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四宝 » 第五章四宝的投稿

第五章四宝的投稿

    第一集四宝投稿

    四宝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投稿的编辑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重新背起上学时背的书包,里面安安静静的放着记忆中的妈妈,苦果等几篇文章,高高兴兴地去纳雍邮政局,从四宝家,到纳雍邮政局呢,少说也有三十多里路,中间还有爬坡,还有下坡,四宝觉得这是一段很辛苦的路程,差不多点的人可能是越不过去的,四宝觉感觉干什么都没有来一趟纳雍辛苦,真的是好累啊…

    到纳雍邮政局,把地址确认无误的填到信封上去,再检查一遍,把稿件装进去,希望总算寄出去了…,

    在纳雍(地名)到处转了一下,…看到有个新华书店,四宝双脚不由自主,不听使唤的跑进去,一头扎进去书堆里,看得是昏天黑地…

    怕回来晚了摸黑,怕老爸老妈担心。

    所以,买了一本书,是一本教唱歌的书…

    出来,买一碗大米饭很满足的吃了,就欢欢喜喜的往回赶,一路上都在想,要是文章被用了,老妈该有多高兴,一路上梦想着…

    可是回来两个月过去了,几乎都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认何的消息。

    四宝呢好似忘了这件事,没有听到她提一个半个的字,老妈也没有问…

    四宝一天哼哼唱唱的,…在歌书上学会了好多歌,“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以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那脸上的泪花,温暖我幼小的心,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也飞回了家门,女儿有个小小的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珠,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多欢欣,女儿的吻,纯洁的吻…

    第二集四宝外婆

    四宝嘴里哼歌,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在四宝的小时候,在那遥远的小山村住着外婆,…

    外婆是汉族,外婆的头发不知要多久才重新梳一遍,四宝永远看到外婆的头饰,永远都是那个样子,先用胶丝一圈一圈的缠绕,把头发固定扎起来,再用一个银管毡插到扎紧的头发里面去,再拿头发围绕着银管毡一圈一圈的缠绕,记不清是怎么固定的,老妈说那叫做巴巴篆,反正记得外婆的头发从来都是这样。

    上面还不时的,爬出好多的虱子,每当外婆来到四宝家,老妈都要跟她重新,小心翼翼的拆下来再给她洗,洗完了,先用大齿的梳子跟她梳顺,再用很密集的小梳子,叫做逼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把外婆头上的虱子包括虱蛋,全逼下来,再把外婆的头发编回原样,这中间老妈跟外婆都很认真的都没有在说话,哪怕扯痛外婆的头发了,四宝看到都痛,因为四宝的的头发,经常被老妈扯,外婆一声不吭,从来都不叫痛,你轻一点之内的话,…

    外婆全身的衣服,都几乎打上补丁,那个补丁都是小块小块的,没有一个大一点的补丁,甚至有些地方的补丁都是好几层,好厚的。领子的缝隙,经常有虱子往外面爬,每当外婆来到四宝家,老妈就要把她的衣服换下来,先让四宝姐弟,几边牵着外婆的衣服的边沿,放在火的上面,老妈用手在衣服上面一抖,,虱子就掉在火里面,噼里啪啦就像炒芝麻一样的,这叫做抖虱子,然后用那个煮猪食,用的大铁锅,洗干净,放一大锅水,水开了的时候,再把外婆的全身上下的衣服,抖完舌子的衣服裤子,放在大锅里面去煮,那个味道简直太独特,通常都要煮上差不多半根烟的时间,确认虱子虱蛋全煮死了,然后等水冷了,老妈就把它拧干净水,再让四宝背到田坝里面的,沟沟里面有石板的地方去,加上草木灰,来回的踩,老妈嘱咐四宝,“要踩见清凉水,踩见清凉水啊,再拎出来,放在路旁的小刺梨树上,搭着晒干,知道了没有啊?”,这套流程四宝早就知道了,…

    外婆的脚,说是三寸金莲也不为过,她真的就是三寸金莲,…

    外婆说小时候,她们的妈妈白天晚上都要用一根长很长的白色的布,把她们的脚紧紧的包裹起来,哪怕很穷很穷的人家,也不会去省这一根裹脚布,怕脚太大了,人长大了找不到婆家。

    那些脚包裹得很小很小的姑娘,在吃酒席场中,就在外面跳,坐到床上,脚就会一前一后的摇,显摆自己的脚很小,如果脚没有包裹好,稍微大一些的情况下,就像外婆的一样,那坐在床上,脚就往后挪,能怎么藏就怎么藏,也不好意思在外面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大脚,外婆去干农活的时候,脚实在是太痛了,会偷偷的把布拆下来,打起赤脚,把农活干完了,又重新用布把脚原样的包起来才回家。

    晚上有时候也偷偷的把裹脚布拆下来,但是很危险,如果被他们的妈妈发现,没有裹着脚睡觉,那样会被外婆的妈妈狠狠的揍一顿,就是这样,白天晚上,都要用这个布把脚包裹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包裹,外婆的脚,看似只有一个大拇指,其余四个脚趾头都是踩在脚底下,脚型从前面看,就是一个小尖尖,就是那个大拇指,脚背高高的雄起,穿起鞋看到就像一个陀螺,所以外婆的鞋,也是前面一个小尖尖,老妈从来都有外婆的鞋样子啊,在冬天的时候,老妈一年要帮外婆做七八双鞋,鞋底是用竹笋叶壳做的,所以四宝家前前后后种满了竹子,四宝现在明白了,长满了这种竹林,是为了给全家人做鞋底用的,每年春天当竹笋叶壳掉下来的时候,老妈就嘱咐四宝去捡最大最好的竹笋叶壳,几张几张的摞在一起,笋叶壳的两头,要用竹条夹起来,用绳子绑着固定,使得竹笋叶壳平整,不再裹筒,这样为一摞,四宝姊妹几个,都要做上几十摞这样的竹笋叶壳。

