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史本纪 » 第十一章 张居正

第十一章 张居正

    张居正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的一位秀才家中,因出生在江陵县,又被称为张江陵。张居正从小就很聪明,是当地著名的神童,23岁时以二甲第九名的成绩金榜题名。后来又被选为庶吉士。明中后期,庶吉士又称储相,当时几乎所有的内阁大学士都出身于庶吉士,但张居正的志向却不止于此。当时。明朝嘉靖时期,皇帝躲在西苑炼丹修道,严嵩父子结党营私,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张居正深感不满。然而,他太年轻了,怎么能斗得过老谋深算的严嵩呢?这时,另一位内阁重臣徐阶向他抛出橄榄枝。在徐阶的指导下,张居正致力于在翰林院学习,当他看到政治腐败和边防松懈时,他忍不住提出了建议。然而,在递上奏章之后,就像鱼入大海一样,再也没有回音了。

    1562年,掌权20年的严嵩终于被徐阶扳倒。三年后,明世宗下旨将严嵩之子严世蕃处斩,并将严嵩抄家。时年40岁的张居正也被徐阶推荐给裕王朱载坖讲课。朱载坖是明世宗最年长的儿子,未来的皇位接班人,他和侧妃李氏生了一个儿子朱翊钧,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张居正入裕王府讲课,就认识了这个古灵精怪,聪明伶俐的小皇孙。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驾崩,裕王朱载坖登基。张居正作为从容之臣也顺利入阁辅政,而首辅徐阶与高拱的矛盾却日益尖锐。朱厚聪死讯传来时,徐阶作为首辅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于是抛开包括高拱在内的内阁同事,找张居正帮忙写遗诏。高拱知道后很恼火,从此以张居正和徐阶为政敌,而徐阶也不甘示弱,找了个机会使高拱失势,迫使他辞职回家。几年后,高拱再次入阁,报复了在家乡养老的徐阶,坐上了首辅之位。张居正冷冷地看着内阁的政治斗争。他知道自己已经被高拱憎恨了。如果他不反击,下一个不幸的是他自己。这时候。太监冯保的出现,让张居正看到了一个突破口,冯保负责东厂,与高拱不和,张居正主动与冯保交朋友,两人计划一起驱逐高拱。

    1572年,明穆宗朱载坖去世,只有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年号万历。由于年龄太小,日常政务交给内阁,张居正与高拱的政治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冯宝对李太后说,高拱不尊小皇帝,说十来岁的孩子还是个娃娃,怎么能治天下?李太后一听就生气了,下令将高拱赶出北京。张居正赢了,但还远远不够。在第二年的王大臣案中,张居正和冯宝试图编织大狱,让高拱一家永远不会翻身。然而,由于王大臣的临时翻供,才不了了之。

    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威胁到张居正的地位。自明世宗朱厚聪赢得大礼议以来。明朝开始实施创新,去除前朝的不良政策,使明朝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随着朱厚聪沉迷于修道,纵容严松父子乱政,政治氛围逐渐破坏,边防军事荒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张居正掌权后,继续推进改革。为了整顿官治,清理贪官污吏,他出台了考成法,严格审查地方官员是否遵守法律,有效执行朝廷政令,裁掉了大量冗员。张居正在整顿官员队伍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建设国防。他重用戚继光、王崇古、李成良等名将整顿边境事务,与俺答汗开展贸易,解除了明朝的边境危机。

    1577年,张居正要求各地重新清理土地,为改革税制做好准备。四年后,张居正开始实施一条鞭法。所谓一条鞭法,即百姓所要承担的徭役税粮,全部换成银子,如此方便税收,也减轻百姓负担,更让国库收入大幅增加。

    其实在嘉靖年间一条鞭法就已经在一些地方试点实施,直到张居正才在全国推广。张居正的改革有效地缓解了明朝的社会矛盾,使得明朝延续了几十年。然而,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专横,肆意打击政敌。他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非相,乃摄也。如果这句话传到小皇帝万历耳中,不知道他会怎么想。然而,无论张居正有多强大,也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东西,那就是礼法。话说就在张居正要求清理土地的那一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法律,张居正必须回家守孝27个月,张居正自然不想离开官场,所以他想到了夺情,所谓夺情,就让是皇帝命令张居正继续工作,这本来也不难,万历皇帝才15岁,怎么能应付那些铺天盖地的奏章呢?于是他下令张居正继续留在岗位上。然而,没有人想到这个旨意成了导火索,点燃了文官集团的愤怒。文官们长期以来一直对张居正的专横非常不满。当他们看到张居正为了权利,甚至不想回家守孝时,他们非常生气,所以他们搬出各种圣人的书,说张居正的行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简直是十恶不赦。万历皇帝哪见过这架势,而张居正经验老练,屡经骂战,把上书弹劾他的人都打了板子。但是父亲死了,儿子不回家守孝,如何也说不过去。于是张居正做出让步,回乡守孝49天,算是结束了这件事。但这件事的后遗症非常严重,甚至在张居正死后仍然发酵。

    1582年,张居病重,万历皇帝下旨。将张居正晋升为正一品太师,成为明代极为罕见的文官太师。九日之后,张居正去世,终年58岁,谥号文忠。又半年后,文官集团又上书弹劾张居正,万历皇帝下令将张居正抄家。去抄家的锦衣卫不仅洗劫了张居正的财产,还强迫张居正的家人交出200万两白银,张居正的长子不堪受辱,自杀身亡。眼看着事情闹大了,万历皇帝赶紧叫停。纵观历史,几欲刷新吏治,推行新法者,无一善终,张居正生前虽并未受牢狱,但死后却落得个家破人亡,亲人残决,可谓悲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