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七十八章 细说县学

第七十八章 细说县学

    新场县县学,位于县城北,是一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的较大建筑群。

    县学也叫黉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机构,同时它还兼顾祭祀功能,是一个集文庙与儒学教育为一体的特殊建筑群。

    一般各级黉学遵循“前庙后学”的格局,即前面是文庙,用于祭祀包括孔子在内的历史先贤、先儒;后面则是学宫,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场所。

    当然少数几个县因受地理限制,也有分左右布局的。新场县就是左右布置。

    因兼顾教学与祭祀,所以按形制,黉学就有学制和庙制两套班底。

    当林川几兄弟再回到新场县学宫时,还是不禁被眼前的朱红大门给震惊了一下。

    新场县学宫占地四十余亩,整体被墙所围,进大门后,右为学院校舍,左为文庙。

    正门为“棂星门”,乃是一扇颇具威仪的牌楼式斗拱木质大门,它既是文庙的正大门,同时也是学宫的正大门。

    棂星,就是文曲星、魁星的意思,以棂星门为正门,有着“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寓意。

    在棂星门边上,还有两扇小门,东为“圣域门”,西为“贤关门”。

    两门除了名字不同,功能上别无二致,无论从哪一门进入,都蕴含“贤者入圣域”的意思。

    当然,圣域门和贤关门多为摆设,真的有人来了,还是要走棂星门的。

    “小川,咱们这学宫的大门依旧气派如斯啊!”

    因王荣回家去了,余林川四兄弟并排站在学宫前久久凝视,一时间还是有些被震撼到了。

    与县学试院大门的威严气派不同,学宫的大门更多的是给人一种神圣的气息。

    要不怎么说是庙宇呢,形制上确实给人一种莫名神秘的气息。

    建筑风格这方面,林川现在所在的大清朝,继承于前朝大明。

    这里的大明与他前世的大明朝极为相似,似乎都喜欢在建筑风格中融入神秘元素的理念。

    就好比前世明朝紫禁城的奉天殿,其上部建筑几乎就占满了底下的全部基座,其臃肿庞大…

    整体看起来极不协调,不合林川的审美,远观就如一只卧在狭小台子上的巨大蛤蟆。

    如果从殿前的皇极门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充斥视野的臃肿怪兽。

    它十分臃肿庞大,甚至因为基座的狭小,反倒在观者的心中萦绕出一种极不符合比例的恐怖之感。

    这种视觉上的违和震撼,便让人由然而感,那是一种来自上苍的神秘压迫。

    相较而言,清朝重新修整的太和殿,变得典雅秀致。

    虽然仍旧使用原来的基座,但出于审美而缩小了上部建筑尺寸…

    使之看起来依旧那么威严,但却少了那种视觉上的别扭不适,以及带来的恐怖震撼。

    当然,相较而言,林川觉得明朝的奉天殿,更让人有那种对天地祖宗之敬畏感。

    两者产生压迫的源头不同,清朝的太和殿,威严源自于对皇权的畏惧,明朝的奉天殿,其巍峨就是一种人对上天的敬畏。

    眼前的棂星门,似乎也有着那么一丝丝不协调。

    但因为规模所限,倒是不会产生恐怖的压抑之感,只会让人觉得有种形制上的神圣感。

    “四位是新来报到的生员吗?”

    正当林川与兄长们正悠闲的领略学宫气派之时,一位年长他十几岁,一副秀才打扮的书生走了过来。

    其长相俊朗,风姿儒雅。

    “是的,我们四个正是为报到而来。”林江他们毫不迟疑,作揖回答道。

    那人斯文地笑了笑:“看你们的样子就是了。”

    说着也作了下揖,客气道:“在下姓王名朗,字景明,乃本县庠学弟子,增广生员,忝为庠学副学长,奉教谕之命,在此迎接新晋的生员。”

    “王朗?”三国王景兴?

    林川愣了愣,很快反应过来,忙随着兄长们拱手道:“原来是王学长,失敬失敬!”

    庠(xiang)学,即官办学院的意思,这才是其本名。

    好比林川几个是秀才,但无论是秀才还是茂才,都是流传民间的俗称,官方称呼为生员,但到底是哪里的生员呢?全称则是为庠学生员,简称庠生。

    而学长,也不是后世“低年级对高年级男生”的尊呼,而是负责协助教官管理生员学业的职务。

    由生员充任,有正学长与副学长。大致可以看作是前世读书时的班长和学习委员。

    只不过就林川所知,学长这一职务应该到了清末时才设立,没想到这个世界的大清朝,初期就有了这样的配置。

    可见,上层领导中有穿越者。

    “在下林江,字仲平。”

    “在下林逑,字仲德。”

    “在下林潭,字叔平。”

    “在下林川,字明德。”

    林潭和林川的字是前日林大伯为他们所取。

    已经成了秀才嘛,有字方便行走在外。

    “原来你就是林川明德,本次院试的案首,还是小三元,失敬失敬!”

