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完成乡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完成乡试

    林川和林大伯、林潭、三个同窗,经过养精蓄锐之后,又于八月十一这一天申时再次走进了贡院。

    这第二场,他们不换号房,依旧是“甲字号”,离号门比较近,林川很是满意,比位处中间的,味道稍微淡一些。

    这第二场的正场是在八月十二日,内容是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任选一道,判语五条。

    这第二场就是考验考生是否具备了做官的基本能力。

    第一题,论一道:“圣王必以其欲从天下之心。”

    这句话是出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陆贽又上疏,其略曰:“臣闻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

    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

    是以古先圣王必以其欲从天下之心,而不敢天下之人从其欲。”

    原文大概的意思是,陆贽又上疏德宗,内容大致是说:“臣听说立国的根本,在于获得民众的拥戴,而要想获得民众的拥戴,又在于洞察民情。……君王的治国之道好比船,天下民情好比水。

    船顺着水道就能够浮行,横冲直撞就会翻沉;君王的治道深得民情就能稳固国基,违背民情就有危险。

    所以古圣先王都以个人的好恶顺应民心,而从不敢让天下人顺从他个人的私欲。”

    所以,圣王是没有私欲的吗?

    肯定不是,但圣王会以天下之欲为欲。

    若是不以天下欲为欲而以其私欲为欲而纵,则百姓之声不得听,百姓之苦不得伸……终致国不得长治久安!

    林川理清了思路,开始认真答了起来。

    第二题,诏、诰、表,“拟汉令司隶刺史岁考长吏……”

    现在的文书都有固定的格式,写起来也不难。

    林川今天答题很是顺利,只要格式准确,表达严谨无误,就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题,判语五条“悬带关防牌面”是指凡朝参文武官,及内官,悬带牙牌铁牌,厨子校尉入内……如有遗失,官罚钞二十贯等。

    “宿卫人兵仗”凡宿卫人,兵仗不离身。违者,笞四十等。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刑律,因此林川答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第二场的考试并不难,但熬人的始终是环境。

    第一天,林川过的还可以,但到了第二天,大家都在号房内开了大,味道就渐渐重了起来。

    不仅仅是臭了,挥发出来的氨味已经有些辣眼睛。

    因为下雨,屋顶有点漏,林川带的油布用来遮了屋顶,没能够密封痰盂。

    就害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偏偏出现这样的情况。

    鼻孔塞了二条艾绒条,还是感觉不好过。让林川没胃口吃东西。

    为了转移注意力,只能沉浸在专注答题之中。

    林川提前半天把所有的内容写完,认真检查了一遍没有什么问题后,就闭着眼睛开始睡觉。

    尽管三天两夜确实是不好熬,但他还是没打算提前交卷。

    这几天因为下雨,天气更凉了一些,已经有好几个考生,因为吃不好睡不好,身体熬不住,生病被抬走。

    就算被抬走,但是不到时间开大门,也没被抬出考场,只是被送到一个院子里。

    那里有提前请过来的大夫给考生看病,喂药丸子。

    但是也有一些病了还不想放弃的考生,硬扛,都顾不得风寒能要人命这回事了。

    听说每年科考,好像都有考生因为各种原因死掉。

    林川能够熬住,是多亏了林家的家长舍得给孩子吃。

    在吃穿上,林家人穿可以穿破烂一些,但吃得吃饱,吃好一些,不能亏着了身体。

    再有,十几年来,林川一直有注意早起晨练。

    他的身体算好的,但是这二场考试下来,也开始感觉身心疲惫。

    随着考试终了的锣声响起,差役收完卷子,考生们的这二场考试终于是结束了。

    虽然题不难,但是等在贡院门口的考生们表情也不见多少轻松,气氛依旧显得那么沉闷。

    也不知道是下雨天的原因,还是人的心情压抑。

    走出考场,林川长呼一口气,终于感觉活过来了。

    外面的这空气可比考场内的要清新多了。

    转眼,林川看到了右侧出来的陈有良和秃脑门吕秀才两人。

    陈有良精神疲惫,脸色灰暗,想对林川笑一下,笑没成形。

    两人目光交汇,只互相点了一下头,算是为不失礼而打过招呼。

    陈有良身后的秃秀才状态就很不好了,篷头垢面,衣服更是乱糟糟的又皱又脏。

    见他看一眼自己又挪开眼睛,假装没看到,林川也懒得看他的冷脸,不打招呼就不打招呼。

    林川转头就穿过人群,寻找林家派来接人的马车,没注意看到身后,秃秀才透过凌乱的头发射向他的阴郁目光。

    林小兵、李贵已经在考场外等了许久,看到林川几人的身影,就立马上前接过他们手里的考篮。

    林小兵扶了上马车的林川一把,关切问道:“三少爷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不舒服?

