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史本纪 » 第十九章 朱棣三子

第十九章 朱棣三子

    明成祖朱棣,原本有四个儿子,其中幼儿病逝,生母不详。前三个儿子都是正妃徐氏所生的嫡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于1378年出生在凤阳。朱高炽生性端正沉静,言行文雅,喜欢读书,小时候就接受了儒家的正规教育。朱棣就藩北平后,次子朱高煦出生。朱高煦早年在南京读书,但他生性骄傲,言行轻浮,不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三年后,老三朱高燧出生。朱棣非常喜欢小儿子朱高燧,所以朱高燧恃宠而骄,经常做一些非法的事情,这才导致未来与二哥合谋夺嫡,诬告大哥的事情发生。直到朱棣后来找到两位老师精力辅导,朱高燧的行为才略有改善。

    根据明朝宗室的继承规则,朱高炽无疑是继承人,他也有继承人应有的良好品格,如孝敬父母、友谊兄弟、善良宽容等。但作为父亲,朱棣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原因之一就是朱高炽太胖了,一点也不像自己。这样的世子将来如何履行守土卫国的职责?与朱高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身体强壮,精通骑射,从小就喜欢和王府里的军官打交道。朱棣非常喜欢朱高煦。燕王家的三个男孩在朱元璋当时并不是很抢眼。毕竟,朱元璋有26个儿子和128个孙子。如果他们搞一个家庭聚会,恐怕很多人都不认识对方。但没有人能想到这三兄弟在接下来的20年里会成为明朝政治舞台的焦点。

    1395年18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此时太子朱标、秦王朱樉已相继去世。三年后,就在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朱棡去世,燕王朱棣则成为当时诸王中年龄最大、实力最强的藩王。建文帝登基后,下令将朱棣同母弟周王废为庶人,随后废齐、代、湘、岷四王,朝野哗然。为了测试朱棣是否有反意。21岁的朱高炽不得不带两个弟弟去京城为太祖扫墓,但实际上被视为人质。当三兄弟有惊无险地回到北平时,朱棣再无后顾之忧,加快了叛乱的准备。从此,便开始了一场持续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役。朱高炽三兄弟也将在这场战斗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1399年夏天,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兵造反。22岁的朱高炽留在北平大本营,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则与父王一起出征。朱高炽人生中的第一个亮点时刻即将到来。建文帝命令李景隆带领50万军队攻打燕王。朱棣得知这个消息后,把北平托付给了世子,并率领轻骑到宁王那里借兵。燕王这一走了就是两个月。面对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高炽动员了城里所有的丁壮守城,趁着寒冷的天气,往墙上浇水。使北平变成了一座冰城,难以攀爬。最终朱棣率领军队赶来,在郑村坝之战,打败了李景隆。随后又在白沟河彻底击败了他。朱高炽成功守卫北平,为自己积累了政治资本,他的弟弟朱高煦也不多让。朱高煦能征善战,战斗勇敢,在靖难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还多次率兵援救朱棣。在至关重要的灵璧之战中,燕军被盛庸所挡,所有士兵都很累,想回营休整。这时,朱高煦率援军赶来,朱棣大喜,给二儿子画了一块蛋糕,对他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努力啊!朱棣只是漫不经心地说,并不是真的想传位,但朱高煦却当真了,这也注定了他未来的悲剧。

