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从互联网创业开始 » 第42章 做饭

第42章 做饭

    马骥又来到了水产区,挑了一只草鱼,店家提供无偿片鱼的服务。

    他还在卖鱼商贩这,买了桥头牌的酸菜鱼料包。

    看着酸菜料包。

    马骥陷入了沉思,有些东西是必需品。

    哪怕被曝光了,人们该需求的,还是会需求。

    就比如说禽流感的鸡。

    禽流感来临时,大家都不吃鸡,鸡肉价格也会下降。

    但是过一段时间,消息不再成为热搜,那么人们又开始吃鸡了。

    这就是传统行业的魅力,它不会因为一两次的负面消息,导致崩塌。

    早在2000年前,公元前145年生人的司马迁,就在《货殖列传*序》中写道: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翻译成大白话:

    司马迁道:“神农(炎帝,距今5000年前炎帝部落的族长)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

    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

    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

    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

    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有权势、有才干的虚荣。

    民间这种风俗已经存在很久了。

    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也不能让他们改变。

    所以,对于民间风俗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矩,限制他们的发展。

    最后是武力。

    吃鸡的传统,已经延续了五千年。

    如果要断绝,早就断绝了。

    而科技则不是,寻呼机不是早就消失在历史小溪之中了吗?

    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未来的小灵通。

    哪怕就如诺基亚手机那样,做成行业第一。

    仍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销量大跌,几乎破产。

    不得不让人唏嘘。

    但这并不能说明互联网比传统行业差,不然马骥也不会抵御不住互联网的诱惑,在这个领域创业。

    互联网也是可以和司马迁的四种欲望结合。

    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所以抖吟等短视频,采用了画面和声音的结合,带给人们完美的视听盛宴,让人们天天刷上四五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厌烦。

    嘴里要吃尽天下各种美味,所以有了流量之王吃播这个行业,甚至诞生了酱香科技2600元一股的证券神话。

    至于身体舒适,内心寻找高人一等的虚荣感,看看有多少人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就可窥见一斑。

    什么五连绝世、MVP、嘴强王者的称号,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决战到天亮,也不是一句玩笑话。

    现在很多行业的崛起,都被2100多年前的这篇名为《货殖列传》的小作文所言中。

    那些著名的国外心理学理论,也不过就是在这篇小作文的基础上,提取一句话,进行深加工而已。

    可笑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业者,却要去漂亮国的拾人牙慧。

    投资人,更是不见牙慧,不撒鹰。

    没想到,只是想做一条酸菜鱼而已,竟然让马骥愣神了许久,直到卖家将片好的鱼交给他。

    马骥才收回思绪。

    买完鱼之后,马骥又来到了牛羊肉区。

    既然是庆祝,来点牛羊肉也是挺好的。

    他又买了一斤的羊肉,花了30块钱。

    在离开菜市场的时候,又在门口买了蒿家扒鸡。

    这才带上沉甸甸的东西,往家里骑。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30了。

    马志国由于过于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好长时间都没有睡着,当他睡着的时候,已经三点多了。

    听着房间里面传来的呼噜声,马骥知道,父亲马志国还在睡觉。

    马骥来到了厨房,开始烹饪起来。

    排骨用铁锅焯水,之后放到了高压锅里,倒上酱油,开小火慢炖。

    将羊肉切片,撒上孜然,倒上酱油腌制,又扒了三头蒜,切片后留着备用。

    又做了一个凉拌西红柿,拍黄瓜。

    还煮了毛豆和花生,多放了一点盐,这样可以让滋味进去。

    弄完这些他看看表,再有半个小时5:30,母亲孙秀兰就回来了。

    马骥开始炒菜,第一个炒的就是孜然羊肉。

    倒上油,把羊肉放进去,听着羊肉滋滋的声音,闻着那香味,马骥又将蒜倒进去,炒好蒜爆羊肉。

    又按照水煮鱼料包的要求,将酸菜炒熟加入水,加入鱼骨;开锅之后又加鱼肉;一份香喷喷的酸菜鱼又做好了。

    马骥数了数,烧鸡、酸菜鱼、排骨、蒜爆羊肉、凉拌西红柿、拍黄瓜、水煮花生、水煮毛豆,正好8个菜,齐活。

    就在他刚刚做好饭的时候。

    大门传来了开锁声,孙秀兰也到家了。

    一直到这个时候,马志国的呼噜都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马骥分不清,父亲是高兴的,还是累的。

    就像爬泰山,最累的时候不是到达山顶的时候,而是下山,或者到家之后。

    心中憋着一股劲,人才不会累,但当那股劲松了,才会累的不想动弹。

    孙秀兰叫起了马志国。

    看到儿子下厨做出来的一桌美食,马志国和孙秀兰感到儿子终于长大了。

    “为什么没有买酒?”

    对。

    马骥故意没有买酒,因为他不知道马志国明天是不是还要去卖菜,如果卖菜的话,他不希望马志国喝酒。容易出现危险。

    “如果喝酒就明天不能去买菜,不喝酒明天才能去买菜。”

    夫妻俩没有拗过儿子的坚持。

    考虑到今天,非常高兴。

    最终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取得来个好兆头。

    天长地久,必须要有酒,孙秀兰又出门买回了酒。

    整整4瓶青岛啤酒,2块5毛钱一瓶,非常贵。

    只有过年才喝的酒,也是平时舍不得喝的,但是想到今天是个特殊的好日子。

    孙秀兰没有任何的犹豫就买了。

    一家人打开电视。

    大齐电视台的拉呱节目,小毛哥开始在电视里聊起了家长里短。

    父亲端起酒杯,要给儿子倒的时候,马骥接过酒瓶,给自己倒上。

    没有长辈给晚辈倒酒的道理。

    孙秀兰也拿了一瓶青岛啤酒倒了一杯。

    一家人整整齐齐,高高兴兴端起了酒杯,

    马志国说道:“今天高兴,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儿子考上了大学。

    虽然现在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还不好说,但是多拿钱咱也高兴。

    就吃这一顿丰盛的,庆祝庆祝。

    往后还得继续省吃俭用,毕竟三本要拿很多的钱。

    你每年一万块钱学费,还有生活费,都是要花钱的。”

    孙秀兰道:“今天这么好的日子,老马你不要谈这个。全家人一块喝一口。”

    正在这时,电视里小毛哥的声音传来。

    今年高考分数线已经公布,根据教育官方的消息,二本分数线550,三本录取分数5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