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五十章 府试放榜

第五十章 府试放榜

    次日一早,林川睡舒服了就起床,例行晨练,然后吃早饭。

    吃完早饭,林潭嚷嚷着要林达带着几人去逛街,说是这些天考试累傻了,要好好放松一下身心。

    段大舅和大舅母夫妻俩想一想,府试考完,让孩子们都出去放松一下也可,现在他们就等府试放榜,也没啥别的要紧事。

    于是趁着休沐,段大舅让人去叫上刘志刘伯远,两人充当了孩子头,带着八个小子来到了真义府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茶楼。

    段大舅道:“人人都说白天这茶楼里读书人最多。我带你们去见识见识读书人。”

    刘伯远哈哈大笑,调侃着对林川几个小子道:“我小时候最喜欢在这里听读书人谈雄心壮志,为国为民的侠义理想。”

    段大舅闻言差点想翻白眼,内心很是无语了,你小子一直都是这么天真,难怪会写话本。

    进了茶楼,这里确实作书生打扮的多,能来这里的家境都不错,一看这茶碗就比县里的还好看。

    白天,茶楼是读书人的社交场所,晚上,读书人的社交场所就换成了青楼,这白天、晚上总有一样适合客人的。

    一行人找了二张相邻空着的圆桌子坐下。小子们一桌,段大舅和刘伯远两大人一桌。

    段意在一群小子中年纪为长,又是地主,又是儿子…他张罗着点了二壶茶,二碟糕点,二碟盐豆。

    茶楼上午的客人并不多,但台上还是有个说书人在说书。

    林川对此还是挺好奇的,就竖着耳朵听,还别说,说书人倒是挺能说的,讲的是些侠义故事。

    此时正在讲的是少林寺武僧智救李世民并送他过黄河的故事。

    说书人讲完故事,读书人又开始议论纷纷。议论着议论着,不知不觉就被带偏了主题。

    “听说了吗,昨晚那个白面小郎君,嘿嘿…”

    “啊,你是说在春风楼与‘母老虎’为伴的那位?”

    “喂~到底是啥情况啊,麻烦兄台好生说来听听…”

    “呵,这昨夜有个小伙子因跟人打赌,结果又没钱付账,动静闹得还挺大的,被个年纪可当他母亲的老鸨好生调戏了一番后拉进了房里。

    早上的时候,春风楼的小丫鬟看到他从老鸨房间出来,神色还很慌张…”

    “我也听说了,这老鸨比他娘的年纪还大呢!俗话说:女人嘛,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

    “不对吧,昨晚我也在春风楼啊,我怎么没有碰见?”

    “你什么时辰走的啊?”

    “应该是亥时吧”

    “哦,你走早了,他们是下半夜的事情!”

    “听说还是个刚参加完府试的书生呢!”

    “啊,真的吗?”

    “真是有辱斯文,我等羞于与这等人为伍!”

    于是茶楼的读书人开始对这白面小书生进行了深刻批判。

    这边刘伯远吃了瓜后,笑眯眯的跟段大舅提议道:“段大兄,晚上咱俩去见识一下这老鸨如何?”

    段大舅正用茶盖撇着茶水的汽泡沫,闻言抬头轻飘飘瞥一眼对方挤眉弄眼的表情:“我看你也是想去与虎为伴不成?”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本公子晚上带你去见识一下春风楼姑娘们的风情,嘿嘿…咋样?”刘伯远笑的贱兮兮的模样。

    看了他这副欲弄鬼的样子,林川一脸黑线地扭头不欲看。

    除林潭懞乎乎的外,兄长们则是强压着总是欲向上翘的嘴角。

    “见识风情?不必了。我已经是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不能够干为老不羞的事情。

    风物嘛,你倒是可以带着我家的这帮小子在城里城外的去多多见识一下的。”

    刘伯远一脸可惜的说道:“行吧。那我明日上午带他们去逛一下真义庙,买点土特产。

    今儿晚上,咱俩带他们去春风楼听听小曲,让小子们都知道一下青楼是咋一回事,免得以后在外上当受骗。”

    段大舅望一眼窗外:“你就不怕长福回去告诉你娘子?”

    “呵,没事,下午回去让他多抄几遍千字文。他写字,写着写着就会忘记白日里的事情。”

    段大舅真的是没眼看,这家伙应该是个惯犯,难怪今日没让阿福跟着上楼来。

    于是,一行人听完说书,又吃过午饭,又到大街上逛了起来。

    林川和林潭买了些杏脯、米花糖,都先试吃了一下,还不错。

    最后,林川还在首饰铺子里看了看香包,准备临着回去时买几个送给奶奶、大伯娘以及未婚妻和她的家人。

    到了黄昏时分,刘伯远早早就拉着段大舅、领着八个臭小子直奔春风楼。

    这才刚进大门,林川就看到一个五十打底,满脸粉白的老鸨,这四十如虎,五十是个啥?

    只见她擎着把象牙作支骨的纨扇,风骚地摇着,扭着,笑盈盈地向他们这群人走来:

    “哟,刘老爷,好久不见!这位老爷和几位公子看着都眼生的很啊,是您的亲戚?都是进城考完了府试的吧!”

