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长安古意 » 少卿设局

少卿设局

    “谁快来了?”洛雨心里咯噔一下。

    但这已不需要裴静元回答,因为片刻后,就有差官从外面匆匆带进一人。

    那人年约四十,长身玉立,眉目清朗,一看即是世家子弟的风范。

    “韦伯伯!”洛雨叫了一声,霎时间都明白了,“哎呀,我真笨,他把我拘在这,根本不是要要审问,而是等韦伯伯来。”

    原来裴静元刚走,薛怀青就差人向韦霑报了讯,韦霑如闻雷霆,以为洛雨又闯下什么大祸,立刻从官署赶来。见洛雨无恙,才松了口气,忙问她出了什么事。

    洛雨满腹委屈,被韦霑一问,不觉眼中含泪,扑上去抱住韦霑道:“韦伯伯,雨儿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是……是这样的。”她抽抽啼啼地将发生之事描述完,说的简单扼要。

    韦霑不敢尽信,问道:“裴少卿,雨儿说的可是事实?”

    裴静元微笑道:“令爱口齿伶俐,说的丝毫不差。”

    韦霑不禁道:“如此说,雨儿便有襄助大理寺之功,裴少卿不该将她拘押至此吧。”

    裴静元笑道:“韦大人说笑了,只是今天大理寺抓到一位刺客,身份不同一般,想请韦大人协助调查。”

    韦霑沉声道:“韦某只是司天台一个小小的保章正,如何有能力协助大理寺审理刺客?”

    裴静元忽道:“说到刺客,我大唐恐怕没人比韦大人更懂了。”

    洛雨只觉韦霑的手一震,良久未曾说话。

    裴静元低声道:“七年前的案子,大人这么快就忘了吗?”

    洛雨暗道,“七年前是什么案子?又怎么跟刺客有关?”

    忽然,她想起曾听韦家人提起过,七年前,大唐王朝曾发生一件震动国胙的大事。太子李承乾因失宠于太宗皇帝,曾阴谋雇佣刺客刺杀四皇子李泰,此事被揭发后,引发了一连串的朝堂变更,许多参与其中的皇亲国戚、朝廷勋贵或被杀,或被流放。

    韦霑当时是弘文馆学士,前途无限,却因为牵连进此事,被贬为如今的司天台的小吏,可以说前途尽毁。

    更蹊跷的是,韦霑既不是李承乾一党,也不属于李泰党,他被牵连,据说是因为与一个天下闻名的刺客组织有关。

    洛雨正想听个明白,却听韦霑轻叹一声道:“雨儿,韦伯伯和裴少卿有些话要说,你先去外面等着。”

    洛雨心里极不情愿,可也只好离开。

    屋内只剩两人,裴静元这才道:“韦大人,可还记得暗影社吗?”

    韦霑呆地,面色沉郁,缓缓道:“七年前,先帝已将暗影社定为乱党,暗影社应该早已消失世上。”

    “不错。”裴静元道:“但也错了。暗影社虽经多年追捕,却并没有消失。有一关键人物,也没能归案。”

    “什么人?”

    “暗影社四大魁首之一的唐宁。”

    “哦。”韦霑沉闷地应了一声。

    “提起这位老朋友,韦大人怎地如此平淡?”裴静元悠悠道。

    韦霑淡然道:“我年轻时,的确曾和唐宁结交。但当年唐宁是为不可告人的目的接近我。”

    “不错,根据抓到的刺客透露,暗影社接近韦家,是要偷取韦氏先人——当年西魏上柱国韦孝宽将军的一件遗物。”

    “我与唐宁不过交往数月,我认清此人面目后,便与其绝交。”

    “此人是何面目?”

    “崇尚侠义,却心狠手辣,仗义疏财,却阴险狡猾,人如兰芝,却心似屠夫。”

    裴静元静静地听着,却不禁失笑道:“我从未听过如此矛盾的词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过。”

    韦霑道:“可惜你没有机会遇到他?当你遇上他,便再也不想有这样的对手。”

    “只怕我永远也没机会遇到他了。”裴静元缓缓道,“因为他已经死了。”

    “死了?”韦霑闻言,终于动容道,“不可能,他那样的人怎会死?”

