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从互联网创业开始 » 第15章 书生(求收藏求追读)

第15章 书生(求收藏求追读)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听着这首《真心英雄》,马芸躺在床上,泪流满面。

    创业为什么这么难呢?

    什么倒霉事,都让他给摊上了呢?

    他还记得,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城第一家翻译社。

    随着龙国加入who,对外贸易额逐年提升。

    63年出生的他,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天之骄子、时代的弄潮儿,对创业信心满满。

    他当时觉得,自己的创业项目,根本不可能失败。

    别人第一次都失败,那是他们能力不行、时运不济,自己可不会犯他们的错误。

    但,就如同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次创业一样,马芸的第一次创业,最终也失败了。

    尽管他利用了身边的一切能利用的人脉,但翻译社的月收入也仅有700元钱。

    这700块钱是收入,不是利润。

    利润是要扣掉房租的。

    他租的门头房,房租是一个月2400元。

    为了让这个伟大的创业项目继续下去。

    他只能把翻译社的一半,租给了别人,那是一个报摊。

    一个专门卖报纸和娱乐杂志的报摊,房租1200元。

    第一个月,摊主去掉1200元房租,还能剩下利润3000块。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互联网还不发达。

    人们获取资讯的唯一途径,就是报纸。

    那些喜欢追星的年轻人,更是将每周一期的娱乐杂志,奉为瑰宝。

    要是娱乐杂志里,能有一张A4纸大小的彩色明星海报。

    那绝对是非买不可的!

    有哪个年轻人,不想把港台明星的彩色海报,贴在卧室里呢?

    马芸也有偶像,作为一个学英语的,对英语系国家更加了解。

    他的偶像是迈克尔杰克逊。

    人的偶像,都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立了。

    那个摊主这么赚钱,可是把他给馋的不行。

    于是他去了义乌,进了塑料花、手电筒、内衣、袜子等小物件来卖,但是效果非常差。

    报纸杂志,相当于每天消耗的日销品,而且报社多年来,早已养出了固定客户。

    而塑料花、手电筒等小物件,则属于长期消耗品。

    能用几年不说,还形成不了固定的客户,都是一锤子买卖。

    翻译社内,摆摊补贴房租,可以说是失败中的失败。

    往后的十年内,家里都没有买过内衣和袜子。

    家里的亲戚也都没买过。

    但是,马芸并未因此放弃创业,他一直觉得,人生的苦,没有白吃的。

    只要一直坚持在创业这条路上,这些经历就会转换成经验,总能起到帮助。

    但是,如果改行去打工,那才叫失败。

    打工,呵呵,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创业一直在赔钱,但生活的开支,可一点也没有减少。

    他不得不改变方向,让教导主任,把他在学校的课,多安排一些。

    那个时候,他是杭城电子学院,排课最多的老师。

    没错,第一次创业,他是兼职的。

    如果是全职的话,恐怕他早就倒下了。

    这次失败的创业,让他悟道了,创业根本不适合玻璃心的人来干。

    一边是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一边是摆摊创业卖内衣袜子的小商贩。

    这种割裂感,可以让普通人放弃,但却让马芸着迷。

    1996年,当33岁的他,创建《龙国黄页》网站时,他已经知道利用媒体的力量。

    自己敲不开的门,可以找能敲开门的人。

    龙国黄页网,就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传,让世界了解龙国。

    作为一个推销员,他首先要让自己相信,但创业这种事,失败才是正常。

    好在,这次推销,没有白费,电视台多了一部《书生马芸》的记录片。

    百无一用是书生!

    1999年,36岁的马芸,再次踏上创业路,建立了阿里巴巴。

    如果在古代,这个年龄还没有死,应该算上一个及格的老兵了。

    至少,他还活在创业的海洋里,没有被淹死。

    这得益于他这个人,善于思考。

    尤其喜欢武侠、功夫。

    他从武侠、功夫中领悟到,创业者要像古代的刀客,收刀,要比出刀还要快。

    创业,发现情况不对,千万别坚持。

    坚持会让人万劫不复,根本没有力量,再一次创业。

    要想成功,就必须盯住最大、最新鲜的蛋糕,去分一杯。

    早已不是萌新小白的他,选择的赛道,是热的不能再热的互联网。

    可以说是,人傻钱多,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互联网能有这么热。

    他只是比《书生马芸》多准备了一点资料,竟然让他就拿到了软银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

    这次投资被认为是孙正义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之一。

    据孙正义后来说,他赌的是龙国互联网的赛道,必然光明无比。

    不光马芸,同时投资的,还有二十多个互联网创业者。

    马芸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他的年龄是这些创业者里最大的。

    就如同古代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比其他的反秦者,年龄稍长一些。

    在其他创业者眼里,马芸这个中年人,学历不是常青藤的,履历也非常差劲,甚至没在国外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业过。

    当然,马芸不是最差劲的,最差劲的是孙正义。

    典型的人傻钱多,什么人都给钱。

    没有人会想到,多年以后,很多互联网人都叹息,为什么投资人不是龙国的。

    但在马芸眼里,这群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只是他们的运气要好一点,正好赶上互联网的风口。

    有句话说的好,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孙正义的投资,让马芸恢复了信心。

    当时的互联网,是风口,也是泡沫。

    风会停的,泡沫也是会破裂的。

    马芸的创业项目《阿狸巴巴》,就是将龙国的工厂,搬到网上,方便需要订单的品牌商找到他们。

    这个模式,他也不是做的最专业的的。

    更加出名的,是一家叫做慧聪网的网站。

    马芸将国内的工厂网,起名诚信通,前者每年收费1800元。

    将国际的,起名国际通,每年收费18000元。

    赶上了好时候,这个阶段,是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期。

    国际通业务做的顺风顺水。

    试问?

