之前找人写了一本《绿牡丹传奇》,后来被定为不良书籍,禁止销售了。

    薛国观也找了一个人写文章,叫徐怀丹,之前的宣传效果之所以不好,那是因为写得太委婉、太隐晦,人家买你一本《绿牡丹传奇》,光看名字,虽然很吸引人,让人觉得那是什么情趣小说,咳咳咳,所以被认为是不良书籍还是有原因的。不过我们的薛国观,决定来票大的,他写的东西不给别人看,就给一个人看,这个人就是崇祯

    于是我们的薛国观,直接就开门见山了,他让人写的这文章,崇帧光看名字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所以这篇文的名字是《复社十大罪檄》。

    表面上,这事儿闹到崇祯那里,好像很严重,看来薛国观马上就要得逞了,娄东二张性命不保了(不过张溥那年因病去世,不算是在这场游戏中玩输滴)。

    结果到了这个时候,又两级反转了,完蛋的人不是二张,是他薛国观。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崇祯早看薛国观不爽了,而崇祯也是顺水推舟,正儿八经的利用复社把薛国观刀了。

    崇祯调查了一下“复社”,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书生结社,不过倡率文教,无他罪,置勿问。”

    既然复社没有错,那么有错的是谁?当然就是,把那个十大罪,递给崇祯看的人――薛国观。

    前面我们也说了,薛国观死之前,得罪一个人,然后陷入了种种危机,在掉脑袋之前,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吴时昌杀我。”

    我还忘了告诉你,这个吴时昌,就是复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