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随笔文浩 » 楚国令尹没有威仪 早被预言难得善终

楚国令尹没有威仪 早被预言难得善终

    北宫文子对卫襄公说:“令尹的言行酷似国君了!他有不臣之心,将另有图谋,虽然能实现他的意图,但是不能善终。《诗经‧大雅‧荡》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都有个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初心以取得好的结果。)想要善始善终实在太难了,令尹将来恐怕不免于灾祸。”

    北宫仅仅只是见到令尹围的仪表,就预测出他不得善终。故卫襄公惊奇地问他:“你怎么会知道的?”

    北宫文子再次引用《诗经‧大雅‧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恭敬而慎重地端正威仪,因为那是百姓的准则)这一句,回答说:“令尹没有威仪,百姓就没有准则。百姓所不会效法的人,却位在百姓之上,自然不能善终。”

    这个关于威仪的话题,引起了卫襄公的兴致,于是请北宫讲解,什么是威仪?

    北宫文子回答说:

    “有威严而使人感到可畏叫做威;有仪表而使人愿意效仿叫做仪。国君有国君的威仪,其臣子会敬畏他、爱戴他,把他作为楷模,从而效仿他,因此能保有他的国家,留下好的声誉,传给后代子孙。

    “臣子有臣子的威仪,他的属下会害怕他、爱戴他,所以他能守住自己的官职,保护好家族,使家人和睦相处。以此类推各阶层都能这样,上下之间就相安而稳固了。

    “《诗经‧邶风‧柏舟》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富有威仪且安详,不可随意动摇。)这是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人物都有应有的威仪。

    “《诗经‧大雅‧既醉》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之间互相辅佐,所用的就是威仪。)这是讲的朋友之道,必定要用威仪来互相教导训诫。《尚书‧周书》列举了周文王的美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大国害怕他的力量,小国感念他的恩德。)这是说,无论大国小国,对文王都是既敬畏又爱戴。

    “《诗经‧大雅‧皇矣》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民风纯朴时,人民不知觉地、习惯地顺着天帝所定下的法则行事,从而不会泯没良心做违法之事。)这是说文王行事,唯顺天之法则,人民也就自然地把他作为准则而加以效仿。

    “商纣王囚禁周文王七年,诸侯跟着他去坐牢。纣王出于恐惧就把文王放了回去。可以说是敬爱文王了。文王攻打崇国,两次发兵,崇国降服为臣,蛮夷相继归服,可以说是畏惧文王了。文王所建之功勋,天下人作成诗歌而歌之舞之,可以说人们甘愿以文王之美德为准则了。文王推行的举措,到今天仍是作为法则,可以说是效法文王了。这是因为文王有威仪的缘故。

    “所以,君子处在官位上可以使人惧怕他,施德于人,舍去私利为民,可以使人们爱戴他。君子的进退可以作为法度,应对得体,容貌举止可以作为示范,做事方式可以让人效法,德行可以让人效仿,声音气度可以使人喜悦,举止有修养,说话有章法,用这些来对待下面的人,这就叫有威仪。”

    从《左传》《毛诗正义》对威仪的释义看,古时认为人的威仪,是说君子有仁孝、有诚信忠厚之美德,又有正直光大的德行,不仅仪容美,而且言行举止得体。

    那么,楚国令尹围的结局终究如何?

    楚国令尹围不具备威仪,北宫文子从他的表现中,预知了他有不臣之心,日后不免遭遇灾祸。

    此前,楚康王熊昭去世后,其子熊员继位,史称楚郏敖。熊员封叔叔公子熊围为令尹,代替屈建,掌握了楚国兵权。

    令尹围是楚共王的庶子,其人桀骜不驯,不甘居人下。他出使宋国,于返回的途中得知楚王熊员生病了。他以探病为由,进宫拜见楚王,趁四下无人之时,拔下帽子上的缨络,活活勒死了楚王。事后,他霸占侄儿王位,自称楚王。即位后,他改名熊虔,史称楚灵王。

    楚灵王即位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章华宫、章华台。他沉湎美色,不恤子民,对外崇信强权。楚灵王三年(前537年),灵王派人去请各国诸侯,来楚国申地会合。但是多国诸侯都不愿到场。在此次会盟中,楚灵王不仅当众侮辱别国使臣,对到来的诸侯也没有以礼相待,还杀死了一些无辜的下属。

    楚灵王杀侄儿自立为君,因其得位不正,信奉霸权,对外为了维护霸主的颜面,他穷兵黩武,四处出征。他进攻吴国朱方,俘虏了原来的齐国令尹庆封,并将其满门屠杀。又借平定陈国内乱之名,灭掉了陈国。后来又诱杀蔡国灵侯,不顾诸侯调解执意攻灭蔡国,一意孤行杀蔡国世子祭神。

    这个春秋时代的昏暴之君,行事骄纵暴虐,连年征战,不让百姓休养生息,彻底失去了民心,导致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他为了恐吓吴国而征伐徐国。次年春天,趁灵王出征之际,其弟蔡公弃疾(后为楚平王)等人发动政变,铲除了灵王二子,拥立公子比为王。弃疾又命鬥成然领兵围攻灵王所在地乾谿。鬥成然以心理战恐吓军士,先归顺的有功有官爵,后归顺的被斩首。经他这么一说,楚王军士一哄而溃,全都离开了灵王。

    《左传‧隐公元年》有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楚灵王孤立无援,最后落得身败名裂而自缢的下场。他的凄惨结局正应了北宫文子所言,没有威仪难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