    咱们先回去,还是等一等大老爷和堂少爷?”

    “我没什么事,不用担心,就是有点累了!”

    林川答完林小兵前面的关心后又问:“今天你们只赶了这辆马车过来吗?”

    “是!”林小兵答着话,注意了一下李贵扶着的吕秀才。

    转头看见了出来的林大柱和林潭,赶忙笑着过去扶人,且大声回答林川道。

    “大老爷和堂少爷也出来了,不用等了。”

    林川探头看看林大伯父子,见他们也只是有一些疲惫,走近来身上也都是一股味儿,别的没啥事。

    便挪位子让林大伯、林潭父子赶紧上车,只想赶紧回家去洗澡,好好睡一觉。

    林大伯也肯定是累了,没力气说话招呼人。

    回到家,段淑坤看几人的脸色都不好了,便先让大夫给几个人诊脉,确定了没有什么问题,才让漱口喝碗鸡蛋甜汤,再洗澡。

    中年大夫风风火火诊完脉,风风火火离开。这几天,医堂里的生意很好,他还有几家要赶。

    若不是林家提前给了钱预约好的,真不一定能请到大夫。

    林川洗澡洗头过后,闭眼任段淑坤帮他擦头发,晚饭没再吃就倒头先睡了。

    段淑坤看着小儿子一秒起鼾,失笑地赶了赶帐内的蚊子,放下蚊帐,让儿子睡。

    一夜无梦,林川醒了之后感到神清气爽,洗漱后到了正院,他娘早就在餐桌边等着他,见他到了,先给他盛了一碗白粥。

    “来,小川,先暖暖胃,早饭不宜吃油腻的,等中午吃鱼。”段淑坤盛好粥,又帮林川剥鸡蛋。

    “行啊,娘,我吃什么都行,不挑食!您自己吃吧,不用替我剥鸡蛋。”

    “我帮你剥,剥鸡蛋又不多少费力。”

    林川也不坚持,边随意点头,边问:“爹呢?他们驻军过中秋时放假不?”

    “放的。”段淑坤端着碗,小口小口的喝着粥,还仔细看林川的脸色。

    “你这睡了一个饱觉,脸色立马就好看了!”

    “嗯,睡不好比较熬人!”林川点头。

    “娘你没出去街上溜达溜达?就在家里给我们准备吃的?”

    “街上有啥子好溜达的,湿浇浇的。”段淑坤看了看窗外,又笑道:“买菜也有李贵和他屋头的帮忙。我也没做啥子事情!”

    看他娘这个模样,林川还能说些啥,二辈子都有好父母,让他感到窝心幸福。

    前世的母亲也是不爱逛街,爱收拾家里,爱给女儿弄各种吃的。

    好好睡了一晚,吃了三顿,不等在家多待,第三场考试的入场时间又到了,照例还是要经过仔细搜身之后才能够进考场。

    这第三场在整个考试中,是与第一场同样重要的。

    因为难得有第二场让大家感觉简单的题目,来缓解了一下考生们紧张焦躁的情绪。

    林川感觉这笫三场入场时,考生们的心情还很不错的样子。

    进了号房,林川放空心思,自己出门前已经在家里解决了大事,希望今晚好好睡觉,明后二天给自己的乡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三场,为策论五道,主要考察的是各位考生对于治国安邦牧民的见解,算是初步考察主政能力。

    这第一题“创业以武,守成以文,兵农一致,文武同方,其用果有异乎……”

    前面一段大篇幅的歌功颂德,然后开始说出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天气无常,灾害频频,人多告饥,流徙之余又化为寇贼,民患未除……”问有何对策。

    第一道策论题尤其重要,林川思考了一会儿,才动笔开写。

    还是要先夸开国君主和二三代人君的努力、功德;

    再以天文地理知识解释了一下天气无常、灾害频频的原因;

    最后提对策,从兵农两方面入手,对策尽量合情合理合时宜。

    策论题,每题五百字以上。

    等林川将五道策论题的答案全部都在草稿纸上答完,已经是八月十五日的晚上。

    八月十五中秋夜,没有下雨,也没有月亮。

    林川躺在狭窄的木板床上,目光穿过瓦顶,望向不知名虚空处。

    心里好像想了许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想。

    他再一次觉得,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为人,有时不是幸事!

    八月十六日,林川仔细修改过后将答题工整誊写到卷子上,又是一整日时间。

    八月十七日早上巳时,这第三场考试开始第一次放牌。

    林川检查过后没有问题,便第一波交卷。

    当然,如果考生还没有答完誊完,依旧是可以选择在下午酉时最后再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