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别传 » 第三十一章 徐公明

第三十一章 徐公明

    那持斧青年名叫徐晃,字公明,乃是杨奉同乡,追随于杨奉。白波军与董卓军作战,徐晃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军中都知道他武艺高强。此时杨奉受挫,便命令徐晃出战,他对徐晃极有信心,拿下那少年应该不难。

    徐晃听令出战,倒拖大斧,大步向前,走到路中,将斧面翻转,斧刃对向赵云,斜向上举起大斧,同时脚步快速奔跑两步,然后两腿跃起,腰部用力,整个人带动大斧,斜向旋转着朝赵云砍来。

    赵云见他攻势威猛,不宜硬碰,便以枪撑地,一个侧翻,朝旁跃开。

    徐晃一招不中,落于地上,仍顺着惯性,旋转一周,持斧横劈赵云。

    赵云后退两步让过,然后前进挺枪直刺徐晃胸口。

    徐晃见赵云枪到,回斧格挡不及,干脆顺势向下倒去,一手撑地,一手抡斧从赵云枪下面横扫赵云下半身。

    赵云见状回枪撑地,提前拦住大斧横扫路线,“当”的一声,将那贯石斧挡住,然后躲在枪身后面,摁住枪身下压徐晃。

    徐晃见状,翻身朝上,持斧手与撑地手交换,抬起一脚,用脚底顶住赵云枪杆,而后大力一送,把赵云往旁边踢开,同时自己借力后移,拉开距离,重新站好。

    赵云被徐晃大力一踢,于空中旋转一周,稳稳落地,横枪与徐晃重新对过。

    两人稍一停顿,同时向前,赵云举枪,徐晃持斧,一个人刺,一个人劈,武器相撞,斗了十余招,谁也奈何不了谁。

    忽然,赵云窥得徐晃一个破绽,乃是借了自己兵器较轻,速度较快,趁徐晃一斧劈过,来不及回防,抬枪直刺徐晃面颊。

    徐晃弯身向侧躲过,同时手中抽斧回来。

    赵云一刺未中,改为斜向下扫。

    怎知徐晃立刻转身,马步一扎,弯腰向地,任由赵云枪刃从他背面扫过。此时徐晃已将大斧抽回,便抡了一个圆,身体一并旋转,单膝跪地,从下方劈向赵云。

    赵云见状,一手抽枪,一手下压,以枪刃撑地,双腿跃起,身体横向与地面平行,从大斧上方躲过这一击,而后伸腿踢向徐晃面部。

    徐晃躲闪不及,无奈竖起一只手臂格挡,被赵云一脚踢中,余势不停,连带手臂一起撞到面部。徐晃闷哼一声,被踢得向后倒去,却顺势一脚踢中赵云枪杆,让赵云失去支撑,落于地上。徐晃伸脚同时以手大力拍地,并借助踢力,一个后翻,重新站好。

    赵云欺徐晃身形不稳,趁势强攻,挺枪刺向徐晃。

    徐晃怒哼一声,周身忽然爆发出骇人的气势,倒垂大斧往地面狠狠一砸,地面立刻凹陷一个大坑,一道球形光波自那坑中扩散变大,将赵云震退。徐晃接着持斧从身侧斜向上撩起,在那斧去势未尽时,便翻转斧面,立刻又斜着向下劈了下来。一道淡蓝色倒对勾形状的锋芒,自空中向赵云劈去,正是徐晃家传斧法“狂澜三式”第一式“覆雨翻云”,看似一道锋芒,实则一前一后两道,分先后打来。

    赵云被光波震退,刚刚站定,抬头便见锋芒已到,不慌不忙,运力于小臂,极速刺出一枪,一道白芒自枪尖射出,快如闪电,宛如蛇牙一般向前探出,与“覆雨翻云”其中一道锋芒相抵消。赵云见只去了一道锋芒,心里叹道:“好家伙,原来还藏了一道。”那锋芒已到,一般人只会反应不及,赵云却又刺了一枪,又是一道白芒射出,间不容发地与后一道锋芒相消。赵云使的,乃是“七探盘蛇枪”中的“银环探牙”,因白芒形似银环蛇的獠牙而得名,此招特点就是快,极快!毫秒之间即可使出,迅捷无比,为天下快枪之最!

