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刘陈鹏诗集 » 我来说金庸:武林天花板达摩入中原

我来说金庸:武林天花板达摩入中原

    曲江刘陈鹏

    金庸宇宙,十四部小说还有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福利越女剑,众家高手要非排一个武功天下第一,越女剑阿青三千越甲不可敌,瞬间击败三千正规部队兵卒,击落剑器而不杀人,自称天下第一的独孤求败在她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石破天领悟太玄经秒杀龙木岛主,跳海救人一跃百丈,金庸迷应该说了阿青和石破天应该就是金庸武侠的天下第一了,然而金庸小说中有两个人虽未正面出场,但实力绝对是在阿青与石破天之上。

    这两个人一个人是佛家的代表,一个是道家的代表,有人说道家的代表不就是逍遥子,其实不然,这个人金庸原文确有记载,逍遥子在这个人面前可以说连个入室童子都不配,到家的这个人超出了正规的武侠范畴,且不多说,今日谈一谈佛家的代表,这个人就是少林寺达摩。

    达摩并不是创建少林寺的人,他原为印度人,出家前名叫菩提多罗,他生于南天竺刹帝利种,是天竺王的第三子,自小爱好武功,十一岁的时候就学全了天竺国十二个老师的全部武功,他不但武学天赋极高,琴棋书画都在众太子里面名列前茅,天竺香至国王便立达摩为自己的继承人。

    有一日,达摩出宫游玩被一条毒蛇咬伤,达摩欲杀了毒蛇,却被一个和尚阻止,这个和尚放了毒蛇,见达摩已经中了蛇毒,三四个时辰便命归西天,老和尚亲自把达摩脚上的伤口毒一口一口吸了出来,才开始毒血紫黑,吐了几十口,吸出来的血液方才见红。

    达摩是没事了,这个老和尚却中毒了,正好此时达摩的侍卫也寻到了他,众人将和尚抬回太子府,达摩请来多位御医,众说老和尚蛇毒攻心,命不久矣,达摩深悔自己贪玩,害死了一位心地良善的和尚。

    谁知这个老和尚第二天就要离开,并说自己已经没事了,达摩便又请来御医,诊断之下,老和尚就像没有中过蛇毒一样。

    达摩这才知道这个和尚不简单,就在这时,有一行十二个沙弥也寻到太子府,这一询问,这位和尚竟是神话故事佛经上写的释迦摩尼佛祖的第二十七代传人般若多罗祖师。

    祖师虽中蛇毒,通过以外的运功逼毒,竟把蛇毒化去一干二净,达摩也曾看过佛经,他把这些故事都当作连环画故事一样看待,今天遇见高人,便打算拜师。

    达摩是南天竹的王国继承成,皇室怎么可能答应叫他出家,无奈达摩放弃继承权,离开了两位新婚妻子出家大乘佛教,成为般若多罗入室第十三弟子,世尊言道:“你对于各种法道,已经博通。达摩就是博通的意思,你应该叫达摩。”自此三太子就法号菩提达摩。

    达摩入室虽晚,但佛学也和武学一样有天赋,佛法领悟已经达到无经自通,般若多罗祖师便有意把禅宗佛位传给达摩,达摩不仅是西方佛祖禅宗第二十八掌门人,还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也就是达摩宗创始人。

    当时中原是南朝梁普通年中,般若多罗佛祖八十三岁,自知天寿已尽,便把众弟子聚到一处,说自己不日就要圆寂,亲定果位于第十三弟子菩提达摩为大乘佛教第二四八代世尊。

    众弟子离去,独留达摩,祖师道:“普提达摩,你虽然得了佛法,但不能和我一样,四处传教,我已得了佛光,知你在印度留不了多久。等我圆寂六十七年后,达摩你就到震旦去。在中国神州广传大乘佛法,续上西方佛缘。时间不到,你不可私去,否是适得其反。”

    达摩问道:“世尊,那东方有能够承接佛法的大能吗?难道我教派近日会有什么灾难吗?”

