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国公的建议(中)

国公的建议(中)

    “原来如此!”

    昌繁郑重的点点头,他也算是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或许自己往后的离开,也将会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我听国公和夫人的。”

    昌繁有些无奈,只好听从了‘秦国公’夫妇的建议。

    只是他不知道,他这一次的谈话和接受的建议,在以后的岁月里将会改变他的命运。

    他人生的精彩,也将会在往后的那个地方按部就班的进行谱写。

    当然,这个只是后话。

    敲定了这个问题之后,‘秦国公’便也不再与昌繁继续谈论个人的婚姻问题、还有昌繁以后如果成婚了的仕途问题。

    他心中还有些疑问,想要继续说出来探讨一番。

    ‘秦国公’再次直接问道:

    “前面你解释了一下,想办法尽量减少农人的赋税。

    好让他们更好一些,从那田地里头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但是,即便是减免了一些他们的赋税,他们田地里头的那些收成也不会多到哪去。

    那么他们,又如何的会让他们农人自己的日子更好?

    即便转移掉一半,到你口中的那个商人头上,那他们依旧贫穷的话要当如何办?”

    ‘秦国公’还是有一些,对于农与商业上的扶持这个说法保留着一定的意见。

    他虽然懂了。

    但是他依然担心。

    他担心的是,再一次的出现那些不可预估的意外。

    他也担心,商业发展起来以后而农人的日子,并不会像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农人的艰辛,他是懂的。

    商人的财富,他也了解。

    就在‘秦国公’轻轻皱起他的眉头的时候,昌繁接着他的话又开口了。

    昌繁回答道:

    “如果单单减除和降低那些农人的赋税,无论多还是少,这依旧是不能让农人他们拥有抵御高风险的能力。

    这还必须得让他们在商人获取到利益的同时,原来专门耕种土地的农人他们,也需要同时取得财富方面的增长。

    这个需要,共进共退。

    那这又需要怎么去做呢?

    这边需要手工业方面也要得到多多的发展。

    商人他们如果提高市场流通产品的生产效率,那么他们就必须需要扩大规模,并且针对性的大规模改良器械。

    他们的那些加工作坊,就会需要到大量的工人们。

    要来雇主自然会有工人。

    当农耕所需要的器械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后,那么在精耕细作的田地那里,实际上也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

    只要能够腾出人手,而且还保持土地不丢荒。

    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就可以有一部分的农人他们洗脚上田,到那些商人他们开办的作坊那里去工作赚取银子。

    腾出手脚的农人,他们到商人那里去靠着他们工作赚到他们该赚的工钱,就可以增加他们家庭的收入。

    这种现状必定会出现,而且还会是一举两得的一件事。

    农人勤劳朴实,开办加工工坊的商人,也只有聘请他们作为工人最为实惠。

    商人们虽然逐利,但是他们请人的眼光必定独到。

    精打细算之下,他们必然知道聘请农人做工,为他们的加工生产谋取利益,是他们最佳最好的一个选择。”

    昌繁感觉今天,似乎自己是说了很多很多。

    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给自己往后的日子,带来一些比较实际性的帮助。

    虽然‘秦国公’夫妇一直在这里,很是认真的听自己的一番又一番的讲解。

    但是他总有种感觉,感觉自己有点而被套路了的意思。

    但是哪里不对,他自己要是一点也说不出来。

    ‘国公’夫人反常的、不断的在给昌繁把热茶斟上,以至于昌繁好像喝了一肚子的水。

    但是话…也说了一大堆。

    总之主要的话题,就是要不开农人的现状,还有整个大唐富裕之道的讨论。

    他都感觉自己的理论,都能赶上以前的各科老师们了。

    但是问题赶问题,他如果不说个通透的话,自己的确又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他搜肠刮肚,似乎也没能够想明白今天这个时候,到底是国公夫妇在给自己洗脑,又或者是自己在给对方画饼?

    也许,两种情况都有。

    昌繁来到这个世界,他原本就没有什么理想。

    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这个世界去改变一些什么?

    可偏偏他的生活里,却仿佛是有一只无形的手,一直在推动着他不停的向前走。

    比如林大人的儿子与他的那场干架。

    比如他自己重新振作起来想要开一家特色小饭馆。

    再比如,因为一些意外之后,他认识了李长乐姑娘。

    而恰巧的是,长颈鹿姑娘要跟着他去了碧水湾。

    并且,在碧水湾那里,他又答应了人家谱写一个神话。

    然后…就继续有了然后。

    这一切,似乎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