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升米恩,斗米仇

升米恩,斗米仇

    这句话的意思,对于有着丰富思想和阅历的昌繁来讲,他是非常的了解的。

    他似乎也有点明白,姜昆对于铁娃的那些嘱托。

    那一些语重心长的嘱咐,似乎也蕴藏着一定的哲理。

    升米恩,斗米仇,是心里期待落空,造就而成的落差。

    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解释一下的话,那就是当温饱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要求尊重需求。都是感激,高标准的恩惠很容易成了人们衡量内心感激的一个标准。

    一旦低于这个标准,轻者的话不会再感激,重则的话则会反目成仇。

    其实,都是人的内心的标准很容易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开始潜移默化。

    对于这些传承多年,并且要得到过不少学者验证的传世大道理,昌繁其实以前求学的道路上也是拜读过不少的。

    只不过,同样的境遇他的确是没有怎么遇见到过。

    因此他也不曾深刻思考。

    昌繁仔细的想了想,似乎在以前上一辈子时,自己就曾经有过不太会做人的时候。

    说自己不太会做人,不是说自己曾经不是一个好人。

    而是说自己曾经太会做好人了,就是那种老好人,烂好人的那一种意思。

    即便是出于好心去做好事那也应该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去做。

    根本就不应该,自己个人主观的认为是好事,便忙活。

    就比如,你偶尔给人家女生送出一朵玫瑰花,人家女生肯定会觉得你是一个很浪漫的男子。

    但是如果你天天给人家女生送玫瑰,到了哪一天你要是不送了,那人家女生可能就会有生出大抱怨的一个情况。

    甚至于,生出对你敌视的仇恨来也是不足为奇。

    再比如,还有一个昌繁以前上学时候就广为流传开来的老故事。

    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很善良的年轻人,他每天都会施舍给一个乞丐好几块钱。

    有一天的时候,这个好心的年轻善人不再给乞丐钱了。

    正常来讲,没啥不妥。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年轻的善人想象的那般。

    直到,有一天…

    那个乞丐就气冲冲的找到了这个善良的年轻人,开始大声的开口质问他,你现在怎么不再给我钱了呀?

    以前,你不是一直给吗?

    现在,怎么就不给了?

    那个年轻的大善人就实话实说道:我的孩子最近刚刚已经出生了,我需要把钱存起来给孩子买奶粉使用。

    我的孩子,需要用钱了。

    年轻的大善人心里头也没有什么弯弯绕,直接就把自己实际的情况给说了出来。

    这个年轻人他原本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其他更深层的意思。

    然而,让这个年轻的善人更加没想到的是乞丐的态度。

    这个乞丐很生气,他一怒之下一个耳光给甩了过去,并非常愤怒的大声质问他道:

    “你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把我的钱给那个孩子用?

    那个钱,你应该一直保留着给我,我非常需要这个钱。”

    这个耳光,直接就甩在了这个年轻的大善人的脸上。

    唉……!

    至于这个故事的后续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实际上,根本也就没有了讨论下去的意义。

    其实,到底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都是有支持者的。

    菜根谭:恩易自谈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想起了这个老故事,昌繁这个时候才突然觉得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自己的那些过往,自己是非常的不屑于人情世故的。

    但是到了这辈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无论如何变故和发展都是要好好的学一学的。

    这样的话,也可以尽量的避免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少走错路,弯路。

    如此看来,姜昆大哥脑子里可不只是只会绘图而已。

    他所懂得的文化知识,可能会远远的出乎自己的意料。

    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还是有着非常令人值得思考的一个道理。

    好人好事,需适可而止。

    道理是这样。

    懂的人都懂,实在不懂不能理解的话,也只能这样了。

    不过,眼下昌繁因为最需要费脑子的倒不是之前顺手救下的这一批女子们。

    而是,一直以来追随在他身后的这些弟兄们。

    他们的前途…着实堪忧。

    “走,铁娃,咱们一起到山后面的高地上面看看,看看战士们现在的安顿如何了。”

    说罢,昌繁便径直的往山后面的高地方向走去。

    原本站在不远处发愣的钟离若雪,见他们已经往山顶一侧的平地方向走去,也是连忙的跟了过去。

    她也想了解了解这支队伍的驻扎情况,回头也好安排一起的姐妹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没过多久之后,昌繁和铁娃就站到了斜坡地的入口处。

    后山高地,果然开阔。

    昌繁有的时候都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接近山顶的地方,竟然还有这样大面积的一处斜坡之地。

    这简直就像是专门为了他们战士的驻扎而量身打造的。

    有了这个地方,便可以在这座山上安顿下大批量的人。

    斜坡下方的边沿处,胡乱的野蛮生长着一些较为茂盛的树木和藤蔓。

    虽然都是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但是看得出来,这些都是不畏惧严寒的灌木。

    在这寒冷的冬天,依旧是生长得枝繁叶茂,给人一种看上去就有些生机盎然的感觉。

    此地,甚好。

    有不少的战士,正拿着手中的砍刀,在吃力的割断那些胡乱缠绕的野藤蔓。

    也有人在收集藤条,兴许是为了接下来的搭建帐篷捆绑牢固所用吧。

    昌繁打眼扫了过去,心中也是感觉甚是欣慰,这些战士们似乎已经非常的习惯了这种就地取材的行军当中的技巧。

    这些小技巧,其实在昌繁交给梁梓烨的训练小册子当中也曾有写过。

    如此看来,都学会了。

    这些好小子们,倒也基本都算是可塑之才。

    他们所欠缺的,可能就是一个能提供给他们自由发挥个人才干的平台。

    或许这个平台…

    只能由自己来搭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