    多罗祖师道:“我去后你自然知晓,切记万物生灵都有它的存在意思,但除魔卫道也是我修行之人不可推脱的责任,这个东方是你要推行教化的地方,那里弟子不计其数。这六十七年,西方自然平静,大乘已然生根,可是东方国家要发生一场灾难。你水中渡苇,九年面壁,方可成圣。”

    达摩又问:“世尊所言,弟子不懂,可解析一番?”

    世尊道:“去了那里,达摩不可住于南方。那里人只崇功业,看不见佛家道理。我给你偈语:‘跋山涉水又逢羊,独自急急暗渡江。可爱东土双象马,二珠嫩桂久昌昌,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为遇独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神州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般若多罗世尊又把各段偈语颂演说了一遍,内容都是预言达摩中土兴教的兴衰。

    达摩虽然还是不太明了,但还是恭承教义,当夜般若世尊圆寂而去,达摩继承果位四十多年,从来不敢懈怠,果然应了师父的话,佛教大兴,自己的大哥、妹妹、妻子、仆人都跟着出了家,入了大乘佛教。

    当年达摩离开皇宫,老国王一病不起,大太子做了摄政王,二太子继承王位,达摩的二位哥哥得知三弟已经是大乘佛教的第二十八代世尊,便大推佛法,前后四十年,南印度的佛教信徒数之不尽。

    达摩的二哥去世后,侄子登荃即位,他自幼看不起小叔放弃皇位,出家为僧,登基的第一天便开始全国打压佛教。

    南天竹开始毁坏皇城中的寺庙佛身,但凡是佛教弟子必须还俗,要不然就打下死牢,不足十天,死牢即满,登荃便道:“我的父亲信仰佛祖,已经入邪见,故此寿命不长,福运也短。况且,我命由我哪由佛,善恶报应,都是无能低下之众的迷惑行为。甚至于先王老臣多有入迷,这些臣子都予废除,念其为国辛苦,免去死罪,回乡养老去吧,死牢中的佛徒今日太阳中天,斩无赦。”

    达摩得知自己的信徒有的打回家乡,有的就要马上问斩,就来到法场,悲叹道:“国王无德。”

    国王道:“我以为是谁来了,原来是三叔,如今登荃已经是国王了,不能给小叔行礼。”

    达摩悲道:“登荃啊,有一片叶子障蔽了天空,你说谁能去除?”

    登荃国王道:“一片树叶怎么能遮蔽天空,小叔莫非说笑。”

    达摩道说:“你爷爷、大伯、父亲都是尊崇佛教,为何到了你就要毁寺灭佛?”

    国王道:“父皇生前大作佛事,忘记了祖宗打天下的宏愿,失去了他的尊威,无福惘生了一场,我要统一南北天竺,可是大众只信佛教,远离杀戮,我的基业怎能完成”

    达摩道:“二哥已登极乐而去,怎么说他是无福之人,如今你得世界善恶颠倒,还望回头是岸,否则雷劈宝座。”达摩此言用上了世尊所传的狮子吼,震得城墙都为之颤抖。

    国王问:“小叔不要给我说这一套,只要你当众承认佛是假的,就此解散佛教,我答应你这八万人我就不杀了。”

    达摩散去狮子吼道:“国王治国应教化人民合乎正道。屠杀百姓不但不能统一南北,更会逼地民反,此等行径如同灭国。”

    国王道:“我这是要除去邪法,不叫众人受了你的蒙骗。如今你是世尊,我且问你寿将几何,死时又在何处?”

    达摩道:“寿终该是一百五十岁,当在空相。”

    国王道:“难道小叔今年已经一百五十多岁了吗,这个空相是天竺哪里。”

    达摩笑而不语,打坐于祭坛之前,口诵佛经,众弟子也跟随颂咏。

    国王道:“达摩妖师坐在那里,你们现在就把他连同这一众入蛊之人全部斩首。”

    命令一下,大刀手就要下手,正在这时,一阵风吹落树叶,正好有一片挡住国王得二目,达摩这才开口:“方才国王问我一片叶子如何遮蔽天空,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

    国王被叶子当了二目,果然看不到景物,他心想这达摩怎么能知未来,一定是巧合,盛怒之下,大喊道:“杀,全都给我杀了。”

    刀斧手正要下手,只听:“轰”的一声,一道晴空霹雳正打在国王宝座之上,这登荃国王也算武功好手,闪电到处他就侧身一滚,捡了一命,他回头再看,宝座早已被雷击得粉碎。

    登荃迷茫了道:“一叶遮目,本王果然看不到天空,雷击王座,难道真的是我错了。”他哭着跪在达摩前面道:“弟子迷途知返,还望世尊指教。”

    达摩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自此满朝文武官复原职,毁坏的庙宇也得以重修,有一天国王问达摩道:“世尊,如今我南天竺人人信佛,那什么是佛?”