    刘伯远拿出个十两的银锭子递给了老鸨,打着哈哈的笑道:“老姐姐,准备一桌好酒菜,再叫两个会弹琵琶会吹箫的姑娘。”

    老鸨拿到银子,对光瞧了瞧,顿时笑眯了双眼,轻轻给刘伯远扇了二下,调笑道:“哎呀,看刘老爷点的…可算是有意思。

    这位老爷,还有这一二三…八位公子,快快请上楼,我这就去给安排上。”

    老鸨对刘伯远抛了个媚眼,方让龟奴带一行人到了二楼上的东厢房,环境尚算干净卫生,四周的装饰也透露出了一个雅字。

    没过多久,好酒好菜就送了进来,还有二个姑娘跟在后面。

    一个双手竖抱着琵琶,一个手里握支长箫,二人进屋来先报了艺名和雅号,又询问了一下要不要点曲目,得了“随便来”的回答后,她们就开始吹弹起来。

    听完一曲,刘伯远开始给林川几个讲古。

    “这自古有个俗语,说的是:男不拉二胡,女不弹琵琶。

    前朝,拉二胡的一般是贱籍,拉得好的也就是在戏班子里伴奏或者在白喜事上凑个角,混口饭吃。

    这弹琵琶,一般是官伎房或青楼女子弹唱,边弹边唱,弹得好的就为达官贵人卖艺不卖身,弹得一般的,就为嫖客弹,所以有良家女儿不弹琵琶之说。”

    林川听着,在心里点头,他知道这是唐代以后的看法。

    唐代之前以及到了民国后的现代,已没有了这个说法。

    这两样乐器陶冶情操,有爱好的人,闲暇也喜欢拉或弹两曲。

    讲完古,刘伯远让两个姑娘再奏一曲《春江水月》。

    林川见他一边喝酒,一边眯缝着双眼聆听,右手指还在空了的酒杯上一松一紧地捏。

    不知道他是在打节拍还是在意yin啥?

    “我每次在这琵琶声和箫声能找到丝丝灵感,所以才特别喜欢往青楼里钻。”

    这话让人听着也是颇觉无语以对,这是啥灵感啊?需要在青楼里才能找到!

    从春风楼出来,回到府里已是亥时末,段大舅喝得有点多,吆喝着让大舅母为刘伯远这个忘年交安排客房。

    而刘伯远也喝醉了,闹腾着不肯回府,被长福搀扶着到了段府。

    一路上,他都在嘟囔着说他没醉,要与贤兄再喝两壶。

    林川睡醒一觉起来解手,见他们那边的客房还亮着灯,还有长福在水盆里拧帕子的声音,估计刘伯远还在闹酒。

    “摊上个这样的男主人,长福和他家小姐也是运气不咋好!”

    感叹完,林川摇头,也不多理会,回房去倒头继续睡。

    次日朝早,刘伯远酒醒了大概感觉不好意思,没有吃早饭就带着长福匆匆忙忙地回去了。

    至于他回去会不会被娘子、老父亲收拾,只有天知地知和他身边的小厮知。

    又过了二日,刘伯远才让长福赶着牛车来接林川几兄弟去真义山上的庙里烧香拜道祖。

    林川见林海堂兄几人都烧了柱香,祈祷保佑他们的这次府试可以顺顺利利的过。

    他不信道也不信佛,本想不烧香的,可被林潭硬塞了一组香在手上。也只能点上插进大方鼎里。

    一行人溜达着欣赏完三清道祖像和整个道庙,金灿灿的。完全与戴黑帽着青衫的清贫道士的打扮为两个模样。

    林川在最高一层山上的老君殿前见到了一位老道士,嗯,长髯和青衣都在风中飘扬,整得一派仙风道骨的样子,也不知像不像传说中的张三丰那样有道行。

    刘伯远进了老君殿,又跪在神像前的蒲团上,手持三柱香,恭恭敬敬拜了拜,嘴里还念念有词。

    “弟子此生虽然没做什么大好事,但也没做什么大坏事,希望三清道尊帮忙与孔圣人的先生老子说几句好话。

    让弟子能够在八月秋闱试上顺顺利利的,千万别再分到了臭号或臭号附近。那可是要人命的啊!”

    林川听着看着,忍俊不禁,怕自己笑出声了,赶快离开大殿。到了外面,咧嘴,无声闷笑。

    这个刘伯远,三十岁多的大男人了,怎么还是个逗逼啊!这么个性格,能够教好林江么?

    一路爬山一路拜道祖,拜完过后,一行人又逛了附近的几重山,看着天色,估计着回城所需要的时间,便打算下山去了。

    山路上鸟语花香,苍松翠柏挺拔,青草植被葱翠,想着朝堂上的那些老大人,若是致仕了,人老了找这么大片的山林隐居下来也不错的嘛。

    转眼,就到了府试放榜的这一天,林川五兄弟早早的就起床,结伴来到了府衙公告处。

    他们几人来的还是有些晚了,这里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好几层的人。

    连林海这么高高壮壮的体格也挤不进去,他们无奈只能等人少些了再进去看!

    于是五兄弟远远的站到了马路边,也不去试着挤了,忽然,林川看到了县学时的袁弛,这人也来参加了府试,不过林川没上前去打招呼,毕竟人家也有同伴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