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别传 » 第二章 闯营

第二章 闯营

    计较已毕,众人散去。

    公孙瓒亲自来找赵云,入了偏帐,见赵云正在擦拭枪刃。

    只见那枪长约丈二,手腕粗细,枪身缠绕着一条细龙,栩栩如生,枪尾处由龙尾形成枪纂,枪刃从龙口中伸出。那龙头的一只角上有个小孔,从中穿过一条半尺长由丝线织成的白色小绳,末端形成枪缨。枪刃长约二尺,寒光森森,在赵云的擦拭下,一道淡蓝色光芒一闪而过,帐中空气仿佛都变冷了。

    公孙瓒看的出神。

    赵云见公孙瓒到来,便停下擦拭,抱枪对公孙瓒行礼道:“将军。”

    “哦。”公孙瓒回神:“子龙啊,我观你这杆枪寒气逼人,不似凡间之物,宛如天上神兵,可有何说法呀?”

    “此枪乃是师父所传,名曰‘龙胆亮银枪’。”赵云并不多话。

    公孙瓒不以为意,连连称赞:“好枪!好枪!”忽然似想起一事,皱眉问道:“子龙既有宝枪,为何所骑之马如此矮小?”

    赵云如实回答:“家师也有宝马,不过此马已老,不适合骑乘,故没有赠予我。现在所骑之马,乃是我下山后随便买的。”赵云心中尴尬:自己何尝不想骑乘好马,奈何盘缠不够呀。

    公孙瓒心中了然,也不点破,只是问赵云:“子龙看我所乘之马如何?”

    “乃是一匹神骏!”赵云不假思索。

    “是的,此马也是我生平所见最好之马。当年我纵横塞北,乌桓贪至王率众投降于我,进献了两匹塞外天马。这两马乃是一胎所生,我时常换乘,现在都在后营马厩里,且随我瞧瞧去。”说罢便领着赵云出了偏帐,去马厩看马。

    只见两匹神骏共食一槽,身高八尺,体长丈二,鬃如银丝,尾似玉条,浑身如雪,无半点杂色,长的是身彪体阔,威武雄壮,嘶鸣时如同金戈作响,奔跑时好似擂鼓之声。

    公孙瓒指着其中一马,对赵云说道:“传说这马不是凡品,乃是龙种。你瞧它左耳后面有圈毛,就像玉兰花一般,肚子下面有个旋儿,据说是鳞,所以这马得名‘玉兰白龙驹’。今日我将此马赠送与你。”

    赵云连连推辞。

    公孙瓒正色说道:“子龙于我有救命之恩。难道我的命还不如一匹马么?切不可再推辞了!”

    赵云无奈,只好接受,心中愈发愧疚:我并非真心救他,他却如此待我,以后一定要好生报答!赵云想到这些,便将愧疚按下,满心都是得到宝马良驹的欢喜了。这也是少年心性。

    两人一起出了马厩,公孙瓒又对赵云说道:“子龙,你去寻你师伯,路途遥远,不能耽搁。然则对面河畔被敌军所据,你想去并州必经敌营。白天甫一过河便被发现,若想闯营只能在晚上。”

    赵云心想:是了,白日救了公孙将军,袁军必然以我为敌。现今获赠白龙马,也只是能泅水过河,前方被袁军大营占据,想要去并州必定只能闯营。

    见赵云不语,公孙瓒继续说道:“今日敌军胜了一场,必然起了轻敌之心,想要过去只在今日!”

    赵云颔首道:“将军说的是。”

    公孙瓒忽然握住赵云的手,恳切说道:“子龙,你我一见如故,我本想多留你些时日,但万不敢耽误你全孝道。今夜我遣一队人马随你从下游渡河,护送你闯营。我自率义从于桥上举火进攻,你看得此处火起再行动。”

    赵云俯身拜曰:“将军厚恩,云无以为报,待并州事了,定来报答!”

    公孙瓒点头说道:“下去准备吧。”

    赵云告退,自去准备不提。

    公孙瓒看着赵云离去背影,面色恢复如常,心中想到:救命之恩我已赠马还于你了,闯营后能否活着就看你自身造化了。

    当夜三更,公孙大营中,人马聚集,公孙瓒派亲兵头领带二十人随赵云从侧门出寨,往河流下游而去。

    分别时,赵云身着一套普通士卒皮甲,在马上拱手与公孙瓒辞别:“将军保重,云去了!”

    公孙瓒站在营门下,依依不舍道:“子龙保重!”

