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把如初写在心中 » 第53章 有点不对劲儿

第53章 有点不对劲儿

    营帐内,冯悦和刘虎坐在小九旁边,三人围在一起聊着天。

    小九内心有点忐忑,阳关就在前边,明日就可到达,他心里是落落的,没有一点底。

    刘虎似乎是看出了小九的心事,安慰道:“殿下不要太在意了,这阳关之行也没什么好担心,比起咱们的寒山城,阳关那旮旯就跟个小村庄一样,您就把它当成一个屁,战略上咱们藐视它就完了。”

    小九听了,会心一笑,知道刘虎这是在宽慰自己,于是,含笑谢道:“多谢你呀,刘虎,你来寒山比较早,对这里的情形知道的比我多,我正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

    “殿下但问无妨,在下知无不言。”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确定一件事,你可知道这阳关的来历?”

    刘虎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点蒙,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扭头看向了冯悦。

    冯悦也很无奈,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说道:“反正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那个阳关。”

    “行啊,你还知道的挺多,但是该知道的却不知道。”

    “谁说我不知道了,这个我还真的知道,我之前听齐王提及过,他说那里以前啥也不是,后来燕国壮大之后,有了南下之势,便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北为阴,南为阳,那里刚好是燕国的最南端,故而名之曰阳关。”

    “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你还是懂一点的,这一点我承认不如你,行了吧。”

    小九没有理会他们二人的攀谈,而是陷入了沉思,嘴里不禁吟咏起前人的诗句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是刘武最喜欢的诗,小九仍然记得,那天在高山城头上,胡风长卷,旌旗飘飘,刘武孤身矗立,伟岸卓拔,吟咏的正是这首王昌龄的《出塞》,其声悲壮,不禁有苍凉之感,让人油然而生!

    夏末秋初,昼暖夜凉,此时风起,营帐外点点星火,营帐内众人惺忪睡去,一夜无话。

    此时阳关城中,将军府内,守将耶律通仍然未睡,陪在其身边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儿。

    “爹爹,你无需多虑了,宝宝就要离开了,您就再让我任性一次吧,我保证不会出现什么岔子的,您就放一百个心好了。”

    “丫头啊,不是爹爹不放心,这次不一样啊,那个从吴国而来的宜王,虽然到了咱们这里啥也不是,可他毕竟是陛下的客人啊,咱们若是亏待了他,陛下万一怪罪下来,爹爹可就吃不消喽。”

    小女孩儿听了,赶忙跑到耶律通的身前,又是撒娇卖萌,又是百般讨好,说道:“爹爹,皇帝陛下才不会管这些呢,您想啊,您曾是吴国的降将,本就在军队里没什么话语权,若是您能够对吴国之人更加强势一点,说不定还能让陛下更加安心呢,而且,依我看,您越是糟蹋他们,就越能让陛下知道您的衷心,这样您也就可以早日回到龙城,和娘亲团聚了不是。”

    耶律通听闻此言,也觉得很是在理,于是说道:“那我就再依你一次,不过你可得给爹爹保证,绝对不可以做太出格的事情哦。”

    “好的啊,我向您保证,谢谢爹爹,爹爹,您早点休息吧,我就不打扰您了。”

    看着女儿离去,耶律通眼神渐渐散乱,记忆回到了自己以前叛逃时的场景,过了一会儿,清醒之后,不禁叹道:“那就让我看看你是不是齐王的种吧!”

    翌日,临近傍晚,小九一行人翻过一处高地,远远地便已能够看到阳关城头了,此时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众人疲倦,脸上却带着余欢。

    阳关城门前,人虽稀疏,却仍有不少人来往进出,此地虽远离京畿,却也算热闹,人流不断,堪称繁华。

    行行重行行,小九他们终于来到了城门前,却被守城官兵告知,此时城门已经关闭了,不能接纳他们进入。

    冯悦一听,当时就怒了,大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城门关闭了,为何大门还在敞开着,而且还有行人进出,你们这分明就是区别对待,看我们是外来的,好欺负不成?”

    那名被骂的官兵,哪里肯依,立马吆喝着手下,顷刻间就把小九一行人围住了,看着情形,怕是很难善了。

    一时间,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小九此时却是不慌不忙,走下马车,说道:“众位官爷辛苦了,我们是从大吴而来的使者,天黑路过贵宝地,不知竟误了时辰,若是不方便让我们进城的话,我们可以在城外过夜,明日再来好了。”

    小九手里拿着国书,说话时气定神闲,那名士兵见状,也只好先让手下退开,说道:“既然是来使,那也得遵循我们的规矩,今天这城你们是进不去的,快快离开吧。”

    在城外搭好营帐,冯悦还是不能理解,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小九说道:“冯将军,还在为刚才之事忿忿不平呢?”