    王朗是听过林川事迹的,三岁由其伯父开蒙,日日读书不辍。

    严格说起来,他于九月刚刚满过十二岁,可是已经是名满黔州的小三元了。

    这是天赋与勤奋并举成功的典型例子,小小年纪一进县学就是以“三试案首”的小三元身份强势到来,一下子就占去一个廪生名额。

    想到自己当初二十岁中试,不过以区区附生身份进来,努力了三年,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升到增生。

    不能想啊不能想,想来就实在让人心里难以不嫉妒啊!

    真是恨不能取而代之。

    心里满不是滋味地看一眼林氏四兄弟,不过,对于他们几兄弟而言,都可算是厚积薄发了。

    最少的,也是读了九年书的,对此,王朗还是有几分佩服的。

    接着王朗又看向林江和林潭,朝他们二兄弟笑道。

    “仲平、叔平,你们二兄弟用同一个字,想是你们的父亲希望你们一生平安平顺。”

    林江灿然笑道:“正是如此。不只是我们两兄弟,而且是我们三兄弟都用的‘平’字。”

    “对,我们大哥名海字伯平。父母亲希望我们仨平平安安。”林潭骄傲的补充一句。

    “父母的期望平凡而伟大,没有什么比平安更重要了!”林川也欣赏大伯的朴素心理。

    “哈哈哈,倒也不错。”王朗这一大笑,少了三分斯文,多了七分爽朗。

    “哎,光顾着聊天,忘了带你们进去了,几位请!”

    王朗轻轻一拍自己的脑门,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接着便带领四人进入学宫。

    穿过棂星门后,前方就有一个大水池。

    年初,林川他们几个在县学借读之时,看见那个水池便远远的绕开了。

    “这个水池就是‘泮池’,明日你们的入泮礼,需从这个池子上面的桥上走过,再到后面的大殿完成祭拜,就算正式成为庠学生员了。”

    尽管知道林氏几兄弟应该都懂得入泮之礼,王朗还是尽责的一路走,一路为他们介绍。

    当然此时,他们没有从泮池上面的桥上走过,而是从边上绕了过去。

    林川几人好奇地首次往泮池中看去,发现就是个普通的大池子而已,中间倒是有些残荷茎叶,似乎还有鲤鱼和乌龟居于浅浅的水下。

    这跟寺庙里的功德池挺像。

    林川也看不出来别的名堂。

    过了泮池,前面就是一条长长的甬道。

    童生们借读的学舍就在甬道右手方的长廊外。

    “甬道两旁的长廊,东廊为更衣所,用于存放祭祀所用礼服,也作为祭典时更换衣物之用。

    西廊则为收发所,是用来接收学宫内外的信笺、公文以及其它文书等往来。

    以后你们对外若有书信需要寄收,也都可以寄到这里。”

    王朗事无巨细,详细地介绍,接着穿过甬道,三人来到一个比棂星门还要大上许多的门。

    足足五间房子那么大,有八根大柱子支撑。

    “此门名为戟门,乃是文庙大门,又名大成门。

    门后面就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和东西两庑。

    现在文庙关闭着,我们暂时就不进去了。”

    “两位这边请,我们从边上绕过,去那一面的学宫。”

    说着,王朗学长又带着林川他们从文庙边上绕过去,来到了文庙左面的学宫。

    在前行的途中,王朗告诉了林川他们学宫的基础配置。

    目前县学学宫,共设有教谕一人、训导两人,此三人为县学的主要负责人。

    另配有若干个不同课业的助教予以辅助。

    当然,总体的教员队伍最多得控制在十人左右。

    虽然如今原则上学宫的事务不受地方官管辖,直接隶属于学政。

    但实际上,县令对学宫也有管辖义务,起码要给予财政支持,所以,彼此的关系比较微妙。

    此外还包括一些辅助人员,如斗级三名、库子二名、膳夫四名、门子三名、斋夫六名、射圃亭门子一名,共计十九名。

    这么看来,学宫这边的编制差不多是二十九人的样子。

    其中具有教学义务的教员就是最多时十人,管理着整个学宫满员时的二十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以及六十来名附生。

    现在县学共有多少生员?

    林川表示,不知道确切的,估计是五六十个!

    但有一半多为附生,也多是前朝遗留下来的生员,四五十岁的老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