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你看见我的红烧肉了吗 » 第十六章 城里的帝君也是人

第十六章 城里的帝君也是人

    两人并肩向着山下走去。

    气氛有些尴尬。

    某位小道士一路上都在偷瞄着扇面上替天行道的字眼,头上银白色高冠随着山路有些颠簸,那握着黑包的手是紧了又紧。

    书生想要开口说话,见到此景,言语好像也被密集的山风捂在了嘴中,难免有些懊恼,眼睛眯缝不由更窄。

    往日山间里飘飞的蝴蝶蜜蜂也都偷偷藏了去,似是被尴尬的空气挤住了翅膀,动弹不得。

    就这样,两人一路来到山下。

    书生好看的眉头微微皱起,还是决定先行开口。只见书生略作撤步,手中折扇拢起一拍,倒扣在手中,开口道。

    “此间同行两日,却还不知道长姓名,倒是墨某失了礼数,还望。。。。”

    “君镇云。”

    书生一愣,发现面前道士眸光平静地看着前方,握黑包的手依旧颤抖。

    墨十三略做思考,好像想到了什么。

    轻笑一声,说道:

    “道长无需多想,墨某不过是想请教一番罢了。”

    说着复又撑开折扇。

    那‘替天行道’的下方竟还缀着一行小字。

    ‘蓝心书院上山下乡步道项目金牌讲师荣誉纪念。’

    空气也随着扇子的摆动,通畅了许多,好似如厕过后,绿黑相间的蝴蝶缓缓从草丛中飘了出来,围在道士身边摇曳。

    小道士拱了拱手,便说道:

    “先生但问无妨,小道承恩在先,当以此报。”

    书生看到气氛缓和,也是松了口气,遂说道:

    “那样倒显得吾狭恩图报了,正常收费便是。”

    略做停顿,又开口道。

    “此前有闻青提观师徒二位道长皆是饱读诗书之辈,却是不知道长可有研读过今年推行的《周仁元帝律法集》。”

    君镇云心想书院之人果然谦逊有礼,连自己行出鸩鸡镇外都不曾有闻青提观的名号,他竟还知道,不由回道:

    “早些日子读过一番,说来元帝也是趣人,据传闻说元帝曾担心律法略有苛刻,便在推行同时,另改帝号,自周元帝变更为周仁元帝,说以此可见治国之仁,倒是惹得全天下都觉得当今元帝治国,自有其独到之处。”

    书生听罢也点了点头,复又问道:

    “墨某困惑之处并不在此,众所周知,律法集合计分为治世,律己,定妖三个大类,吾之前灭妖所用便是定妖之中的部分律法,化作我书院之道,以施惩诫。倒是律己方面的律法,吾有些费解,还望道长解惑。”

    道士听到此处愣了一下,挠了挠头,说道:

    “治世之法在于平息霍乱,惩治罪孽,立安康于大周;定妖之法在于安抚异族,人妖共存,取和谐于两族;至于先生所说的律己,小道虽然有所研读,但是通篇全是各类问题,元帝却未标注相应答案,具体如何算遵守如何算违背,倒想先听听子闭先生的理解了。”

    书生挑了挑眉。

    道士还修太极拳的吗,怎么打回来了。

    倒也不做推辞,讲道:

    “律己只有两册,其一名为《问》,其中只有第一问元帝给出了答案,余下每页一问,皆作留白。不妨先看这第一问。”

    “元帝上街买包子,欲白嫖,店家不愿却恐元帝威严,卿为路人,何为?”

    书生眉头皱的很紧,似乎对答案充满了不解。

    “元帝答,‘卿当愤慨,怒斥此獠,上前质问其视律法为何物,倘若仍是不改,当高呼大胆,引当地司法职官来此,按律定罪,随后协助扭送至官府拷打,待闻元帝惨叫,知错悔改,方可满意离去。’”

    “后面还有一句注释:当先褪其龙袍,脏了不好洗。”

    书生一番讲解过后,似是已经有些疲惫,亦或是对当朝皇帝匪夷所思的行为感到有些困惑,便就地坐了下来,擒下一把落叶把玩了起来。

    道士见此,也随意地坐在了一旁,抢了两片。

    “?”

    “咳咳,小道倒觉得并无不妥。”

    “何解?”

    “这番答案中,元帝为律法撰写者,知法犯法,民众愤慨怒斥,说明民众能辨昏庸是非,不为强权所压。

    又加言辞劝导,方知此为大周境内懂法之盛世,元帝知此当喜。

    引来官府一事,又在于民众懂法之余,亦会保护自身,不做蛮横之举,故知民众明智。

    官府职官,知犯法者为元帝,依然敢依法执法,方知无论龙袍官服,褪下均是大周子民,此为太平盛世。”

    君镇云顿了顿。

    “我观律己诸问,其中虽未涉及种种律法,也并未出具所谓对与不对,但却是在用律法推行一种德行,去唤醒每个人心中自己的律己之法,是故页页作留白。”

    “今日墨先生提及此事,倒也简单,不过是元帝以此答,绘尽了他心中的大周盛世罢了。”

    “律己之中,虽仅此一答。”

    “但世人皆可见证,他元帝欲律己于百姓先。”

    书生把玩树叶的手指停在了半空,随落叶一片片滑落。

    墨十三把身上的树叶拍落在地,缓缓站起,躬身一礼。

    “墨某初见此问时,只觉元帝秉性怪异,捉摸不透。再见此问时,乃纪先生讲解律法时所提,说此答惊世,当时虽觉夸张,不过也算懂了其中普法之意。”

    “直至今日得见道长,方才领会其中渊源。”

    “吾虽觉此举有绑架之嫌,但元帝之才,确实令墨某叹为观止。”

    道士摇了摇头,说道:

    “师尊在世时曾说,元帝欲以德行作律法,行万世,此举难矣,所以就提出了这些问题,想让民众自己去理解感悟,明辨是非。”

    “如今的大周,有人会当街惩恶扬善,自然也有人会明哲保身,快速离去,形形色色之间,人的情绪和认知如彩虹一般,斑斓缤纷了整个世界,因此构造出的行为便很难统一。”

    “小道也不过给出自己的解释罢了,律己这个词真正的含义,或许还是需要来日,先生去到那半座封闭的不老城中,亲自问问当今圣上了。”

    书生听此慢慢转头,看向南方,仿佛要把那座飘摇在江南烟雨中的城池统统摄入眼底。

    少顷说道:

    “那便依道长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