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史本纪 » 第二十七章 魏忠贤 (上)

第二十七章 魏忠贤 (上)

    1627年,天启皇帝,也就是大明朝第15位皇帝朱由校病入膏肓,天启皇帝才22岁,怎么这么年轻就驾崩了,这事儿说来还真挺蹊跷,1625年,天启皇帝驾崩前的两年年,那年的五月端午节,天气挺好的,天启皇帝来了兴头要划龙舟,两个小太监就陪着天启皇帝划龙舟,正玩得高兴,本来挺好的天不知道怎么地来了一阵狂风,这风就来得很蹊跷,结果就把这龙舟刮了个底朝天,皇帝和两个太监都掉进了水里,周围负责保卫安全的太监也慌了神,赶快划船来救。幸好抢救得及时,天启皇帝幸免于难,可是光忙着救皇帝了,那两个小太监淹死了。天启皇帝落了水之后,受了惊吓,五月份的水,还是比较凉的,凉水这么一激,从此天启皇帝就一病不起。

    天启皇帝他不仅身体不好,他还有个特点,就是没有文化。天启皇帝的父亲是泰昌皇帝朱常洛,19岁被立为太子,前后当了19年的太子,由于万历皇帝总想让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所以万历就没有对朱常洛有严格的教育,后来的朱常洛继位,但是前后只当了29天皇帝就驾崩了。朱由校没有做任何准备就仓促登基当了皇帝,所以他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皇帝。现在由于天启皇帝病入膏肓,但是大明江山却需要有人来继承,天启皇帝没有儿子,于是按照兄终弟及的祖制,天启皇帝就把目光锁定在了自己的兄弟身上。天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有七个儿子,老大就是朱由校,可是剩下的老二、老三、老四、老六、老七都英年早逝,只有老吴,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在世。其实就剩他一个也好,就一个,没有选择,没有竞争,没有争夺,所以天启皇帝就决定把皇位给自己的这个五弟,信王朱由检。

    朱由校和朱由检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个人可能是关系比较好,从小也是一块长大的。天启皇帝在他驾崩前的十天,曾单独召见了朱由检,兄弟两个人一见面,天启皇帝就说,我死了之后,你来接替我的皇位。但是大明王朝中后期由宦官集团组成的内廷权力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与皇帝相制衡的实权机构。并最终强化成以魏忠贤为首的庞大的阉党集团。天启皇帝一心贪玩,无暇顾及朝政,朝政大权已经被魏忠贤等阉党成员牢牢把控,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排除异己,残害忠良。所以当时哪怕天启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崇祯,对崇祯来说,第一道考验就是如何进入皇宫,并能够活着继承皇位才行。

    当时魏忠贤已经把皇宫上下都控制住了,现在进深宫,别说继承皇位,不小心命可能都保不住。朱由检就牢记皇后的一句话,别吃宫里的东西,小心被毒死了。怎么办呢?朱由检只好拿着一包干粮,小心翼翼地来到皇宫。朱由检在等待登基的晚上,不敢睡觉。点了根蜡烛就坐在屋里小心翼翼地听周围的动静。到后半夜,突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刚推开门一看,一个太监挂着剑走了过来,他马上问,你要干啥?太监很奇怪,我是巡夜的。崇祯一看他是巡夜的,吓了他一跳,一看那柄剑就说,你的剑不错,给我看看。太监不敢违抗命令,就把身上的剑给了朱由检。他装着看,哎,这剑不错,那留给我吧,以后我会重赏给你。就这样,这一柄剑就成了朱由检这天晚上在深宫中防身的武器。其实这个太监不可能是刺客,可能太监谦恭的态度提醒朱由检,他心想。我是皇帝,虽然还没有登基,也是几个时辰之后的事,一想到这就来了精神,马上对身边的太监说,去准备酒和菜,犒赏今天晚上值班的警卫,这些警卫士兵一听说未来的皇上这么平易近人,还赏饭,还有酒喝,欢声雷动,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效忠新皇帝。