    赵云打马出发,随从跟上,夜色中渐行渐远。

    “小心呐!”公孙瓒又低声喊道,也不管赵云是否能听到。

    待赵云等人从视野中消失后,公孙瓒顿然回头,脸上不舍之情早已没了,厉声说道:“传我命令!关靖、单经谨守大营。严纲率一千人于桥侧埋伏,多带火把、干草等易燃之物,但见袁绍大营火起,立刻冲过桥去,给我放火烧营,见人就杀!我自率白马义从随后接应。”

    “诺!”众将听令去了。

    且说赵云一行人趁着夜色,人衔枚,马摘辔,马蹄也用麻布裹了,悄无声息地寻了一处浅滩,泅水过河,有惊无险地到达对岸。确认了附近并无袁军哨骑,众人稍作休整后,便朝袁军大营缓慢进发。

    赵云毕竟第一次做这种事,难免有些紧张,有心想与那亲兵头领说话,但又怕发出声音可能会被袁军发现,便只好忍住,只得打马默默向前。

    而其余人在亲兵头领的带领下,也全程默不作声,只看头领手势行动,显然这是一队精锐。

    在据袁军大营约有一里距离的地方,赵云等人停了下来,再往前便有可能被袁军发现了。旁边刚好有一片小树林,一行人便藏在里面。

    赵云往前方大营张望,只等前营火起,就率军闯营。兴许是太过专注,赵云并未发现身后众人的异样,不知他们从哪里翻出了火把干草等物,竟不等火起信号,直接驾马走出了树林。赵云虽然疑惑,却也打马跟上。

    众人慢慢提速,很快就形成了冲锋之势,马蹄声由小变大,在万籁寂静的夜里显得尤为震耳。在距袁军大营两百米的地方,众人赫然点燃了火把,宛如一条火龙,向着袁军大营冲去。

    赵云虽然不知道他们为何没有等前营火起信号,就直接悍然冲营,但现在也顾不了这许多,所有疑问都抛诸脑后,只能奋勇冲锋向前。而由于马快,待到冲入营寨时,赵云已在队伍最前。

    话说白日文丑差点擒杀公孙瓒,怎料被半路杀出的赵云阻挡,不能克竟全功,回营后愈发愤懑,越想越气。他自信已将敌军杀的胆寒,竟下令手下上酒,独自在大帐饮酒解恨。

    军中本不该饮酒,但因文丑性格桀骜暴虐,平素又颇为苛待士卒,手下见自家将军如此生气,也不敢来劝,只稍作安排,吩咐士卒谨守大营,如此而已,却不料公孙一方真敢来劫营。

    袁军本就大意松懈,听得马蹄声起,黑夜中也不知从何而来,正自慌乱,待到赵云一行人点燃火把,想要防备,已来不及。

    骑兵全速冲锋何其之快,两百米的距离眨眼便过。

    赵云一马当先,在火把的照明下,眼见就要撞上前方营寨围墙的木桩,也不减速,手中力道灌注枪身,舞枪在头顶旋转一圈,而后朝前用力劈下,登时一道锋芒自枪尖喷薄而出,直冲向那木桩,恍惚中仿佛看到一只凤凰在那锋芒中飞舞。一招使出,赵云仍旧保持着挺枪向前的姿势,枪刃依然在震颤不止,发出嗡鸣之声,宛如凤唳。这招乃是“百鸟朝凤枪”中的第二式“丹凤朝阳”,其势如虹,力破千钧!那锋芒与木桩相撞,木桩瞬间四分五裂向两边炸飞,围墙豁开一个足够四五队人马通行的大口子。

    袁军弓未上弦,枪未列阵,便被突入营中。

    赵云一路疾驰,非拦路者不杀,只求穿营而过。

    身后众人跟着,喊杀向前,随行放火,见人就砍。

    袁军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许多士卒尚未着甲,便出营帐查探,被人路过顺手杀了。

    赵云他们从大营侧边闯入,此时距文丑所在大帐仍有一段距离,那文丑饮酒醉倒,正在鼾睡,彼处动静竟未吵的醒他。

    此处士卒纷纷惊醒,晓得是有人来劫营,尤自慌乱。

    副将何茂提枪上马,安抚士卒后,也不去唤醒文丑,带一队人马径自来寻赵云。行不多时,恰见一小将骑马迎面冲来,何茂知道来人就是那劫营的,也不多话,抬枪便刺。

    话说赵云入营后,不敢耽搁,打马一路狂奔,他所去方向乃是袁军营后,仗着马快,也不与人交战,只从营帐间隙穿过。袁军往往反应不及,便被赵云从旁略了过去,所以赵云一路行来,并未遇到多少阻挡,此时已离中军不远。

