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七十六章 风光与累

第七十六章 风光与累

    农村办一场流水席,通常是个体力活,同时花费也不少。

    不过换来的却是热闹喜庆,以及一时无二的名声。

    更别说这次流水席还是在宗祠前举办的,更有不一般的意义。

    农村的酒,都是小作坊酿制的高粱酒或者红苕酒。

    醇香自然不及县城酒楼里的佳酿,度数也不是很高,但这丝毫不影响宾朋们的热情。

    宴席间,一桌桌的村民在热闹交谈,推杯换盏,气氛也烘托到了极致。

    而作为今日的主角,林川几兄弟自然也是光彩耀人。

    送走了两家有事忙的姻亲之家后,他们游走于各桌之间,招架着来自各桌的询问与夸耀。

    所幸今日的林潭等人已是今非昔比,应付这种场面,他们几个也显得游刃有余。

    忙碌了一整天,直到下午黄昏时的晚饭过后,宾朋方逐渐散去。

    乐了一天也累了一天的林家人才暂得空闲。

    他们接着又喊上几位族中婶娘嫂子一同收拾吃剩下的残羹剩饭。

    这些食物都不能浪费,不成样的残渣可以倒入泔水桶,喂给家里养的大黑猪。

    而备多了的菜,未曾端上桌,保留得还好,则都让林奶奶她们小心地收集起来,用于后续烹饪。

    不过这样的菜比较少,一次流水席下来,大家都是敞开了吃,几乎大多数菜品都被吃完,只有少数一些能够被后续利用。

    但几个大盆大桶里面,每道菜余一碗半碗的量,拼拼凑凑,总量倒也很可观。

    这时候,大姑、小姑,还有袁家的几个舅母,也都过来帮忙。

    大家一桌一桌的收拾,扫尾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里长也安排了一些村民帮忙收拾下桌椅板凳,将各家借调的餐具家具都归还到位。

    因为有月亮,直到近亥时,这场流水席的收尾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这次真是不好意思了,明明喊大家过来吃席的,结果还让你们忙活了半天。”

    等一切都收拾完毕,林奶奶对着一帮亲友们,面带歉意地说着。

    “嗐,亲家母说的哪里话,大家都是自家人,又都闲着,帮忙收拾一下算得了什么。”袁外婆和几个袁家舅母都挥挥手,完全不以为意。

    大姑小姑和她们的两个女儿也笑道:“是啊,外婆,您可别说见外的话。

    我们是一家血脉至亲,不用多说客气话。就算是普通邻居,有个什么事情还都要互相帮忙呢!”

    “哎呀,你们瞧我这嘴…人老了,不会说话,对不起了!”林奶奶自认说话欠妥,赶紧服了声软。

    林爷爷见状笑着圆道:“好了好了,大伙儿都别争了,这次呢确实要感谢大家,不过也听大家的,客气的话就不说了,走吧,咱们有什么话回屋去再好好唠唠!”

    “对,咱们回屋去再唠!”大姑林珊笑着附和。

    大姑父徐大雷今日的心情也特别好:“走走,我还想听一听侄儿们是怎么考中举人秀才的呢!”

    “就是,回屋去表弟得跟我们好好讲讲这一路的经过!”徐丽伸手扶着她娘,一边提醒人走慢点,看着点路况,一边起哄。

    对此,袁家外公和外婆两位老人也非常感兴趣,拉着林潭的手就往林家二房的院里走。

    李训导和杨训导,他们因县学那还有事,参加完流水席后已经提前告辞了。

    所以这次随林家人一起回去二房院子的,主要是林川的两个姑妈还有袁氏一家的几个妇人。

    袁家几个舅舅帮忙送还了餐桌那些,就直接回家去看屋。

    林氏本族同村人,这时候也不会凑热闹,他们累了二三天,所以借事情完了正好回家休息,也就没有随林潭他们到二房。

    林川、林达、林逑三兄弟要陪二舅聊天叙话,都没有到上房去。

    段二舅明日要回去府城,所以与三兄弟聊了几句话就睡了。

    本来,时辰也已经不早。大家都累的很。

    林川虽然能说会道,但他其实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并不喜欢这种热闹的团聚或聚餐一类的活动。