    达摩道:“见性是佛。”

    国王又问:“世尊已经见性了吗?”

    达摩道:“我早就能见佛性。”

    国王又问:“性是什么?”

    达摩道:“性在作用。”

    国王问:“作用我怎么没看见。”

    达摩道:“在胎为身,入世为人,在眼为见,在耳为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握拿,在足走跑。他出现在无所不包的世界,又藏于一颗尘埃中。知道的说是佛性,不知道的说是事故。”

    国王听了这段偈语,就立即开悟了,向达摩跪拜而去。

    登荃国王在位四十一载,皇位传给儿子宗胜,宗胜便请三爷达摩回宫传教。

    达摩道:“你能向祖先一样敬奉佛教我很欣慰,你父在位不忘南北统一,殊不知杀伐得来的天下还是要还给杀伐,如今南北合一就在你的身上,切不可动了杀机,心存善念,天下大同。”

    宗胜谢过达摩祖,达摩便回了寺庙,有一日宗胜骑马射猎,马惊而走,国王迷路,宗胜也能随遇而安,就在一个岩石上休息,正睡间狂风起,有人喊救命,宗胜国王一睁眼就看到一只老虎追一个华贵的青年,这宗胜国王也算世代学武,两臂一挥,力有千斤。

    宗胜三拳两脚打死老虎,救了富人,富人当即便要求与他结拜为异姓兄弟,不多时,一小队侍卫寻来,富人道:“二弟,我的下人找来了,你在大哥家里玩几天,我也以敬地主之谊。”

    这一去,宗胜才知道这个结拜大哥竟是北天竺的育王,原来这印度本来是一个国家,几百年前,老国王意外去世,传位没有留下招数,九个皇子你争我夺,把印度分成了六七个政权,又过三十多年,势力最大的南天竺和北天竺才打败其他政权,两个天竺国又打了十几年,各有胜败,直到了达摩他爷那一辈才把印度国土画了国土,兵息了这么几年。

    宗胜国王也不隐瞒,这下可好,两个国王成了结拜兄弟,育王部下便怂恿国王立马杀了宗胜国王,再整合兵力踏破南天竹。育王却道:“该死的奴才,你已犯死罪,今日本王得了个兄弟,不宜见血,罢去你国公职位,退下去吧。”

    宗胜国王也很意外,育王道:“二弟,你我本来流的血就是一家,如今咱兄弟相认,那不是什么结拜,而是上天注定,久闻你南国教化夜不闭户,人人信佛,我北方却无此福气,二弟你治国有方,我愿意给你当个臣子,叫我这一方百姓也有你南国之福。”

    育王跪地称臣,宗胜立马扶起道:“南北统一就是我父皇的宏愿,要不是祖业说法,他早四十年前就爆发了一场大战,如今不豪一兵一卒圆了他的遗志,只是你为大哥,如今天竺不分南北,应该你是国王,我为大哥摄政。”

    育王万不能接,说明自己治国不如宗胜,最后宗胜为王,阿育摄政。

    南天竹那边,国王失踪,便临时集结一万兵马,进了北天竺,宗胜听到自己的兵马到了,便派使臣相迎,众将官不敢轻信,将官认为宗胜国王已经被害,故此才说他一人就平了北国,大将军便带兵回国报信,当时宗胜国王虽有二子,但年纪尚小,众文武就找到达摩祖师。

    祖师听到大笑道:“没想到这个孙子果然不费一兵一卒统一了印度天竺,我还当解语不实。”原来虽然达摩祖师推演出南北天竺会在孙子这一带统一,但他也甚是怀疑这个演算。

    达摩与十几位重臣来到北天竺皇宫,果然看见宗胜已经做了北天竺国王。

    宗胜对达摩介绍摄政育王道:“世尊,这位是我的大哥摄政育王,如今正应了祖师的佛语,不用打仗,天竺国统一了。”

    达摩观察了一会儿摄政育王道:“大王能放弃国王之位,果然是人中豪杰,百十年的分裂在你们兄弟手上完结了。”

    摄政育王道:“达摩世尊佛法无边,今后我会辅佐二弟为家国造福。”

    达摩正要推演国事,忽问道:“久颂佛经,竟忘了今年是何年?”