    身后众人一路杀人,还要放火,渐渐地便跟不上了,索性跟着那亲兵头领往大营前门而走。原来在出发之前,头领偷偷得了公孙瓒命令,乃是让他裹挟赵云抢先闯营,入营后放火,也不去管赵云如何,只往前门方向移动就行了。

    赵云眼见一将带着数十骑当面而来,正要相撞,那将便一枪刺了过来。赵云身处敌营,不敢怠慢,自然要全力施为,见枪刺到,腿夹马腹,身子往旁边一闪,躲过同时,举枪便朝那将当胸刺了过去。

    可怜何茂立功心切,见是一小将,又心生大意,立马便被刺了个透心凉,那枪从前胸捅入,从后背穿出。

    赵云自己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效果,想要拔枪,可这一下扎的太透,把那何茂尸体直接从马上拽了下来,挂在枪上。赵云无法,便抽枪伸腿,踹中尸体腹部,将那尸体踹的倒飞出去,直撞向那队人马。

    “嘭”的一声,当先几人,人仰马翻,后面人瞧见已是胆寒,便一哄而散了。

    赵云也不追赶,继续往后营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军已渐渐稳定下来,士卒自发结阵防备。

    赵云一方人马终究只有二十几人,在数万人的大营里掀不起多大风浪,而且赵云又与众人脱节,以致四面八方全是敌军,感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已有袁军集合,统一向他射箭,也有人从营帐拐角处冷不丁的刺出一枪,只是都被赵云遮拦格挡,全防了下来,所以还未受伤,但时间一久,只怕终有意外。

    却说严纲等人埋伏于桥侧,见到大营侧方起火,并不立即行动,等到骚乱愈发接近大营前门时,守桥士卒也慌乱起来,方才率众冲出。

    那守桥士卒听到后方营中骚乱,不知发生何事,正在惊慌,又见到有人突然登桥往这一侧杀来,顿时大乱,也不抵挡,拔腿便往大营逃去。

    严纲随后追杀,连砍两人,便已冲到寨门,令众人拔开鹿角,大喊一声,纵马杀入寨中。

    众人便从营门处开始放火,纵横驰骤,逢人便杀,前营大乱。待接应了先头二十人,双方汇集,喊声大震。

    随后公孙瓒亲自率白马义从冲营,奔腾如雷,宛如一把钢刀直插入袁军大营,袁军终于全营大乱。

    正当赵云倍感压力时,袁军自乱,周遭阻力陡然一松,赵云不敢放过此机会,连忙纵马冲突,从营寨后门杀奔出去了。

    出了寨门,行不一里,赵云回头看袁军大营,只见营中鼓噪,举火如星,喊杀不断。

    忽见一队人马夺营而出,狼狈不堪,待走到跟前,方才看清,乃是亲兵护着文丑逃了出来。

    一行人看到赵云单骑停在路旁,竟不敢上前。

    文丑在亲兵的护拥中问话:“今晚是你带人劫营的?”

    “正是!”赵云昂首作答。

    “好!好!好!”文丑怒急:“既已劫营,在此处做甚,可是想杀我?”

    “我非公孙将军麾下,今此路过,为你大营所阻,故而闯营而过。”赵云如实答。

    “如此你是要往彼处去了,你可知前方乃我家袁公所辖之地?只要我将此间事报于我家袁公,只怕你会寸步难行。你敢留下姓名吗?”文丑厉声问道。

    赵云正色,扬声答道:“有何不敢,我乃常山赵云!”

    文丑听到名字,记在心中,说道:“有种!我也留你不得,你自去吧!”

    “告辞!”赵云说完便勒转马头,往前去了。

    文丑此番战败,退军三十里,自与袁绍请罪,并言明赵云之事。

    袁绍派大将麴义前来统筹,另在所辖州府广贴告示,通缉赵云不提。

    此处离家乡常山郡不远,但赵云既已告知文丑自己的籍贯姓名,恐回乡后有不必要的麻烦,又实在是怕错过师伯寿辰,便没有往常山方向去。而袁绍四世三公,爱惜名声,不用担心他会为难自己家人。是以赵云过河后选择往南而走,乃是想从冀州南部入并州,走上党去太原,一路打听师伯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