    任何形式的热闹带给他的都不是快乐,而是烦躁、身心皆累。

    当身心特别烦燥疲倦之时,林川躺在床上反而睡不着了。

    他听着从上房传出来的一系列动静,能想像出场景。

    林海他们三兄弟与几家亲戚一行人借着明亮的月光回到上房。

    接着各自找了个长板凳的空位置,就跟准备听大戏似的,围成两桌,听林江他们几个开摆。

    屋内是几盏昏黄的灯光,屋外是清凉如水一般温柔的月光。

    这样的夜晚,对于敏感多思的诗人来说,适宜对月独酌,写一写怀思千古的诗词。

    对于为农的林家亲友来说,他们一边吃着袁秀英特地拿出来的炒黄豆,一边兴致勃勃地听林江讲述起了此次院试的精彩经过…

    不亚于在茶楼听一场说书,有热热闹闹的红尘市井浅淡幸福,更有江湖不可测之的深沉向往。

    大小吴氏等人都不是第一次听讲院试经过了,但在林江讲述,林海、林潭偶尔补充之时,依旧听得津津有味。

    大致还是农村的娱乐活动太过匮乏了,一个故事哪怕已经听上了好几遍,也丝毫不觉得腻。

    还大有时听时新的意味,再加一些她们自己的想像,百听不厌。

    当林江从县试的经历说到院试的结果时,作为同考者的林海、林潭还时不时的讲上自己的几句经历和感想,让原本就新鲜的经过,变得更加高潮迭起。

    什么半夜起床差点摔跤,漆黑赶考头脑不清、什么临场散发搜俭过后像一个披毛鬼…

    还有当时他们那一排有人考试时拉肚子,拉软了腿被官差抬出去时又是如何凄惨狼狈等等…

    这些都让林江说得绘声绘色。

    再接着他又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起了一场场考试过后,特意仔细观察过的,场外家长们等待的焦急心理状态,以及考生们走出龙门时的各种形状情态…

    林大伯忍不住深深地看了唾沫乱飞的林江一眼,心说,这小子倒真有几分说书的潜力,莫不是他真打算以后去当说书先生?

    听听,这情景的烘托,各色人的身份描述,心理状态,皱眉、凝神、哭笑、欢言等等,现场气氛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直让人觉得不论是县试,府试还是院试,都是极难!

    用一句诗仙李白的诗概括:考试(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这让林大伯都怀疑自己当初是怎么考过的了。

    之后又说到中了秀才,县令派人来报喜时还送来了礼物和赏钱。

    这些…林江作为林家一脉相传的当事人,没有亲见,说得就不免有些含糊,但旁边有一个“炫夫心切”的当事妻子小吴氏,她在一旁一个劲的吹,听得大家连连惊呼。

    “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以买好多东西!”

    “可不是,今天才知道,读好了书居然可以挣这么多钱!”

    “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啊。”徐家二表哥和几个小辈连连惊呼。

    小姑家的小表妹赵薇更是大眼睛眨呀眨,白嫩嫩的精脸蛋上满是崇拜,向往。

    “我也想什么时候有十两银票揣荷包里。去买衫裙,也不用对比几家的价钱了。”

    徐姑父也有些动容,点点头鬓慨一句:“咱县上这胡县令是个办实事的好官。”

    袁家外婆他们听了遗憾,对林川又多了一些怨意:“三个外孙(甥)有这样读书挣钱的本事,可是他们居然听那个小屁娃的话,不与舅家表妹结亲。可惜了!”

    大姑和小姑听了与有荣焉,心下暗忖:“娘家几个侄儿都有一身本事,自己在夫家就无人敢欺!女儿嫁出去,男方家也不敢欺。”

    林潭三兄人迎着一双双赞许、佩服的目光,嗯,感觉不错。

    不过,一声声夸张的赞扬跟不要钱似的涌出来,让他们仨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谦虚归谦虚,虚荣心还是一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接下来,县试府试院试,林川这个小堂弟于三试勇夺府案首,林江也是一一道出其中精彩,中间当然少不了林潭一番捧哏般的渲染,听得大伙儿面露感慨。

    原来考个童生、秀才也是那么不容易,读书人果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就跟他们掐碗豆尖一样,只有长得最好的一撮,才会被掐走。

    林江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无论是林大伯还是林爷爷,都生怕他们提及了“府案首可提前锁定秀才”这一事。

    若是他们知道点,要提及,林大伯肯定会及时打断。

    这屋里面的人,可不尽是血脉至亲。

    林爷爷和林大伯都觉得应该闷声发财,不能透露的东西永远不能漏了嘴。

    潜规则的事……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若是贸然跟他们讲述了,难免会让人心生不平嫉妒。

    林大伯可不希望有人知道了风声出去败坏自己侄子的形象名声。

    读书人的形象和名声都很重要,不能有损。

    至于林爷爷林奶奶,考虑的则要朴素许多。

    他们牢记林川的告诫,即便已经占了便宜,也就别外传出去引来议论、不平、嫉妒。

    有些数人总有嫌人穷恨人富的丑陋心理。

    再说,做人始终要留点后路,永远别让人了解清楚底细。

    月上中夫,门外吹来的风,摇曳了灯火,也带了几分寒凉。

    时候不早了,一群人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座谈。

    另一边,袁家外婆与袁秀英和袁小梅睡一个屋子,将林大伯和袁外公赶去了林潭的房间住。

    顺便,林爷爷也将房间让给了两个女儿和外孙女,外孙媳妇。

    而林潭则准备带着两个姑父两个表哥半夜去敲林川房间的窗户。

    下午已经说好的,他们与林川挤一个房间的两张床。

    林川还没有睡着,听到了上房散场的动静,早已经打开堂屋门等着几个亲戚的。

    农村办席摆酒,近的亲戚朋友们一般都是回家去住。

    至于像林川大姑、小姑他们,因为路途遥远,来一趟不容易,所以一般会在亲戚家住一二晚。

    林家三房的三套房屋,面积还是不小的,床也够多。可以挤下那么多人。

    好在如今天气不是太冷,晚上两人同需盖一条被子即可。

    否则,同样的条件下还真是难以招待那么多人住宿,那就少不得要早早去对面镇上买盖的。

    至于袁外婆一家几妇人和一个老头子为何不回去,袁家离林家的距离不远,那就只有他们才能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