    摄政育王道:“今年是宗胜在位二十一年,印度520年。”

    达摩惊道:“师尊圆寂前曾说过,我在天竺传大乘六十七年就要去东方传教,我要去度化那方人躲过一次大难。”

    众人跪地道:“世尊此去,大乘佛教哪个人当家?”

    宗胜泣道:“祖爷如今130多岁,偌大年纪还是不要去那东土乱世。”

    达摩笑道:“六十七年之约乃是多罗世尊命令,你们二兄弟要勤修善业,护持佛家三宝。我这一去短则八、九年,多则十五、六便回来。”

    众人听了涕泪交流,摄政育王道:“这个国家才统一,还需要世尊说法,那方东土有什么吉祥?”

    达摩笑道:“天竺的未来我已经预见了,那是一个自古未有的幸福之地,那神州东土正值多杀多贪,我此去就是要传大乘与那方百姓行善脱苦。”

    宗胜国王停止悲伤道:“祖爷既然同东方有缘,我等也不阻了。只希望世尊事情完了,早日回来。”

    摄政育王为达摩准备了大船,装上各种珍宝,宗胜国王自率满朝文武把达摩送到海边。

    达摩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自印度海到达了中国的南海广州,从那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传大乘佛教。

    这时是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年九月二十一日。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主的礼仪,欢迎他们,并且上表奏禀梁武帝。武帝看了奏章,派遣使臣奉诏到广州迎请,达摩到达金陵。武帝接见了达摩问他道:“朕继位以来,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么功德?”

    达摩回道:“并没有功德。”

    武帝问道:“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道:“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不是实有。”

    武帝问道:“怎样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答道:“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尘世上追求的。”

    武帝又问道:“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道:“空寂无声。”

    武帝又问道:“回答朕的问话的人是谁?”

    达摩说道:“不知道。”

    武帝怒道:“朕认为你达摩不是什么得道高僧,说自己是释迦摩尼第二十八代世尊传人也是想在我北魏骗些金银罢了,看在你渡海远来,今日就不计你欺君之罪,速速离开北魏,再出现在朕的国土,小心你的狗头。”

    达摩一开始还认为这个梁武帝会像自己侄子那样,一点就通,可是武帝倒没有领悟达摩的碣语,知道他与佛无缘,于是就回到了长江北岸。

    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找来太傅说了自己与达摩的对话,太傅说道达摩果然是得道高僧,达到了四大皆空的忘我境界,梁武帝这才深感懊悔,得知达摩在长江北岸,怕他就此离去,马上派使者骑马追赶。

    使者一行人追到幕府山就看到达摩正在江边,达摩看见有人赶来,因不想再见梁武帝,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施展上乘轻功,站在芦苇上,催动内力那根芦苇就向船舟一般,漂扬过江。

    使臣回宫对梁武帝说道几人亲眼见到达摩一苇渡江,梁武帝再次询问太傅,太傅长久才道:“北魏与世尊无缘。”

    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达摩到达洛阳,下榻在嵩山少林寺,生活了一年后就面壁而坐,整天默念佛经。

    当时中原有个高僧叫神光,是个旷达之士。在洛阳寺庙出家,他博览经书,善于谈论佛法道理。他叹道:“孔子、老子的教,不过是礼术规矩,庄子、易经这些书,也未尽妙理。近日听说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难道他就是圣达之的人,我这就去探访他的玄妙佛法。”

    神光来到少林寺,早晚在洞外跪求参见达摩。达摩却始终对着墙壁端坐着。

    达摩虽然在念佛经,但神光和尚却听不清楚,他站起来打算进洞听个清楚,结果刚到洞口,就被一道无形气墙挡住自己(这就是扫地僧的护体罡气神功,金庸书中提到是三尺气墙,实则是把金刚不坏神功练到了罡气外放)。

    神光道:“但求大师教诲。”达摩还是在洞里端坐念经。

    神光僧人一直跪倒这年十二月九日,晚上漫天大雪,神光一动不动。到天亮时,积雪都没过他的腰间。

    达摩终于转身怜悯地问道:“你久在洞外,要求什么事?”

