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土地的问题(八)

土地的问题(八)

    秦‘国公’抬眼看向昌繁。

    他期待着,期待着眼前的昌繁可以给他一个令他比较满意的答复。

    因为这个问题,从去岁开始就已经一直萦绕心头。

    没有人给他回答,也没有任何人给他排忧解惑。

    于是,这个对他有些困扰的问题就一直放在了心中,一直使他不吐不快。

    今天,终于有了机会。

    似乎许多的大小难题,到了眼前的这个昌繁的眼里,都能够迎刃而解一般。

    不知不觉间,秦‘国公’已经没有把眼前的昌繁再当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

    而是当做自己的,一名肱骨之臣,又或者是,一名相见恨晚的忘年交。

    他甚至已经忘记了,这个小陈先生,是一个正在与自己宝贝女儿交往相处的男子。

    如无意外,这个地主家的儿子就会成为他的女婿。

    成为他皇家的,驸马。

    但是现在,除了双方交谈的话题之外,似乎一切都显得是没那么的重要。

    土地问题、自己上朝时的那些决策上的问题,才是这问题的关键和重中之重。

    秦‘国公’的一双鹰眼,正直勾勾的盯着昌繁。

    昌繁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便开口说道:

    “土地,就是一个商品。”

    “在我们生活的市场上,无论是任何的一种商品,它都是存在着一个供需关系的问题。”

    “在灾年它出现的时候,耕种土地的农人他便会大量的抛售出去土地这个商品。

    而在交易的市场之上,如果他出现了同类型的、大批量的商品,那么它的价值,便会失去它原本该拥有的价值。

    很自然的,更会造成这类型商品的售价变得越来越低。

    这个…便是市场的行情。

    土地,它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了,我也并没有否认你刚才前面所说的,那些士绅豪族他们会趁机巧取豪夺。

    国公大人你前面所提及到的那个去岁的…青州下属的安南郡和云中郡的土地情况,实际上我也有所耳闻。

    我听到过一些前辈所说,他们说那边的土地,基本上都可以算得上是上田。

    比较有眼光的、手里又有银子的商人,都希望在那样的地方买下它一大片。

    这种买卖,注定会赚钱。

    但是因为安南和云中两郡那里的士绅豪族,他们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势力。

    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进行土地兼并,而且这还不算霸道,他们还组织人,出手阻止别的郡县过来的豪绅对本土土地的购买。

    其实青州的其他郡县,也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富商。

    因为挨近边城的原因,那些富商的买卖,实际上是做得挺大的。

    他们长期进行边贸,也有着强大的财力支持。

    只是他们,在当地没有着强大的背景作为靠山,因此他们便不敢与当地的士绅豪族他们进行竞争。

    不是不想,他们是不敢。

    没有了竞争,那土地的兼并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垄断。

    人家能够垄断下来,那么价格肯定就不可能上得去。

    这样下来,就变成了卖家其实有很多,而买家便只有当地的士绅豪族他们。

    又自然而然的,这就演变成了买方的市场。

    那么在价格上,可不就只能够由着他买家说了算嘛。

    他们说三成,只能三成。

    他们说半价,只能半价。

    在卖方的农人那边,根本就没有了谈价的资格和能力。

    这个,应该就是现实。”

    昌繁端起面前那一杯,似乎有点凉的茶水,轻轻的送到嘴边小抿了一口。

    然后,他接着继续说道:

    “但是,我认为这依旧不是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所在。

    如果农民能够从土地的收成中,可以养活自己一家人的话、依旧能够有利可图的话、依旧能够抵御着天灾所带来的这些不可预估风险的话,他们肯定不会继续再卖地的。

    土地是他们的根本。

    土地是他们生活的依仗。

    他们根本就不会再售卖。

    那么,如此一来,耕种土地的农人与士绅豪族之间,他们之间买卖的关系,那也就随之不存在了。”

    “可是,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在于,耕种土地的农人他们根本无法依靠土地的产出,来达到保证一家人衣食温饱的最基本的那个原始目的。

    他们如果坚持不卖的话,他们一家子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办法可以得到解决。

    临时的也好,长期也罢。

    他们终究还是需要,需要面对这个被迫卖地的现实。

    卖地,或者是迟早的事。

    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因为农人的个人意志,而得到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更加的容易活下去的出路给他们来选择。

    因为没得选择,他们不想也不能不含泪接受了。

    因为继续活下去,对人们来讲才是最为重要的。

    我自己家本身就是地主,我家的许多的田地,也是雇佣者不少的佃户耕种。

    我对于他们的处境,还有他们那些人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是最了解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