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敦婿 » 心思各异

心思各异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皆是齐齐替昌繁都捏了一把汗。

    在文武大臣所有人当中,最了解李世民的人里头必定有着他们两个人的位置。

    当然,李世民不愿提及的的一些话题也数他们最清楚。

    男爵昌繁前面所说的那些话,很显然已经涉及到了李世民禁忌话题领域的边缘。

    一开始他们以为,昌繁所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激怒陛下,可是陛下偏偏就没有要生气,要顾忌的一副无所谓样子。

    兴许,是说到了点子上。

    幸好,陛下已一锤定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吧。”

    既然已经定下了战略,具体的战术也有了粗略的计划,那接下来,所有人便只能够全力以赴了。

    虽然在场的许多人都有些感觉这事有点怪怪的,有点儿陛下似乎是被男爵昌繁给利用了的意思,但是也没有人站出来再反驳一些什么。

    但是大唐的朝廷之上一直都有着这么一个好的风气,那就是当李世民下定决心决定了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文武官员大家在之前的心里头分别都有着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者不一样的想法,只要被确定了的事情,大家都还会是老老实实的按照陛下的决议去做的。

    这样的执行力,也算是一直以来大家养成的好习惯。

    不过回头想一想,参与议会的一些官员不免又有了一些更深一层的担心。

    因为男爵昌繁前面所说的那些话虽然在理,但同时也代表着一些其他的意思。

    代表着昌繁还未被真正的授官,他的青州异姓王也还没有走马上任前去就职,似乎就已经能够影响着朝廷的重要方针决策的走向了,这在朝廷当中对于某些人来讲,这可是一个带有一些危险的信号。

    从啥也不是的白身,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成的执跨子弟一跃成为了长安的富户商贾,更是毫无征兆的就成为了陛下的乘龙快婿。

    这还不算,他还因为率领着自家家丁与外边招募而来的江湖草莽一举击溃了荒国人。

    眼下回到了京城,竟然在没有大朝议之下,仅仅是陛下与几位重臣的商讨,就把这个小子分封成了青州异姓王。

    这可是只有皇族中的王子王爷,才有资格受封的王位。

    他一个十九二十的少年,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那么许多。

    这也怪不得长安的许多勋贵王爷,也对此分外的眼红。

    此子的上升成长速度似乎也太快了一些吧,假以时日长此任其野蛮生长高速发展下去的话,以后很有可能都没有他们这些朝中大员说话的份了。

    看来有机会瞅准时机,是该出手做些什么了。

    男爵昌繁这小子看上去文质彬彬人畜无害,但是他的经商能力与仕途之道的独特攀升之法,筒直令人瞠目结舌。

    就在文官当中有些人心思各异的时候,只见李世民信心满满的站了起来对大家说道:

    “关于土谷浑,咱们是必须一定要狠狠打回去的。

    你们户部兵部有什么困难就必须要尽快解决,还有内务衙门同时马上进行募捐筹款。

    当然,这得全凭自愿。

    并且,自今日起皇宫内外皆开始缩减各项没有必要的开支,节省出来的银子,全部用来支持军队开拔的各种开销。

    国库中的存银,唐尚书你回去之后立马写个奏折呈上来给朕批阅,仔细清点之后你留下三成的现钱作为应急之用,其他的全部拨给兵部,作为此次大战的军费开销。

    务必在最短时间之内,筹集到充足的出战费用。

    又不是男爵小陈先生的话提醒了一下朕,朕差点都忘记了咱们最初起兵时之初心。

    咱们君臣辛辛苦苦奋战多年拼博下来,所为所求的可不仅仅是咱们大家自己个人的享受与富贵。

    咱们原本所追求的,不就是为了咱们大唐由上至下所有人的脸面与尊严吗?

    无论付出任何代价,必须让那些土谷浑人知道知道,咱们大唐汉人的脊梁,它从来都是挺直的。

    战与不战,无需再议。

    即刻下旨,大战准备。”

    “是,陛下。”被请过来商议战事的文武官员齐声答道。

    一直到了这一刻,昌繁也才算真正的知道,李世民为什么会被后世的史官称其为雄才大略,他除了自己本人的脑子好使之外,他个人的魄力也是鲜有人能够赶得上的。

    现在的国库当中,只有区区的三四百万贯钱,他竟敢下令拿出七成来作为军费开销。

    国库所剩,该已无几。

    换了任何一个人,应该也下不了这样的一个决心。

    李世民坚决的态度,也让那些文官当中心思各异的人,均都已经打消了劝和的念头。

    大军出动,该已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