    神光悲苦地流下泪来道:“只希望大师慈悲为怀,打开甘露门,普度众生。”

    达摩站起来走出石洞道:“诸佛有无上妙道,是天长地久勤奋精进,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而修得的。哪能凭小德小智,轻慢之心,就想得到真乘,白费辛苦。”

    神光听了达摩祖师的教诲激励,悄悄拿了一把快刀,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将残臂放在雪里。

    达摩知道神光就是他在中原要找的传人,就道:“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为了证法而忘掉了形骸.你今天在我面前砍断手臂,你所追求的也可以得到,我叫菩提达摩,是释迦摩尼佛大乘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今日收你为徒,赐法名慧可。”

    慧可问道:“诸佛的法印说法怎么参悟,弟子求教?”

    达摩道:“诸佛的法印,不是从人那里得到的。”

    慧可道:“我的心还没有安宁,求大师帮助我安宁下来。”

    达摩道:“把你的心交给我,我帮助你安宁。”

    良久后慧可道:“我的心,找不到了。”

    达摩道:“我帮你安心,完成了。为师自北魏孝昌三年就抵达了少林寺,一年前后与少林寺众僧参佛论武,就在这五乳峰中峰上部离绝顶的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为师五心朝天入定。一开始那几年开定后,就站起身来,活动锻炼身体,这些年坐禅入定修性大成,若不是你来,为师还要继续见性,如今我为你安了心,我自己也安心了。”

    达摩在少林寺开坛讲法,众僧来到嵩山少林寺。当时,魏皇帝尊奉释家,佛门俊才如林。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二人,便是僧中的鸾凤。他们看到达摩演说佛道,常比手划脚同大师辩论,是非纷起。达摩祖师远振玄风,普施法雨,赢得了声望。而气量褊狭的两个僧人不堪忍受,竟相生起害人之心,五次在达摩的饮食里施放毒药,因为达摩得内功乃是佛家最纯的,身体机能早已易经洗髓,达到万毒不侵得境界。

    又过了七年,达摩收了无数弟子,其中慧可、道育、道副、昙林、总持等得了真传,达摩要返回印度了。

    达摩召集门人道:“回国的时间到了,你们何不说说自己有什么心得?”

    三弟子道副道:“禀世尊,在弟子看来,不拘于文字,不离开文字,这就是佛法。”

    达摩道:“你学到了我的皮毛。”

    女弟子总持道:“据贫尼理解,佛见了一次就见不到第二次。”

    达摩道:“你学到了我的肉。”

    二弟子道育说:“四大皆空,五阴并非真有。弟子心中处处是佛,没有什么可以学得佛法了。”

    达摩道:“你学到了我的骨头。”

    大弟子慧可上前只是礼拜了达摩,又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众弟子都不知道大师兄为什么不言不语,达摩却开口道:“你学到了我的精髓。过去如来把他的清净法眼传给迦叶大士,然后又展转嘱托,传到我手里。你要护持。我把袈裟也传给你,作为传法的信物。它们各有自己的含义,应该知道。”

    慧可道:“师傅指示。”

    达摩道:“内传法印,以便正智与真理相契合,此为易经筋与洗髓经乃是师毕生所学而著,集武学与佛法的禅门正宗,这两本经书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秘诀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者,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一般人着实难成,不能舍去,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获,为师还另有两本天竺文所书,带回天竺,传与那边修士。你修成后,要把经书留在少林寺。外传袈裟,以便教派承传旨意明确。若是后代轻薄,群起怀疑,说我是西天人氏,你是东方学子,凭什么得真法,你拿什么证明?你如今接受这袈裟和佛法,以后遇上灾难,只消拿出这衣裳和我的法偈,就可以表明化导无碍。为师寂灭两百年后,衣裳就不再往下传了,佛法已经遍布天下,这里有两箱武功秘籍,乃是为师这十六年与众高僧合力整理而成,共有七十二门绝技,但凡练成其中一两门,走到外面也是绝顶高手。”