    在朱高煦生力军的帮助下,朱棣成功打败了南军,俘虏了许多南军将领。至此朝廷再无一战之力。随着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入城,建文帝不知踪迹,属于朱棣的时代开始了。朱家三兄弟争夺的也不再是世子之位,而是整个天下。朱棣一登基,就大封靖难功臣,却没立太子。1404年,朱棣在朝中讨论了立储问题。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的将军以政治投机的态度,认为朱高煦在靖难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朱棣也非常喜欢他。如果他被任命为太子,军事勋贵集团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这些靖难之战的功臣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朱棣对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在这些武将的包围下开始动摇。直到有一天,大学士谢缙的话打破了僵局,朱棣终于下定决心了。只有一个原因,好圣孙。朱棣突然意识到,下令立27岁的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虽然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但本该去云南就藩的朱高煦却找朱棣大吵了一架。朱棣出于对儿子的溺爱,不但让他留在南京,还加薪,加了一支护卫。这个护卫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天策卫。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是天策上将,朱高煦得了天策卫后,也经常以唐太宗自居。永乐年间最激烈的政治斗争即将拉开帷幕,首先倒霉的是朱高炽宫里的一票文官。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受苦。朱高煦经常在朱棣面前诬告东宫属官的黑状,朱棣也不顾真假,让锦衣卫照抓不误。

    1408年,朱棣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临行前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是朱高炽表现自己的好机会。出乎意料的是,在朱高炽认真批阅了很多奏折后,他不仅没有得到朱棣的赞扬,而被朱棣当众来了个下马威。朱棣回来后,朱高煦趁机抱怨,说大哥,这件事处理错了,那件事处理错了。于是朱棣又改了太子批阅的奏折,认为东宫属官辅助太子不利,把他们都打进了天牢,最后在午门张榜昭告天下。朱棣这种故意找茬的做法,直接把朱高炽吓得大病。几年后,朱棣又因为回南京时太子迎驾来晚,朱棣将东宫属官全部抓进监狱。话说永乐一朝,但凡能叫得上号的文官都进过诏狱,有的人很快就放出来了,有的人一关多年,有的人甚至死在监狱里。尽管朱棣如此压制太子,但朱高炽的地位依然稳定。一方面,朱棣非常喜欢皇太孙朱瞻基,另一方面,朱高炽通过常年的治理国家获得了许多经验,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人脉。相比之下,朱高煦霸气十足,依靠朱棣的宠爱,到处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朱棣对自己这个儿子的忍耐也到了极点。永乐十五年,朱棣强令朱高煦去青州就藩,然而汉王刚走,赵王的心思又活范起来。

    三年后,明朝从南京迁都到北京。这时,朱棣已经60多岁了,身体越来越差。他把日常政务交给了太子。然而,赵王想买通太监在朱棣的药中下毒,然后矫诏,立自己为新皇帝。这个耸人听闻的计划还没有达成。就被告密到朱棣那里。朱棣立即逮捕了参与者,并找到了赵王对质。赵王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太子在旁求情,朱棣就不再追究赵王。

    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病逝,享年65岁。朱高炽当了20年的太子,终于当上了皇帝。然而,仅仅十个月后,朱高炽突然暴毙,死因成谜。有人说他死于纵欲体虚,也有人说他是被毒死的。真相不得而知。朱瞻基自然登上了皇位。不久,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率军亲征,面对朝廷大军,汉王吓坏了胆子,直接开城投降。朱瞻基把汉王废为庶人,并且囚禁了他,然后把他放进铜缸里烧死。汉王的十个儿子也被秘密处决。而赵王朱高燧的结局要幸运得多。当时有人劝朱瞻基。应该顺便宰了赵王。三杨之一的杨士奇却力主不可。于是朱瞻基赐信让朱高燧安心守己,并命令当地府衙严格监视赵王。公元1431年,赵王朱高燧在封地彰德病逝,享年49岁。

    评曰:成祖常谓汉王类己,汉王以为荣,殊不知成祖、太祖皆马上天子,嗣主自当以仁义治国,乃得延祚,故九五之位,非太子莫属。汉王虽竭股肱之力,以争大位,诚无益也。传闻汉王起兵大败,贬为庶人,系狱,宣宗皇帝往视,却被汉王伸脚扳倒,宣宗狼狈而起,令阉人以铜缸覆汉王,复以火炙,及所生十子,皆潜诛之。赵王朱高燧,才不如两兄,少与汉王亲幸,二人者好合陷太子,数被原释,成祖浸知其性,亦渐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