    哪个工厂,不想有国外的大订单呢?

    毕竟,国内的订单,早就饱和,或竞争激烈。

    哪怕拿到投资后,紧跟着遇到了互联网泡沫。

    马芸的阿狸巴巴,都没有怎么受影响。

    因为他的阿狸巴巴,有稳定的收入。

    这是他抗住互联网泡沫的根本,不像有些互联网创业项目,很虚,没有盈利。

    一旦融资用完了,不能自力更生,结果必然是倒闭。

    2003年,40岁的马芸,是真的撑不住了。

    事业好不容易才有起色。

    为什么会遇到这种事?

    鹏城交易博览会,是龙国每年最大的商品博览会。

    各大工厂,都会参展,是阿狸巴巴获取客户的最重要的盛会。

    当他带着员工去参展时,遭遇了非典。

    消息传来,杭城有300多人被隔离了,其中两百多人是阿狸巴巴的员工。

    他们感觉是过街老鼠。

    员工们,出门甚至都不敢说自己是阿狸巴巴的。

    阿狸巴巴,在建立三年后,停业了。

    他跟孙正义的投资协议,可不是白签的,是有考核的。

    如果再这样下去,到年底,所有投资都会撤走。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无赖。

    昧着良心,把这些钱通过合法但不道德的方式占为己有。

    但,那样的话,会比杀了他,还要无法容忍。

    创业者,失去最基本的诚信,还能叫创业者吗?

    名声臭了,赚再多钱,还有什么意义?

    那不成骗子了吗?

    ……

    这次疫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过去。

    但是,就像《真心英雄》中唱的,风雨之后,会有彩虹。

    在歌声中,他又一次重拾信心。

    他不会认输,更不会倒下。

    危机,危机,危险中,往往也孕育着机会。

    关在家里的一个月,生活物资匮乏。

    杭城商户们,叫苦不送。

    这次的经历,让他意识到,龙国,也是需要有一家购物网的。

    即使被隔离,也能有商品运到家里。

    得益于多年的创业经历,那2000万美金,他只用了500万美金。

    钱,是英雄的胆。

    经过认真考虑,他决定上线一家C2C电子商务网。

    创办这家网站的初衷,就是让商家,即使不开实体店,也能在网上,把商品卖出去。

    毕竟,在网上,辐射的可是全国客户。

    技术人员正好赋闲在家,无事可做。

    起来,都给我搞这家C2C的网站,名字就叫阿狸妈妈吧。

    就这样,阿狸妈妈上线了。

    阿狸巴巴是一家B2B的商城,商人对商人。

    在阿狸巴巴的基础,代码仅需要进行小小的改动,就能轻易实现C2C。

    三天时间,就开始了内部测试。

    他让员工们拿着这个网站,去找亲戚朋友用一下,最好是会上网的大学生。

    很快,反馈出来了。

    好是挺好,就是有一些不伦不类。

    阿狸巴巴,还好点。

    毕竟是有一个童话故事的,寓意赚钱了。

    但是阿狸妈妈,什么鬼?

    感觉只听名字的话,完全不知道,这家网站是做什么的。

    属于一个四不像的末流网站!

    谜语人,只有网站站长知道,访客看名字,根本猜不出来是干什么的。

    就比如,A员工向B同学说:阿狸妈妈这个网站挺好,可以去看一下。

    B同学就要问,这家网站是做什么的?好在哪?

    A员工需要解释半天,才能让A同学知道,这是一家有着海量商品,供你选择的网上商城,人人都能在网上开店卖货,购买商品。

    没有中介商,赚差价。

    总之,反馈就是这样。

    作为一个推销员出身的创业者,马芸的第一感觉就是,网站的名字,起错了。

    起名阿狸妈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

    因为有爸爸了,肯定要有妈妈。

    这样,阿狸的家庭圈,才完整。

    但是,网站最重要的是用户,怎么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呢?

    到底应该起什么样的名字?

    他冥思苦想了两天,想了十几个名字,都不满意。

    隔离期结束,终于能出门了。

    因为官方的积极应对,非典很快得以控制。

    整个杭城,也迎来了春天。

    他走在路上,看着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遛弯的遛弯,锻炼身体的,锻炼身体。

    一切是那么的和谐。

    一对小年轻,行色匆匆,高兴的交流。

    “西湖跳蚤市场,终于开业了!太好了。”

    “咱们快点,抓紧去掏宝,晚了,好东西都被别人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