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归武纪 » 第七十一章 出征

第七十一章 出征

    收复燕云十六州,从太祖皇帝开始,便一直是大宋皇族的夙愿。燕云十六州以北便是长城天险,自古以来都是中原与蛮夷的分界。可自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河北平原便再无险要,从此北地蛮夷开始马踏中原,霍乱苍生。

    隆庆帝作为大宋皇帝,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列祖列宗未能完成的夙愿,成就一番功在千秋的功绩。

    前世,在女真人建金灭辽时,那时已昏聩至极的老皇帝,竟然主张提出与大金结盟一起打辽国。那时的辽国就如同一头苟延残喘的没牙老虎,被女真所灭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女真为了考察这个位处中原的大宋国,便同意了与之结盟,并且同意了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大宋。

    可谁能想到,昔日强盛的大宋,如今打一头苟延残喘的老虎都被打得满地找牙。昔日被称为大宋第一强军的武威军,十万大军被四万辽国残兵打的找不着北了。而大宋的脸面天武军,十万大军更是被万余辽国乡勇击溃,还被俘虏了三万人。

    也就是在这一战,让大金看清了大宋的实力,在大金的心中埋下了入主中原的种子。

    金灭辽之后,并没有着急追击逃亡的天祚帝,而是将早已准备好的十万女真大军对准了南边的大宋,十万铁骑兵临城下,可燕云十六州归还大宋不过半年,驻防长城的边军不过三万,就算有边关义士及边关百姓拼死反抗,却效果甚微。

    就在女真铁骑马踏中原之际,一位江湖剑侠以一己之力夜袭金朝王帐,袭杀金国大汗,引得金军大乱。又因为金国大汗没有定下谁是汗位继承人,金国王子们各个心怀鬼胎,都不愿第一时间主动出击折损战力。次日,便各自引兵而去。

    那一战,在朝廷的刻意宣扬下,将那一位江湖剑侠的事迹大肆吹捧,甚至到后来都演变成了一人阻挡百万大军。不止如此,朝廷还给那位江湖剑侠授予了官职,封为通判,总领长城要务。

    至此,燕云十六州才真正回到大宋手中。

    只是如今因为余寻苦的重生,让前世的部分时间线发生的错乱,当下本该暗中召集力量的完颜阿骨打得到了大宋部分组织的军器援助,不仅将女真各个部落整合,还借着这股气势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辽国发动了进攻。

    而辽国也是被女真人吓坏了,在太师的建议下,主动派人去此时还依旧强盛的大宋请求救援。

    而隆庆帝得知辽国归还燕云十六州,自然是非常愿意。可这件事又是事关国本的事情,非国之柱石不能完成。而那位国之柱石自然就是身为枢密使的左于焕了!

    半月之后,左于焕召集了诸将并挑选好十五万大军。本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足足二十万后勤部队先行北上。

    次日,一袭戎装的左于焕立于众将之前,纵使左于焕是一位文官,可身后的武将们却丝毫没有像对待寻常文官一般轻蔑,反而全都面带恭敬。

    就要出征了,更何况左于焕此次是代表着大宋的体面,纵使平日对左于焕百般意见的文官们,到这一日,都没有出任何差池。在隆庆帝的带领下出城门,为左于焕践行。

    “皇上!”左于焕见隆庆帝上前,急忙半跪行礼。紧接着,身后的诸将也跟着跪下。

    “众爱卿平身!”隆庆帝虚扶了一把,看向眼前的国家柱石,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低声说了句,“一路平安。”

    左于焕一愣,随后也低声回道,“谢官家,也祝官家龙体安康。”

    “祝枢密,一战功成,凯旋而归!”

    随着隆庆帝振臂高呼,身后的百官也齐声高呼:“祝枢密,一战功成,凯旋而归!”

    左于焕看了看官家,官家嘴角噙笑。左于焕深吸一口气,随后高呼一声:“不负圣上厚望,必凯旋而归!”

    话音刚落,身后众将也齐声高喝,“不负圣恩,凯旋而归!”

    紧接着十五万大军也齐声高呼,口号铿锵有力,饱含气吞山河的气概。

    “开拔!”左于焕翻身上马,大喝一声。身后众将也翻身上马,开始指挥大军开拔。

    今日,左于焕北上!

    东京的某处地下。

    一位身着白袍,外罩素色薄纱的俊朗青年,看着手里的纸条,沉默良久,随后看向眼前一声朝服的男子,薄唇微启,“任先生,当真不能动手?”