    慧可问道:“弟子生前杀生太重,虽斩去一臂,但心中仍有罪意,如今弟子不求武功,但求佛法。”

    达摩叹了一声:“你继承我禅宗衣钵,不用使用西方辈分,就做个东土禅宗二代世尊吧。这一道禅宗与大乘不同,不需要言语文字来阐述,只要明心见性,就可以悟道成佛。你师兄弟里大多因为战乱,一个字也不认识,但也不妨碍入我法门。”

    慧可闻言,这才接过两本汉文经书,答应传承少林寺弟子七十二绝技,慧可授了衣钵问道:“师傅此去可还回来?”。

    达摩笑道:“你的佛道,不要轻视了没有真悟佛理的人,他们一旦回归正道,就跟没走弯路的人一样立地成佛,‘我来到这里,本是为传妙法、救迷情。'这《楞伽经》共四卷,也传给你。这是如来心地要法,开示众生悟法入道的。我来到这里,已经中毒五次。我曾经把毒物吐在石头上,石头都裂开了。我离开南印度来到东土的原因,是得我师般若多罗世尊指示来神州大地寻找禅宗传人。这才跨过大海越过荒漠,一十六年,为师目的已经达到,再来与不来都无二样。”

    (这四卷《楞伽经》本事梵文,后来中神通王重阳与斗酒僧喝酒笔试,王重阳输了答应借斗酒僧一观《九阴真经》上下部,斗酒僧看完之后对王重阳说,此套道家功法虽然包罗万象,但缺了阳刚之气,练之无用,后来斗酒僧就结合佛道两家之长在这四卷梵文《楞伽经》得字迹行数夹层中写了一套《九阳神功》,被觉远无意练成,但他不通运用,虽然内功震古烁今,但到了昆仑三圣何足道向少林寺发出挑战,危急时刻,张三丰击退何足道,却暴露了自己偷学武功的事实。少林寺罗汉堂长老要把张三丰变成一个废人。为了保护爱徒,觉远带着张三丰和郭襄逃离少林寺,由于觉远大师不会运用,浩瀚内力反噬,觉远圆寂前默念九阳神功经文,郭襄、张三丰、无色禅师各记下部分内容,后形成峨嵋九阳功、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三门上乘内功,郭襄与张君宝也因此功分别开创峨嵋派和武当派。)

    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二人又来少林寺第六次放毒给达摩,达摩早已知晓,他就散了护体内功,将饮食吃尽,他找来慧可道:“看来三天后,为师不能再渡船回天竺国了。让为师欣慰得是我教化世人因缘已尽,中原禅宗也有了传人。为师要圆寂了。”

    当天达摩端坐于蒲团之上,坐化而去,众人便把世尊达摩收敛馆内,葬于熊耳山空相寺。

    魏臣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回国经过葱岭时,遇见达摩。宋云看见他手里提着一只鞋子,翩翩远去。宋云骑马追上问道:“世尊往哪儿去?魏王十分想念,但求一见!”

    达摩道:“你主已经成佛,我此天西天,早晚也能再见!”

    宋云回国后对魏王说路上遇见过达摩,魏王道:“达摩世尊已经圆寂三天了。”

    于是魏帝、宋云、光统律师、流支三藏来到少林寺,宋云把路遇达摩得事源源本本告诉大家。

    等到慧可等人启开坟墓看时,空空的棺材里面有一只皮鞋,在场得人都为之惊叹。官员们奉皇帝命令,取了那只皮鞋,塔建空观塔,放在少林寺供养起来。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抄袭转载。

    本作品只在QQ阅读与起点中文网上发表,其他平台均为盗版抄袭侵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新书上架《大明王朝恭愍太子朱文奎传奇》,QQ阅读每章结尾,都有推荐票,这个是免费的,每天都可以投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