    徐晃没有料到赵云能防下此招,略微吃惊。他与董卓军作战,一直未逢对手,今天碰见赵云,战到酣处,大声说道:“再来!”

    赵云同样精神振奋,回应道:“来!”

    徐晃气势再上一层,衣袍鼓胀,上下翻动,运力汇集于双臂,提醒一声:“小心了!吃某这招!”然后便持斧从身体一侧斜向上撩起,待斧头去势已尽后,又从身体另一侧再度撩起,然后继续不停,一直重复。每一次上撩都有一股淡蓝色光波自斧刃发出,连续不断地朝赵云打去,宛如海浪不断地打蚀礁石,连绵不绝。此招乃是“狂澜三式”第二式“叠浪三重”,名曰三重,实则全凭使用者发挥,徐晃早已练的不下百重。在徐晃手中,此招攻势连绵,后劲不断,一浪推着一浪,直往赵云打去。

    赵云见此,不与之力拼,专注防御,将劲力包裹住枪刃,使出“青蛇吐信”应对,来多少浪,便刺破多少,两人就这样对峙起来。亮银枪刃在劲力包裹下,发出蓝白色荧光,柔而不散,反倒是徐晃所发出的光浪,与之碰触便被刺散消失,两者都呈现淡蓝色,从远处看来,仿佛光浪不是被打散,而是消融于亮银枪尖。

    徐晃瞧得对方招式精妙,连连破解自己发出的光浪,好胜心起,誓要以力破巧,更加运足力道,一力大过一力,一浪厚过一浪。

    这下赵云压力渐渐大了起来。他自从学会“七探盘蛇枪”后,听从师伯吩咐,要勤加练习,所以打算只以此套枪法对敌。但他刚刚掌握,还未纯熟,威力只同寻常招式一般,对付杨奉那种三脚猫功夫的足够,但是遇到徐晃这样的高手发狠,也会感觉吃力。有两次,那包裹枪刃的劲力,便在“叠浪三重”一浪又一浪的拍打下,被拍散了。好在赵云也是源源不断输送劲力,及时地用劲力重新将枪刃包裹住了。

    两人对峙了几十下,终究还是赵云先变招。虽说武功招式的威力是看使用者本身的劲力,但精妙的招式可以将劲力放大几倍,乃至几十倍。赵云“七探盘蛇枪”还未大成,威力不够,说的不是赵云劲力不够,而是说枪法每一式放大劲力的比例不够。此时徐晃加大了“叠浪三重”的劲力,威力倍增,赵云若是仍旧使用未大成的“青蛇吐信”以对,只能成倍地加大自身所发劲力,力倍功半,得不偿失。赵云当然不会这样傻傻地吃亏下去,勤加练习也不是这样练习的,所以甫一陷入劣势,便立刻变招。

    既然徐晃以力破巧,赵云就以力破力,使了一招“竹叶甩尾”。只见赵云原地旋转一周,运足全身力量,透于枪身,攥住枪尾,一个横扫,一道扇形白芒便从枪身劈出,向着那些光浪以及后面的徐晃劈去。赵云此招虽然是将劲力一下子放出,但白芒面积极大,所过之处,光浪纷纷消散。白芒也有削弱,但仍有一大片向着徐晃飞去。

    徐晃若是继续挥斧发出叠浪,已然不及,便也变招防御,倒垂斧头砸于地面,一道球形光波自那斧头处扩散开来,球体包裹住徐晃,球面光壁与白芒相撞,将白芒余波撞碎后,球形光波自动消散了。此招也是徐晃家传绝学,却不在“狂澜三式”中,此招名曰“风平浪静”,乃是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无死角防御,但只可防御近身攻击,因为所放劲力并不能维持球形光波无限扩散。

    两人攻势俱都一停,到现在仍是旗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