    “三年前,嘉州府来报,在一处荒宅中发现唐宁的尸体,样貌年龄均符合。后来抓到的暗影社成员也确认了此事,他死于内讧。”

    “内讧?”韦霑颓然坐倒,他没想到那个让他日夜忌惮的男人已死了三年。更奇怪的是,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并不觉得开心,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现在暗影社的魁首是谁?”

    “我们还不知道。”

    韦霑不再说什么,只望向窗外,喃喃道:“暗影社终于又重现长安了。”

    “大理寺迫切要查明暗影社重入长安的目的,以及新的魁首是谁。还有……”裴静元注视着韦霑道,“他们会不会再次向韦氏下手?在下也是为韦氏担心。”

    韦霑冷笑道:“大理寺是想从韦家找到线索吧?”

    裴静元讪笑了下:“还望大人相告,唐宁一心要盗取的是何物?当年又发生了什么?”

    韦霑神色冷淡:“可惜我也无可奉告,他们要偷取什么,怎会告诉我?”

    “韦大人真的一无所知?那当年为何突然与唐宁绝交?令妹又为何突然在那段时间失踪?”

    韦霑一直反应冷淡,此刻却悚然动容:“舍妹失踪,与唐宁并无关系。裴大人休要胡说!”

    裴静元看着他激动的神色,轻声道:“我也希望韦萱姑娘失踪与唐宁无关,但一个青春妙龄的官家之女意外失踪,总该有些原因吧。”

    他摇摇头继续道:“裴某有一番推论,是不是更合理。唐宁为骗取遗物,进入韦家,但不久就被你察觉,他见事情败露,于是挟持令妹以做要挟,而阁下……阁下也许是为韦氏一族安危着想,并没就范。于是,唐宁就残忍地将令妹杀害。韦大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宝物,竟令你连妹妹的性命,你自己的身家都不顾惜?”

    这时,一阵沉闷的暮鼓声从远处传来。这是长安宵禁的信号,一百多通鼓声响完,各坊就要关闭坊门。

    洛雨在院中等了很久,终于听到寒暄送客之声,“贤侄女聪慧机智,实在可人,以后可以常来大理寺,裴某还想喝贤侄女煮的茶。”

    洛雨心想,“这人脸可真厚,谁是他的贤侄女。”

    两人登上马车,出了皇城,行驶到朱雀大道,只见天色昏暗,各坊內陆续亮起灯盏,一片万家灯火的景象。

    洛雨问道:“韦伯伯,这个裴少卿是什么人?”

    韦霑道:“此人出身河东裴氏,是高门望族子弟。裴家剑法闻名天下,此人更是裴氏一族中的剑术高手,十五岁时,就已成为太宗皇帝的亲卫,被天子称为“十六卫中冠军郎”,曾做过左武卫翊府将军。后来进了大理寺,做到少卿之职,破过不少棘手的案子。”

    洛雨听到裴少卿履历如此惊人,不禁咋舌,尤其是“十六卫中冠军郎”的称呼,让她很感兴趣。

    等待放榜的日子是悠闲的,一天一位礼数周全的仆从送来了荆王府的家宴请帖。

    “王妃娘娘说多年不见兄长,甚为想念,特别叮嘱,一定要请韦大人赴宴。”

    他所说的王妃娘娘韦庭芳是韦霑的族妹,两人少年时也算交好,只是韦庭芳加入荆王府后,来往就少了。

    “为什么突然请客?”韦霑想起了另一件事,最近几日,他刚收到升迁国子监主簿的调任,莫非…

    但当朝三公,天子皇叔李元景的邀请,当然要去,洛雨也被带去了。

    永徽元年八月十五,洛雨一大早跟着韦霑赶往荆王府。一进崇仁坊,远远就见高大的王府宅院,占去坊内一大片面积。

    韦霑送上名帖,使者见是王妃的家人来,赶忙迎入。三人穿庭过院,到了一座高大的中堂,众多宾客簇拥着一对衣饰华贵的夫妇。

    那女子身穿一件绣有牡丹的高腰襦裙,披帛曳地,雍容高贵,正是多年不见的韦廷芳。

    男子紫色洒金大袍,腰竖金玉带,头戴金冠,相貌既和善又高贵,一见韦霑,就亲热的拉住手:“韦学士,多年不见,你风采不减啊。”又与左右宾朋道:“韦霑学士当年可是学冠长安啊,连太宗皇帝也十分称赞。本王能有这样一位内兄,也颇感荣幸。”