    每年春季,老妈种的那块圆麻都会长起来,而且都会长的很好,因为老妈在冬天的时候要背好多农家肥去放在上面。到了夏天,老妈就会把它收割回来,用一个小木棒锤去敲打,是为了把皮子刮下来,打碎了以后先晒干,又拿到沟水里面去,加上草木灰找一个水刚刚淹没的石板上面还是要用到那个小木棒锤去敲打,一直打,打到没有渣渣,才拿回来又晒干,接下来把它祺成麻线,不是拿去织布,只是为了跟全家人做鞋穿,这个麻线,加上笋叶壳,踩在地上不容易腐烂,还不容易透水。

    每到冬天,不用干农活的时候,老妈就会把竹笋叶壳拿出来,又重新挑选最大的,最好的,几张几张的用针线去固定在一起,然后又把鞋底样子放到上面,又再用针线缝在一起,再用剪刀沿着鞋底样边沿剪下来,,就这样一只一双,另外一只另外一双,一直重复这样的动作,通常都要多做一些,等到真正两边加布的时候,还要最后一次挑选。

    有的人做的是毛底鞋,而老妈做的从来都是包边鞋底,这样子省布一些,因为老妈选材精细,鞋底打得结实,所以四宝姊妹几个一年四季都是有鞋穿的,有些人家的老妈不会做鞋,小朋友们一年四季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洗脚没有,反正脚后跟到脚背面上,从来都有一层厚厚的小细花纹,下雨天,那个脚也很防滑,五个脚趾头深深的扎到地上,裤子刚到脚腿弯,所以尤其到了冬天,腿肚包上面那个厚厚的黑黑的小花纹更明显了…

    四宝感觉,他们是羡慕,四宝姊妹几个,有鞋鞋穿的?所以四宝从小都骄傲着呢。

    第三集四宝换工

    四宝还学会很多歌,还有小成故事多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这个时候的四宝开窍了,可是郭嘉另找姑娘了,那也无所谓,四宝干活也唱歌,跟弟弟们一起也唱歌,反正就是乐呵呵的唱歌…

    土地承包到户以后,这时候村里面有一个风气,时兴换工,就是我去帮你家干农活,你也要来帮我家干农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四宝去换工栽包谷,邻村一个小孩子也来换工,小伙子名叫忠福,挨着四宝干活的时候,总要帮着四宝多栽几窝,更主要的,忠福也时不时的哼唱,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还有眼睛都不带离开四宝的周围。

    这个忠福跟四宝在一个学校读过书,只是矮了一届,但是从来都没有说过话,其实是四宝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忠福一眼,第一,他长得实在是没有人这样丑过,如果选丑大赛,他肯定第一名,就是丑得太离谱的那种,一个脸又宽,还没有一丢丢的肉肉,眼睛还长那么大,还不时的往外翻白,你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营养不良的那种,头发还很长,也不知道是不是节约理发的钱,或者是故意留的长发,他以为这样很酷,可恰恰相反,让人大致一看,就很反胃的那种,个子又不高,可能比四宝高不了多少,还很瘦,衣服穿得又点大.,哈哈,整个人就像放在稻田里吓唬麻雀的稻草人差不多,第二他家那个村的人,没有一个有素质的,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经常有人到四宝家这个村子来里,来偷树子啊,偷牛啊,所以那个村的人,四宝从来都没有想要跟他们说话的想法,忠福来这家换工呢,是他跟这家两个儿子是好朋友。

    换工人家,小孩有七个,四男三女,在四宝族中他家穷得是,咂咂咂,也只是品行呢,没有前科而已,抬得上条的也就是,虽然穷呢,她们都很勤快,各方面都是干干净净的。所以老爸老妈不反对,四宝跟她们家姊妹几个交往,他们家长大了的小孩都有三个,两个大儿子,就是跟忠福要好的两个,也没有媳妇,还有一个大姑娘,比四宝大八岁,名字叫小美,也没有上个学,也没有婆家,每到赶场天,有事没事她都要上街,只要遇到差不多点的人,她都要跟人家说,帮找男朋友之内的,他不用长得好,他家穷也可以之内的话,可是都大姑娘了,还是没有嫁出去。

    人长得又不好,我说你看看,小美皮肤黑腊黄,长头型,头发又少又黄,长脸,小细长的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线,个子还没有四宝高,可是她从小都很关心四宝,村里有谁说四宝的坏话,她立马要来给四宝说,所以有人想讲四宝家的坏话,都要避开小美,怕小美打小报告…

    作为小美,她是关心四宝的…

    三天以后,小美给四宝送来一封信。这信就是忠福写的。

    长得这么丑的人,想不到,字还写得这么好看,字数不多,主题鲜明,“四宝姐,我喜欢你,我老爸是水钢工人,他说退休以后让我去顶替他的工作,你如果同意跟我在一起,那我们以后,可以去水钢生活,你一辈子不用干活都行的。”

    四宝虽然大大咧咧的,这一次四宝要认真考虑了,可千万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