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朝暴君 » 第八章 诸王封

第八章 诸王封

    俗话说,得天下易,坐天下难。杨坚以外戚身份轻而易举夺得天下,但要巩固统治任重道。

    杨坚称帝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关陇勋贵的支持,并镇压了三方叛乱,但潜在的反对势力仍然存在,甚至同胞弟弟杨三郎因娶北周公主,也潜谋起事。

    杨坚深知虽有宰相辅佐,但亲不过儿子骨肉,五个儿子尽管年幼,在此关键时刻,也必然要为他分担责任。

    杨广明白太子作为储君,肯要留守京都,助父皇处理政务。而他们其他的皇子都将出镇一方。

    而出任哪里是值得考虑的,自己被封为晋王,而晋是春秋时晋国所在地,汉朝时属并州。

    那么自己肯定要去并州了,并州因地处黄河以东,又称河东,州治晋阳乃东魏北齐别都。

    杨广知道并州战略地位重要,其北靠大漠,南近京洛,东临华北大平原,既是抵御北面草原游牧民族藩,又是捍卫首都控制中原的战略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书房里杨广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自己去并州,那么秦王杨俊则可能坐镇河南,“领关东兵”。

    杨广在河南上画了一个小圆圈,河南在京师以东,所置军府在河东之下居第三,又居天下中心地位,是隋控制东方的门户。

    杨广摸摸了下巴,他打听到父皇将杨秀改封为蜀王,那么他应该将坐镇益州,益州乃今四川地区,在京师长安以南,号称“天府”,粮草充足,形势险要,既是长安的南大门,又是东出攻陈的战略要地。

    同时益州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因四面环山最容易产生割据势力,也不可不派亲王坐镇,也要可以防备西南的蛮夷

    这样将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一方面可以抵御外侮,另方面可以保卫京都。

    最重要的是可以削弱门阀对地方的控制,通过父皇在并州晋阳设河北道行台,封自己为行台尚书令,并授予“武卫大将军”的名号。

    又设河南道行台,治洛阳,以秦王杨俊为行台尚书令。又在成都设西南道行台,以蜀王杨秀为行台尚书令。

    所谓行台,就是中央政府尚书省的派出机关,代表中央行使权力,其政治地位高于地方州郡。

    这一系列行为,无不表示出杨坚对于门阀世家的提防。

    这样一来自己在并州可以放开手脚,发展自己的势力。

    同时杨广也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必须去考察一下底层的生活。

    一方面是那天自己在封点心的时候,父皇对自己说的那些话。最重要的是自己梦中看到的东西,自己应该去验证一下。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在京城,没有机会能够去接触底层的人,并不清楚他们的诉求。

    自己梦中的那一位,就是完全不考虑底层的诉求,对于门阀世家打压力度不够,最终只能亡国。

    对于杨勇来说,这几天是他除被封太子那天以外,最开心的一来是因为诸王分封,那么自己一个在京都,这将是自己发展势力最后的时候。

    同时杨勇恨恨的向晋王府看去,只要等晋王离开,那么自己就将他的势力彻底清除。

    而此时那边的陈朝却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陈宣帝驾崩。

    陈宣帝陈顼在位十四年,享年五十二岁。他在四季温度宜人、土地丰美、人民安居乐业之地闭上了双眼。当他死去的消息传来时,群臣哀恸不已。

    陈顼的长子陈叔宝早已经被立为了陈朝的皇太子,但是,除了陈叔宝外,陈宣帝还有另外四十一个儿子,其中更有众多不满陈叔宝当皇太子的人。

    当陈宣帝入殓时,陈叔宝哭得正伤心,并没有发现有人正在阴狠狠地盯着他这个人就是陈宣帝的儿子陈叔陵,此人为人十分狡猾凶狠。

    当陈叔陵看到陈叔宝扑在灵柩上时,就趁机抽出了一把刀,当头就向陈叔宝的脖子砍去。

    陈叔宝的母亲是陈朝的皇后,此时,她也正在灵柩旁边,当她看到儿子有危险时,不顾性命之安危猛地扑在了儿子的身上,致使被陈叔陵连砍数刀。

    不仅如此,陈叔宝的奶妈也在场,此时,她也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死死地拉着陈叔陵的胳膊,终于使陈叔宝免于一死。

    葬礼上出现这样一出杀兄丑事,陈叔陵自知命不保已,于是便趁着大乱逃出了皇宫,回到王府,起兵造反。

    陈朝的大将萧摩诃火速出动,带着一队人马将王府团团围住。陈叔陵又想逃到隋朝去,半路上便被萧摩诃追到杀死了

    陈叔宝大难不死,只在脖子上留下了一条刀痕,不久陈叔宝即位,年号至德。

    当然这些事跟杨广暂时没有关系,我们言归正传,对于杨广而言就藩或者留京都有益处。

    就藩可以默默发展势力,留京可以各好的接触政务。

    但杨广各加倾向于就藩,一来是父皇还很年轻,杨广害怕自己在京都会磨灭自己的意志。

    杨广是一只雄鹰,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而不是京城这座温柔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