    “不能。”男子面带狐脸面具,负手而立,一袭朱色卷云纹朝服,可见他的官位并不低。

    “可若是执意动手呢?”青年似笑非笑的说道。

    “自便。”没有任何犹豫,男子沙哑的声音传来,不带一丝感情。

    “要是失败了,咱被抓了,先生会救咱嘛?”青年继续道。

    “不会。”

    “呵呵,真是绝情,好歹我教与先生是盟友啊。先生若是不救,咱经不起折磨,说不准嘴一软……”

    “你敢?”狐脸男子偏头,冷冷的扫了一眼青年。

    “呵呵,不过是开个玩笑,任先生何必这么大反应。既然先生认为此非良机,那么先生以为何时相宜?”

    “届时,会转告你。”狐脸男子说完,便朝着那发出亮光的洞口走去。

    “呵,当真是个没脸见人的主。”青年暗笑道,随手丢掉纸条,转身朝着狐脸男子相反的方向而去。

    而那张被丢掉的纸条,竟在半空中碎成了碎屑,随风刮走了。

    天气转凉了,廖玄烨看着那树上最后的一片黄叶,它也没有扛过秋风,被秋风吹向远方。

    他不过是一介九品成忠郎,就这还是他岳丈家凭关系给他讨来的官职。可他幼时习武,心中自有一股英雄气,不过二十出头,便已经成为所谓入流高手,可谓武道天才了。

    就算如此,岳丈却并不看好他,非要他学习策论,去参加科考。无奈,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放弃学武转头学文。可有的人不适合这行,就算你强逼着他也学不好,于是,全家满心期待送廖玄烨去科举,可结果,乡试便已经落榜。

    好在岳丈在朝中有些能量,与主考官说道几番,又看他习武,便将他送上了武举。

    结果,没成想还真就中了。随后岳丈又凭借他的一些人脉关系,给廖玄烨找到了一个清闲的武官职位,用来熬资历。等哪天上头的武官退下来,自己在去说道说道,廖玄烨不就上了嘛。

    岳丈的想法很好,就算当不上武官,可落了个皇城里的禁军武官,也是不差的。可是廖玄烨志不在此,圈养在京中,不说别的禁军,便是他手下的那群家伙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毫无斗志,真不知道哪天起了战事,这样如同笼中鸟的军队有什么用。

    当然了驻守都城的禁军也并不全是那些样子货,城外的武威军,那可当真是强军,他曾经想要偷偷去看一看,谁知,还未到军帐,便被藏于暗处的斥候发现,并被强硬的劝离。

    当他得知这支强军是由枢密使左于焕训练出来的,心中是震惊的。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能有一个文官会通军事,而且还会练兵。

    岳丈曾说枢密使左于焕是天下少有的大奸臣,可当他开始有意的去打探左于焕的消息时,他才直到左于焕并不是奸臣,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忠臣啊!

    不说别的,就说武举,原先武举也是看重策论的,可在左枢密的改革下,武举从策论为重,变成了以实力为重的科考。凡是有能力的武人,参与武举,通过几轮武举之后,都会被授予官职,但都是从低阶武官开始做起。

    这么做,无疑是将武人的地位提高了,而且还动摇了世家门阀的根本,此事一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每日都有大量弹劾的折子送到皇帝面前。起初皇上还可以留中不发,可后来积压的案子太多也不是办法。

    而左枢密不知因为何事,也从一个儒雅的文人枢密,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将弹劾他的官员的半数都推上的刑场,另一半则全部流放。

    从此,左枢密的名声就臭了,甚至比当时臭名昭著的奸相邵明视还更甚一筹。

    而左枢密做过的事情,当然不只这一件,不过在这此之后,左枢密做过的桩桩件件就没有不死人的。诸如视察地方军营杀主簿,杀团练使。罢免抄家都是轻的,重的甚至是借用皇上口谕灭族。

    而那段时间,皇上当真是偏袒左枢密到了极点。

    不过,说回来,现在京畿地区文武相对比较和睦,儒风没有太过浓烈,左枢密使功不可没。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高等武官见了低等文官都得低头哈腰,可因为左于焕,同阶文武官见面,甚至可以争议两句,这便是区别。

    所以包括他在内,几乎所有武官都很尊重左枢密,左枢密在军中的威望仅次于当今圣上。

    所以在左枢密即将北上并且公开召集低阶武官时,他几乎是第一个冲过来的,而他因为早年间就已经入流,便被招了进来,而且还很幸运的做了先锋官封灵玉的手下武官。

    封灵玉,他早就听说过了,在七年前的桂州平乱以及长城口抗辽中战功卓越,一度成为京中武官的推崇的对象。能成为这位的部下,自然是不缺杀敌的机会。

    而他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自己的能力被左枢密发现。就像封梁夜将军一样,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