    朱由检提前进入皇帝的角色,平安地度过了登基前危险的不眠之夜。第二天一大早,登基大典顺利举行,朱由检成功地登上了帝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16位皇帝,改年号为崇祯。当年朱由检年仅17岁,可是这个年轻的皇帝却接收了一个烂摊子,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晰机四伏。而接下来崇祯皇帝将面对他的第一个敌人,就是魏忠贤。

    史书记载,天启皇帝非常喜欢干木匠活,每当天启皇帝干木匠活干在兴头上的时候,魏忠贤就拿着紧急公文让皇帝处理,皇帝哪有心思,天启对魏忠贤说,你看着办,我心中有数就行。就这么一来二去的,这魏忠贤就把皇帝给架空了,什么事情都自己代办,权力越来越大,事业也就越来越大。魏忠贤本来就是一个市井无赖,本名李敬忠,明朝末年著名的大宦官。魏忠贤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父亲是街头的戏曲艺人,母亲是杂耍艺人。魏忠贤从小没有上过学,也不认字。但是很聪明能说会道,而且长得还比较英俊,从小就在街面上混,后来欠了一屁股赌债,还不上钱,被追得实在没有办法,为了活下去,魏忠贤一咬牙就净身当了太监。这一年,魏忠贤21岁。

    进了紫禁城的魏忠贤认为自己既然投入了这么多,必须要有回报,所以他把自己在街面上混的那一套拿到了宫里,没过多久,魏忠贤就在紫禁城交了不少的朋友,而且还认识了当时乾清宫的总管太监魏朝。魏忠贤甚至和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在宫中结成了名义上的夫妻,也就是对食。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明朝时期太监能够做到的最高官职,司礼监秉笔太监。当魏忠贤当上了秉笔太监,依旧感到不满意。他开始干预朝政。魏忠贤伺候天启皇帝没几天,天启皇帝就对魏忠贤喜欢得不得了。天启为什么这么喜欢魏忠贤?其实还是魏忠贤的手段比较高明。魏忠贤出身于梨园世家,虽然没有文化,会唱歌,会跳舞,乐器什么的都会,这些都是天启皇帝喜欢的。而且魏忠贤还踢了一脚好球,还会玩弹子,都是高水平的。总之,这魏忠贤在街上当小混混的时候,学的那些本事,一样不差都给天启皇帝用上了,天启皇帝在深宫中哪里见过这样的太监,玩得好,玩的有水平,玩出了花样来了,所以就特别喜欢魏忠贤。还有天启和魏忠贤都没有多少文化水平,当皇帝的文化水平不高,面对饱读诗书的这些大臣,他是自卑的,整天咬文嚼字,他也不舒服,这下好了,来了一个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这两人肯定处得很融洽,这就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陪他玩得高兴了,那就来当个秉笔太监吧。省得天天见那些咬文嚼字的大臣。为了奖励魏忠贤,陪自己玩得有功,不仅任命他为秉笔太监,又给他赏了一官,东厂总督太监。有了这两个职务,就为魏忠贤干预朝政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天启皇帝不理朝政,又给魏忠贤提供了干预朝政的时机。但是魏忠贤和明朝的其他的秉笔太监不同,他不甘心只做一个奴才。他对权力的欲望很大,于是在天启生病后开始了自己的手段。首先不能让皇帝生子。天启皇帝先后有三个皇子,基本上都是魏忠贤和天启皇帝的奶妈相互勾结害死的。然后魏忠贤和奶妈巧妙地安排已经有身孕的婢女到宫中在皇帝眼前转悠,想到皇帝一旦看上这个假宫女,一旦临幸了她,这假宫女肚子里的孩子是谁,那可就说不清了。这招可真够绝的。幸好这两年的皇帝没有机会临幸假宫女,所以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天启皇帝驾崩后,魏忠贤想过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从而谋朝篡位。但是天启皇帝在去世前十几天就已经安排了由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承皇位,魏忠贤封锁了天启皇帝的传位遗诏,幸亏这个遗诏被张皇后想办法传了出去,由当时明朝爵位最高的英国公和当时的元老还有大臣宣布了出来,于是朱由检接受了大臣们的劝进。继承了明朝的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