    韦庭芳也笑道:“有王爷这话,我兄长之才定有舒展之日了。”瞥见一旁站着的洛雨,又问:“这可是九哥的千金,欣妍吗?”

    韦霑道:“这是洛雨。”

    洛雨欠身一礼道:“小女洛雨,参加王爷和王妃娘娘。”

    韦廷芳扶她起来,笑道:“原来是洛雨,几年不见,都长的这般亭亭玉立了,九哥倒是好服气,竟有一双璧人般的女儿,不似我,生了个混世魔王。”

    洛雨心想:“她说的混世魔王,定是李卓了,怎么没见他?他不在倒好。”原来洛雨小时候曾在韦曲和李卓打过架,还抓伤过他,此时深恐相遇。

    一番寒暄后,荆王妃与韦霑到一旁叙旧道:“王爷常与我说,九哥是贞观年间的学士,大唐的栋梁之才,怎能因为当年的冤案,久居司天台小吏,如今可先调任国子监主簿,以后自有机会升迁。”

    韦霑一惊,猜想果然被证实了,但不知荆王夫妇如此出力,是为什么。

    这时,只听外面有人报:“宁州刺史薛大人到。”荆王妃忙道:“此处客人多,稍后我再找九哥叙话。”便匆匆而去。

    韦霑带洛雨来到庭內席位落座。

    洛雨见堂内竖着一丈高的檀木画屏,两侧摆放着巨大的灯台,通体鎏金,案上餐具也多是金银制品,雕工细致,不禁连连咋舌。

    过了片刻,又听门外报:“高阳公主及驸马都尉房大人到。”

    洛雨一听,噗嗤乐了。韦霑道:“为何发笑啊?”

    洛雨笑道:“这个公主太有名了,我听说她不喜欢自己的驸马,却喜欢一个和尚,后来那和尚被太宗杀了,高阳公主就喜欢其他和尚道士,就是不爱自己的夫君。”

    在两个宫女的簇拥下,只见一个贵妇人走进院内。她有三十来岁,一双杏眼半含春色,但微微上扬的嘴角,又带着一股皇族天生的傲气。

    在她走进院中时,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纷纷望向这位大唐的公主,不知是被她的美色吸引,还是为她的风流传闻而好奇。

    在注视的目光里,高阳公主依旧显得高贵从容,她穿了一件精致的翻领胡服,衬的她在万花丛中,如一棵不羁的白杨,坚挺丰润、神采飞扬。

    高阳公主银铃般笑道:“早听说皇叔朋友满天下,今日宴客,朝中的高官是不是来了一半?看九哥明日怎么上朝?”

    荆王笑道:“公主太看得起本王了,不过是大家赏光而已。”

    高阳公主见薛万彻在一旁,就道:“薛刺史,听说你在宁州,日子过得不错,每天都是打猎饮宴,为何还要回长安啊?”

    薛万彻对高阳很客气:“公主,我老薛在宁州再逍遥,那也是孤家寡人,要说朋友,还是长安城多,这次回来,当然是为看望故友。”

    “算了吧。”高阳公主瞪了他一眼道,“你回来几日,我这驸马倒是天天不进家了,我看你还是少回来祸害人。”

    那高阳公主又同其他人调笑几句,或亲热,或冷淡。忽见后院跑进来一个少年,十七八岁样子,紫衣华带,唇红齿白。他一见高阳,就扑上去嚷嚷道:“高阳姐姐,你来啦,我正有件东西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