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从互联网创业开始 » 第56章 李红梅

第56章 李红梅

    原津浦铁路泉城站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曾登上清哗、桐济的建筑类教科书。

    也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是龙国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

    该站是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

    欧洲历史上流行最广、最具民俗性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泉城老火车站这座小小建筑中体现的非常全面。

    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

    在增添了曲线美的同时,又增加了车站的光亮度。

    很多到泉城游玩的旅客,下火车后,都会先在泉城火车站打卡拍照留念。

    马志国早上六点,就骑着摩托三轮车把马骥送到了火车站。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向乖巧的儿子,这次居然这么坚决的要去BJ旅游。

    据马骥说,从小到大的梦想是国内第一高等学府清北大学。

    虽然没有考上清北大学,但他想去瞻仰一下圣地。

    给整个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梦想是希望,梦想是灯塔,梦想支撑着每个人在漆黑的大海中找到幸福的港湾。

    也是支撑马志国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的默默付出,再苦再难也没有想过放弃。

    马志国曾经简单的以为,梦想并不遥远,后来才知道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梦想是这辈子都无法到达的彼岸。

    马骥这些天的表现,足以说明他是具备独立出行能力的。

    就连平时他们不敢踏足的烧烤店,马骥也能熟门熟路的带他们进去消费,没有一点怯场,一点也不像他们这个一般家庭能够培养出来的。

    况且马志国有马骥的电话,可以随时联络。

    只要带够钱,走遍天下也不怕。

    马志国给了马骥两千块钱后,放心的把他送来了火车站。

    马骥本来是不想受的,但是不受的话就会露馅,只能收下。

    要是个年轻貌美的大姑娘,马志国和孙秀兰还担心担心,一个18岁的大小伙子真的没有必要担心。

    马骥这几天来的表现非常让他们欣慰,在为人处事方面,甚至比马志国和孙秀兰还要老练。

    马骥才不是想去看什么清北?

    如果是上辈子,上高中的阶段,那时候谈到清北,有种朝圣的感觉。

    用清北激励自己好好学习,但是他已经过了那个岁数。

    清北毕业生的起点,肯定不是二线城市能比的。

    但能有几个人能考上清北呢?

    就跟很多人买彩票,中不了一等奖的道理一样。

    四十年的人生阅历让马骥知道,上清北,也不过是为了把生活过的更好一些。

    而过程都是多赚点钱,跟他现在做的一样。

    绿皮火车在咣当咣当的声音中,驶离了泉城市,马骥透过火车的窗户向外看去。。

    杨树的绿叶婆娑摇摆,成熟的麦田一片金黄,偶尔出现一片菜田,那颜色绿得像要滴下油来。

    有时路旁又出现几株果树,满树的果子正在蝉声中逐渐成熟。

    勤劳的人们必将在秋天收获累累硕果。

    中午吃了一袋儿华龙方便面和金锅火腿肠,马骥觉得很难吃,上辈子就没少吃。

    但是车厢里的人,却觉得马骥很时尚。

    现在这个时候,方便面火腿肠可是一件奢侈品。

    经过六个小时的行驶,绿皮火车终于到了燕京站,马骥随着人群下了火车,走出站口,已经是下午2点了。

    马骥打上出租车。

    这个时候没有地图导航,他也不想问路,那会耽误很多时间。

    事情太多了,他不知道还要停留多久,当然越快越好。

    马骥给父母承诺,看看清北就回家,想来最多也就待两天的时间。

    燕京房管大厅的人气要比泉城好很多。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有了钱都想落户燕京。

    这是龙国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文化娱乐,都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自豪。

    估计只是来到房管大厅的门口。就已经有数位中介人员走了过来。

    很多的中介都会聚集在房管大厅门口,马骥一走近,就围过来很多人。

    “先生要买房吗?”

    “先生,我手里有很多优质房源。”

    “先生,四合院考虑下吗?价格优惠。”

    马骥眼神一亮,对推销四合院的中年妇女道:“四合院怎么卖?现在均价多少?”

    马骥不会忘记,四合院才是未来20年燕京涨幅最大的房产。

    再过一年,默多克就要为邓文迪花了1000多万在燕京买了套四合院。

    也不知道他现在的200万够不够买套四合院的。

    不过四合院也是有贵有贱的。

    默多克肯定是买的最贵的四合院,马骥不需要那么顶级的。

    “你这都有什么价位的四合院?”

    看到顾客选择了那卖四合院的李红梅,其他人纷纷散去。

    李红梅拦下了客户,这才开始打量起这位客户来。

    衣着极其普通,甚至有点廉价,还有那双3521布鞋,透漏出来的是寒酸。

    李红梅感觉这个客户不像能买的起四合院的样子。

    但是想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就给马骥介绍了起来。

    “我看先生你是外地来的吧?”

    马骥知道他嘴里没有京腔,所以被人听出来也不意外。

    “啊,没错。父母让我过来先打个前站。有合适的他们就带钱过来。”

    李红梅的内心又凉了半截。

    “燕京的四合院现在比楼房的价格略低一点,但也低不了太多。”

    马骥诧异道:“四合院怎么可能比楼房价格低呢?”

    “现在的人更喜欢住楼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四合院没有冲水马桶,这个你能接受吗?

    如果想在家里上厕所,就必须要自制一些化粪池等下水设备。

    而且也没有天然气管道,只能用煤气罐。

    最小的四合院的建筑面积都得50平,使用面积也就四十平,报价25万呢?”

    这些都是小事,有钱都能解决。

    马骥感到奇怪,怎么听起来,四合院哪哪都不方便,未来的有钱人都是傻子吗?

    把四合院的价格炒的那么高?

    很快,马骥琢磨过来,这个女中介八成是看自己穿着寒酸,成交不了。

    就想结束这次谈话,继续等待新客去。

    看来以后出门谈生意,还是得穿着体面点才行,至少不能穿着这么低调。

    容易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四合院就没有什么优点吗?”

    李红梅终于正视起了眼前这个年轻人,因为他并没有因为25万的天价而面露难色。

    并决定好好为他介绍下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