    冯悦据实而答,说道:“宜王殿下,您来燕国,就代表着吴国的脸面,这等屈辱之事,若是我不曾见到也就罢了,既然见到了,就绝不能置之不理,这简直比杀了我还要让人难受。”

    小九闻言,展颜一笑,说道:“大吴有你这样的有志之士,何愁不能掀翻燕国呢?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与对方硬碰硬,那就必须要忍耐呀,好汉不吃眼前亏,若是把命都丢在了这里,还谈什么复兴壮大呢?”

    小九接着引用《留侯论》里的话,说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冯悦听了小九的一席话,胜似一席话,情绪算是稳定了下来,只是忿忿一色尚存,一时半会儿怕是醒不开劲儿。

    一夜沉沉睡去,倒也算安生,天光大亮时,小九等人也该整装出发了。

    来到城门处,仍是昨天那名官兵,他并没有阻拦小九等人进城,而是告诫道:“外国人进入阳关之内,不得骑马乘轿,只能步行。”

    冯悦闻言,暴呵一声,就要提枪向那名士兵刺去,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的忍耐已经到了限度,这下是准备豁出命了。

    刘虎见状,立马拉住马缰绳,说什么也不松手,那名士兵这才及时逃出了安全的距离,此刻想来也是心有余悸,接着便大骂道:“兄弟们,来活了,抄家伙,今天晚上加肉!”

    冯悦此时也是骑虎难下了,一时火气没忍住,便置生死于不顾,刀枪箭矢浑不怕,谁能斩此好头颅。

    两边都已经是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小九也被侍卫们保护着,时刻准备着杀出重围。

    就在此时,城头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大声喝道:“该死的蠢奴才,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敢来打扰吴国的使者,我看你们都是不想活了。”

    此人正是阳关守将,耶律通。

    耶律通斥退众人之后,不慌不忙地来到小九车驾前,不疾不徐地说道:“宜王殿下,国别不同,请恕在下不能尽臣下之礼。我的这些手下,平时胡作非为惯了,今日惊扰到了殿下,还请殿下宽饶则个。”

    小九在听了耶律通的谈吐之后,心里也有了思绪,淡淡回了句:“耶律将军多虑了,我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的,现在我们可以进城了吗?”

    “自然是可以,不过在下接到上面的命令,一定要保证殿下的生命安全,所以还请殿下谅解一下,也请殿下放心,我的手下定然不会妨碍您一切正常的举动。”

    “知道了。”

    小九说完,便放下了帘子,车队向着城中驶去。

    不远处的一座茶楼里,此时正有两个小女孩儿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出好戏。

    正是昨天晚上的小姑娘,耶律楚楚,和她的贴身丫鬟瑞珠。

    “小姐,你还看呢,人都走远了,咱们也该回去了,不然老爷又该怪罪了。”

    “瑞珠,说说看,这个吴国来的小可爱,你觉得怎么样?”

    “嗯?小可爱?谁呀,你不会是在说马车上那个小孩儿吧?”

    耶律楚楚两眼弯成卧蚕,笑眯眯地说道:“是呀,就是他啊,不然你以为我在说谁呢?你觉得他咋样?”

    “他啊,我觉得挺好的,就是有点怂。”

    瑞珠不愧是耶律楚楚肚子里的蛔虫,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思,所以就赶紧补了一刀,因为在燕国,只要是男子,一旦跟怂沾边,那必然会被人瞧不起,因为在他们看来,怂乃万恶之源,若是有人骂一个男子怂,那就跟骂他是烂泥巴扶不上墙一般。

    耶律楚楚听完,也是瞪了瑞珠一眼,说道:“小屁孩儿,你懂个啥,那不叫怂,你看他在面对执戟之士时,话语简短有力,紧抓着重点说,而且还不露一点上位者的高贵,在面对父亲这样的百战之将时,也不怯场,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谈吐自然,风流蕴藉,这才叫做风度呢。”

    “哼,小姐你有文化,你说得都对,可是,不管他再好,等来了我们燕国,还不是阶下囚一个,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可赶紧闭嘴吧!”

    耶律楚楚说着,便要去撕瑞珠的嘴,却被她一个巧妙的走位躲开了。

    一上午的时间,小九一行人先是包下了一家客栈,作为吃饭休整的地方,到了下午,街上却突然热闹了起来,问了掌柜的之后,才知道城里原来是在举办为期三天的辞夏迎秋活动,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行,只不过这一次是提前了,昨天刚好是第一天,今天是第二天。

    刘虎跃跃欲试,想要去凑个热闹,却被冯悦制止道:“好糊涂的小子,你也不想一想,活动早不举行,晚不举行,偏偏这个时候举行,分明是冲着殿下来的,别忘了咱们的使命,大意不得,小心谨慎为是。”

    刘虎恍然大悟,赶忙说道:“那以你的意思,我们应该如何处?”

    “一动不如一静,咱们静观其变吧!”

    “好,那咱们就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