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道友,请走好 » 第六十三章 那一场夜宴

第六十三章 那一场夜宴

    时间过往,七日后。

    青田郡,落日城。

    朱平在三日之前终于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跟上了队伍,替代了灵官的位置。

    落日城是青田郡的郡城,也是大明商道中水陆的交汇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加上地处平原地带,一高一低的衬托下,落日城则更显得威武雄壮。

    一行人在递交路引之后顺利入城,丁奉这次倒也没显摆自己的交际能力,老老实实的安排众人找了两家相邻的客栈住下。

    不过随后,当丁奉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衫,腰间悬着香囊,风度翩翩地邀请众人一同前去赴宴的时候,朱平才明白了丁奉的打算。

    合着是这几天跋山涉水,搞的这丁奉形体之上有些狼狈,他这才愿意先带着众人驻店打理了一番,否则定是会直奔那华府而去。

    华府,也是郡守府,今日的夜宴之所,此刻同时邀请了好几州参加诗会的队伍,丁奉不辞辛苦的来到这落日城,为的就是赶上这场夜宴。

    所以,这番做派,倒也不难理解。

    在众人临出门的时候,跑过来一个小厮,递给丁奉一张纸条,丁奉视若珍宝地接了下去,朱平神念一扫,脸色变得有些怪异。

    在那纸条之上,赫然写着一首小诗。

    寒窗三年未觉苦,

    悬梁刺骨不知愁,

    红符高挂桃门日,

    三寸乌纱盖白头。

    一首文人的自我勉励小诗,不过这求官之意太白,简直是跃于纸上,诗句不算精妙,朱平自然也没放在心上。

    按照朱平的意思,这种文人聚会他是不怎么想去的,但詹台书院的众学子都有些跃跃欲试,朱平也只好跟了上去,万一夜宴中真的出了什么变故,倒也不好给詹台书院交代。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华府走去,几州的学子,合起来不下数百人,好在华府面积足够大,仅仅是腾出了两三个院落,就将宴席安排了个妥当。

    在正中的庭院中,摆着几张单独的桌案,面前的菜肴相比于其他院落,也更加精致一些,自然,这是单独为几位带队夫子准备的宴席。

    在主案之上,坐着一个锦衣白发老者,正是青田郡郡守,华天雄。

    而其他位置此刻也已基本坐满,朱平虽不认识,但也知这些人大抵是落日城的名流,以及各郡的带队夫子。

    在递上名帖之后,朱平二人被安排坐了下来。

    丁奉还未坐下,就与在场的众人一一打着招呼,竟是没有一人他不认识。

    不多时,华天雄笑道:“诸位”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华天雄笑着站起身,端着一杯酒,朗声道:“诸位皆是大明翡玉之辈,今日赏脸来我华府,寒舍可谓蓬荜生辉,这第一杯酒,我华天雄敬各位夫子,还请今晚务必尽兴”

    举杯,一饮而尽。

    “郡守大人客气了”

    众人一一回礼。

    华天雄笑着拍了拍手,一个抱着古筝的女子上前,玉手一抚,如玉珠落盘。

    文人聚会,多好乐曲,这华天雄自然深谙此道,找的这个艺女,琴曲可谓一绝。

    不过在场的人,此时可没太多听琴的心情,当下就有一个手拿折扇中年男子站起身来,朝着华天雄弯腰一拜,说道:“郡守大人,诸位夫子,今日如此良辰美景,我等也算有缘,能齐聚于此,若是只听曲喝酒,未免有些辜负了这大好时光了”

    “不知宋夫子有何建议啊”

    丁奉端着酒,一脸笑意。

    这丁奉一进这华府酒席,就和那宋夫子眉来眼去,此刻如此一套配合,自然是两人早有预谋。

    但朱平懒得理会,只是低头吃着小菜,郡守府的饭菜,自然是不会太差。

    “我提议,”宋夫子环视着众人,笑着说道:“大家都是读书中人,何不每个书院各出一个代表,上台做诗一首,以五部为限,若过一步,则罚一杯,各位意下如何啊?”

    “我认为此举甚好”丁奉第一个点头。

    众书院之人,思索了片刻也纷纷点头。

    华天雄见状,抚须笑道:“那我这粗人就给大家添个彩头,若哪位夫子的诗拔了头筹,可去华府砚池挑选一幅古砚”

    “什么”听闻华天雄拿出古砚赠送,在场的夫子都有些惊异,几个心浮气躁地夫子更是瞪大了眼睛,别人不知道其中厉害,这些读书人可是一清二楚。

    这青田郡华天雄酷爱收集古砚台,在整个大明广为人知,在大明有句话,叫做:“十砚九出青田,华府独占七八”,可见华天雄的收藏之深。

    而一幅上好的古砚台,对于读书人而言,就好比那武将的战马,乃傍身之物,自然是紧要得很。

    看到众人的反应,华天雄也是满意地捋了捋胡须,直到他看到某个低头狂吃地身影时,才微微皱了皱眉。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来抛砖引玉了”宋夫子第一个上台,上台前,他还给丁奉使了个颜色,后者显得颇为振奋。

    联想到丁奉出门时收的那张纸条,朱平有些哑然失笑。

    “倒真是不择手段了”

    宋夫子低头走了一步,似做沉思,片刻后说道:

    “我欲踏风上晴空”

    “好”现场有人轻轻点头。

    华天雄也眯了眯眼。

    又是一步迈出。

    “日月千里遁无踪”

    紧接着,一步迈出,宋夫子一顿,又是两步迈出。

    “黄沙不留归时路”

    “明月何在前程中”

    五步走完,一首诗毕。

    算不上好,倒是沾了点逍遥之意,但如此短的时间,做出如此一首诗,倒也颇为不凡。

    “好,宋夫子写得好”

    “宋夫子回去再润色一下,足可上诗典”

    叫好声一片。

    只是一旁吃这菜的朱平,小声地嘀咕了句:“莫不是个藏头诗?现场没有叫黄明的吧?”

    但好在没人听到。

    有人开头,其他人自然是一一上台,有几个书院的老夫子倒是写出了几首不错的诗,不过在朱平看来,都有些无病呻吟地感觉。

    妖魔有镇魔司挡着,战乱由将军府,军镇对应,这些读书人,哪来那么些哀和怨?

    不过,也有几位夫子上台,一首诗没有作出来,被罚了几杯。

    终于,轮到丁奉上台了,只见丁夫子抖了抖衣衫,走到了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