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你说谁是反贼? » 第八十七章 做始皇

第八十七章 做始皇

    “天下为公……”

    众人又是一阵思索。

    范则觉得这个会越开越长,不过是取个名字而已,没什么重要意义。

    不如赶紧选个名字结束算了,实在不行,叫“好人军”也不是不可以。

    没想到这次大伙倒是逐渐统一了意见。

    “好啊,天下为公,我赞成。”

    茅元仪首先表态。

    宋应星想了想,也附议道:“这的确与我等所求,不谋而合,我觉得这个名字可以。”

    其他人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也都觉得不错。

    只有孙向魁,苦着脸思忖了半天,说道:“天下为公,本为传贤不传子之意,是否,略有不妥?”

    范则见大家好不容易快要统一意见了,结果孙向魁又出来整事,赶紧开口劝说。

    “老孙,我本来也没指望传给我儿子,再说我还没有儿子呢,你就别瞎合计了。咱们统计一下,同意天下为公的,举手!”

    大家愣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孙向魁也没办法了,只能无奈接受。

    但是叫“天下为公军”,实在有些太长,大伙又想讨论一下。

    范则一拍大腿:“别想了,就叫天公军,这事就这么定了。”

    人家卢象升有“天雄军”,咱们天公军,也不落下风。

    雄的就是公的,一回事!

    就这样,在范则的拍板下,原茂山镇不明势力集团,正式更名。

    “天公军”,诞生!

    最后还是由学问最高,手艺最好的孙向魁,亲自手书了三个大字,等以后有时间,做成牌匾,挂在聚义厅里。

    啊呸,挂在议事厅里。

    只是吧……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刻,大家都好像集体失忆了一般。

    他们只想道“天公军”代表了“天下为公”,却忘记了曾经也有一个人,自称“天公将军”。

    那个人,可是华夏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大反贼!

    ……

    之后,范则又给义军定了名称。

    这次范则学精了,不再让大伙共同商议,玩起了独裁。

    二百四十名义军,被定名为“义字营”,同时设立新的“忠字营”和“勇字营”,只是暂时空置,等日后再进行补进。

    这些名字,主要是为了照顾同伴们的习惯,所以听起来有些老气。

    要是依着范则,少不得来个“龙组”、“狼牙”什么的……

    至于铁匠坊,织造坊,养殖场,狩猎队,渔猎队这些,还没有必要改名字,怎么方便就怎么叫了。

    倒是那一百多人的朝鲜劳工队,范则给他们起了个新名字,叫“卷字营”。

    这是纯属恶趣味,反正别人也听不懂。

    之所以把劳工们也编成“营”,范则是做了打算的。

    不过这个打算,现在还不能让劳工们知道,所以卷字营的名号,也就没有正式通知下去。

    处理完这些,范则给伙伴们安排了工作。

    邢远随便干啥,范则也管不住他,只要他高兴就好。

    怜容继续管理织造坊,并且在老村长夫妇的协助下,兼管了养殖场。

    念义回去带义字营,负责操练事宜以及周边防卫。

    在此之前,先挑选四名会说大明官话的义字营战士,委托孙向魁进行培训,然后在孙向魁的陪同下,前往登州,驻扎在那里。

    等孙向魁帮他们解决了居留问题后,设法联系一些购买硝石的渠道。

    然后再利用孙向魁的人脉,从登州定期送一些大明的情报和邸报回来。

    到时再找两名战士,驻扎在釜山。

    这样,从登州到釜山的通道,就算是打通了。

    等这些都办完了,孙向魁还是得返回朝鲜的,很多事离了他还真办不了。

    轮到宋应星和茅元仪的安排时,范则有点迟疑了。

    因为范则对于这二位先生的定位,是种子,而不是工具。

    只靠他们两个干活,恐怕干到死,也搞不出基础工业。

    所以想要发展,范则需要先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与他们的知识相互融合,然后再经由他们,教授给更多的人。

    在起步期,可能要以教授成人为主,因为需要即战力。

    等到中后期的时候,就会转变成以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为主,为未来的科学发展,积蓄力量。

    不过眼下时间紧,任务急,只能先熬一下这两位种子,吃饱了饭,才能去耕种。

    好在这两位老先生的身体状态不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寿命应该都挺长的。

    只要管住茅元仪,少给他喝点酒就行。

    范则将宋应星和林老爹安排到一起,开始用天工开物中的方法,建设洪炉,也就是大型熔炉,可以直接炼化铁水的那种。

    按照宋应星所说,这种洪炉,一次可炼铁矿两千斤。

    范则让宋应星跟林老爹和矿工们,交流一下选矿经验,尽量提高效率。

    另外考虑到建造洪炉,也有一些残次的概率,为了不影响生产,范则大手一挥,要建二十个。

    宋应星让他赶紧打住,告诉他有四个炉子就足够了,多了纯属浪费。

    行吧,正经专家的话,还是要听的。

    接下来,范则还得当一回秦始皇。

    如果不先统一度量衡,以后做什么都费劲。

    因为范则是个现代人,最熟悉的,自然是从小用到大的公制单位。

    那么,该怎么复原这些单位呢?

    范则考虑了一下,决定先从长度单位下手。

    他在后世的时候,每年都坚持体检。

    从二十二岁以后,他的身高就十分稳定,基本保持在一米八三到一米八三点二之间。

    虽然在民间谚语里,也有“二十五,鼓一鼓”的说法,但范则不考虑那么多了,就按一米八三来。

    为了更准确一些,他没有在起床时量,而是等到临近中午时,让人用木制卡尺,记录了他的身高。

    然后再用现有的尺子,算好比例划出刻度,得到标准的一米尺。

    虽然这跟后世的长度单位,肯定存在一些误差,但总体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也没有必要十分精准。

    因为比起精准,更重要的是统一。

    长度完事了,该到重量单位了。

    现在有了标准的长度单位,他便找来了陶匠,做出了边长三十厘米的方形陶制盛具,烧制后再精修尺寸和找平。

    之所以做得这么大,主要是为了降低误差。

    而且陶器不比瓷器,有着较高的吸水率,所以在尺寸正确后,还要在内部涂蜡,然后放到范则精心制作的天平上,两边等重后,向盛具中蓄满水。

    现在,只要用形状规则一些的石块,让天平完全平衡,就得到了接近二十七公斤的重量。

    之后的事情从原理上来说,已经很简单了,只是比较的过程复杂了些。

    最后得出一公斤的标准重量,由资深的铁匠打造铁块,经过反复修剪和打磨后,终于制成了标准法码。

    范则看着手里的铁法码,不禁为自己的机智感到高兴。

    林老爹看着范则手里,那个自己苦哈哈地敲打了无数次的法码……

    想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