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别传 » 第三十七章 入长安

第三十七章 入长安

    赵云方才听到底下议论,对面前之人的身份,就已经猜了七七八八,现在见他使出“百鸟朝凤”,立马确信无疑。

    此骑都尉正是童渊的大徒弟,赵云的大师兄,北地枪王,张绣。张绣此人,出生于凉州武威郡,少时曾随童渊学艺,学成后归乡做了县吏。凉州爆发叛乱时,金城郡的麹胜袭杀了张绣的长官刘隽。张绣便单枪匹马为长官报了仇,而后在平叛凉州过程中,作战勇猛,大放异彩,拼出了“北地枪王”的威名。张绣的叔叔张济,是董卓的部将,所以二人都在董卓军中效命。此大营正是张济的大营,张济正负责在冯翊郡这里招募军士,准备对凉州作战。拿下凉州后,董卓军便可以补充兵员和战马。

    赵云见巧遇了大师兄,并未想过要隐瞒身份。他想进长安城,如若还是凭自己,只怕在长安城门口,也会和高陵城下一样被强征入军,多少是件麻烦事。大师兄既然在董卓军中为将,不如让他带自己入城。是以赵云毫不犹豫,也使出“百鸟朝凤”相对,擂台上顿时又出现了一群鸟雀。

    底下人顿时傻了,他们已经完全疯魔了,今天这新来的带给他们太多意外了,他们全都仿佛被一记重拳擂在了胸口,又好像被人狠狠掐住了喉咙,只感到胸闷气短,说不出话来。

    只有那军司马喃喃地说道:“百鸟朝凤,他怎么也会百鸟朝凤。”他一脸痴呆,满眼不信,转头看了看两边,发现周围的人跟他一样,全都目瞪口呆,他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两下,发现并不是做梦,无奈用力地吞了下口水,又张开嘴呆滞地看向擂台上二人的对战。

    擂台上面,一大一小两团鸟雀,中间相撞处,消散又聚集。张绣浸淫“百鸟朝凤枪”多年,苦练“百鸟朝凤”,早已将此招练得出神入化,所以他的“百鸟朝凤”展开极大,能笼罩赵云全身。而同一招,赵云使出来,只能笼罩张绣半身。但并不是说赵云用此招就拼不过张绣,他刺出百鸟只与那些威胁到自己的百鸟相消,而那些伤不到自己的,赵云全然不管。

    张绣见赵云也会“百鸟朝凤”,顿时明白了什么,他大声提醒:“凤凰刺。”而后便使出那凌厉一刺。

    赵云受了提醒,又感受到凌厉的锋芒当面袭来,也刺出“凤凰刺”与之相消。

    而后两群鸟雀也渐渐消散了。

    一招使出,有始有终,“百鸟朝凤”,必然有凤。所以使出此招,想要停手,只能刺出“凤凰刺”才能停下。但张绣又不想伤了赵云,所以刚才刺出“凤凰刺”前出声提醒他。

    二人收招停下。

    张绣说道:“果然是‘百鸟朝凤’,你是小师弟?”

    赵云抱拳对张绣说:“大师兄。”

    张绣大喜,把枪一扔,上前把住赵云胳膊,激动地说道:“真是小师弟!师父怎么样了,身体还硬朗吗?”

    赵云笑着回答张绣,说道:“师父一切都好,身体比我还强壮!活到一百岁都行!”

    张绣听后哈哈大笑,开心地说道:“那就好!我之前听说师父新收了一个师弟,还想着有机会定要见上一见,没想到师弟反倒寻我来了。来,我给你摆宴接风!”

    赵云谢道:“多谢师兄!”

    张绣头一扬:“哎~客气啥,走走走!”说着便拉着赵云走下擂台,越过众人,往中军大帐而去。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此人竟然是都尉的师弟,难怪这么厉害!张绣和赵云既已离开,众人也相继散去,仍各回擂台,比试和观看。只不过在围观了赵云和张绣的师兄弟大战后,再观看后面这些人比斗,怎么看怎么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乎,那些好事的又忍不住聚在一起,谈论刚才的大战,到最后连赵云他俩的师承都问出来了,说也要去拜师云云。

    那接引赵云入营的士卒,也仿佛活过来了一般,欢喜地等待着赏赐,略表不提。

    只说赵云与张绣入了大帐,张绣又问了赵云一些关于师父的事情,赵云都一一答了。然后张绣便令军中司马以上职位的军官来大帐宴饮,为赵云接风。今日张济不在,众人少了拘束,开怀畅饮,席间畅聊风土文化、军旅生活等等,喝得大醉而归。

    张绣手臂搭在赵云的肩膀上,摇摇晃晃地带赵云回私帐,边走还边嘟囔:“我没醉!”

    回到私帐,自有人将张绣接下照料。也有亲兵安排赵云去休息。

    次日一早,赵云还没醒,张绣就来赵云营帐中找他,说要带赵云去城内逛逛。

    张绣说:“本来想与师弟一同去狩猎,但眼下是冬季,万物萧杀,猎物很少,便不去了。我带你去城内玩耍,眼下年关将近,好玩意不少,看中啥好吃好玩的,只管拿。”

    赵云正在起床,整理衣物,他现在穿的衣服,乃是雁门太守郭缊所赠。赵云之前在并州,王立和郭缊都有衣物赠予,师父给的衣服早就不穿了,一直被放在行囊里。

    赵云穿好衣服,对张绣说:“谢师兄!只是要去城里玩耍的话,不若去长安城。师弟早就听说长安繁华,一直没有看过,不知师兄可方便带我去长长见识?”

    张绣眼睛一亮:“是了!要入城,当去长安城。洛阳烧毁后,世上还有哪个城能比得上长安呢?我现在就带你去,咱们中午便能到长安。”然后又想起一事,说道:“你先去校场等我,我写封信留于叔父,近来军中无事,我们年前便都在长安玩了。”说完就掀开帘子回去写信了。

    此事正中赵云下怀,于是赵云收拾行囊,寻了白龙马,然后便去校场等候。

    今日场中几个擂台也在比试,只不过换了一批人,昨日在此的士卒全都被拉去训练了,所以赵云来到校场没能造成轰动。

    高台上也换了个军司马当值,不过昨日宴饮是见过赵云的,此刻见赵云来了,便对赵云行礼道:“见过公子。”

    赵云暂无官职,又是张绣师弟,张绣是张济之侄,透过这层关系,称赵云为“公子”,确实合适。

    赵云愣了一下,显然还没习惯对自己的称呼。但他稍愣就恢复了,回礼道:“司马早。”

    然后二人便闲聊起来。军司马问赵云一些枪法上的运用,都是一些基础招式,赵云便稍微指点了他。

    不一会儿,张绣也来了。

    赵云便与张绣一同出营,往长安去了。

    路上由于赵云马快,也是引得张绣连连称赞。张绣坐骑也是不凡,乃是大宛良驹,脚程很快。果然在中午时分,两人便来到了长安城下。有张绣在,两人入城自然不受阻拦。

    张济既是董卓部将,那在长安也是有府邸的,张绣带赵云直往张府而去。到了张府,只见整个府邸,雕楼画栋,气势恢宏,寻常将领根本住不上这种府邸,肯定是董卓赏赐的,至于原主人是哪位公卿大臣就不得而知了。

    张济无后,视张绣为亲子,府上都称张绣为“公子”。看守大门的下人见张绣回来了,回头往府内呼喊一声:“绣公子回来了!”然后慌忙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