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元宇宙:惊蛰之战苏醒人类 » 第26章 物理学盛会

第26章 物理学盛会

    元宇宙,公元2093年(15年后),银河太阳系,地球,中国,科华大学所在城市;

    镁灯闪烁,媒体蜂拥,大腕云集,非娱乐盛会,也不是影视颁奖。

    民众们已不再过度娱乐,目光焦点,更多关注体育、科技和社会贡献。

    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经济和文化的焦点。

    第24届世界物理大会,在科华大学报告厅隆重开幕。

    四年一度的科学盛会,云集各地学界大咖大神。盛会为期三天,交流学术、评奖研讨,攻关克难,达成合作。

    从第22届开始,该项盛会,每年都由中国举办。

    盛会将颁发多个奖项包括,有天体物理的“祖冲之”奖;

    物理贡献“三钱”奖,评选出三个物理科学突出贡献的奖,包括“钱学森”奖、“钱三强”奖、“钱伟长”奖;

    理论物理“杨振宁”奖;

    实验物理“胡刚复”奖;

    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方面“王淦昌”奖;

    原子分子方面“饶毓泰”奖;

    凝聚态方面“叶企孙”奖;

    原子核物理方面吴有训奖;

    物理科研先驱“吴大猷”奖,相当于学术开宗立派的大奖。

    诺贝尔更严谨,先驱奖更脑洞,两奖比肩。

    科学发展到此,若仍按部就班,怎突破瓶颈。

    人类理论科学仿佛被神秘的力量阻挠,对宇宙的本质,更是一无所知。

    大会的主旨,就是先脑洞,后严谨,先迈出探索的脚步,后找到问题的本质。每年奖项评选,都是科学的热点和学术风向标。

    以上各物理学奖,是中国科技奖的重要部分,也是世界物理学界的重要奖项,与诺贝尔奖,已可并驾齐驱。

    大会男主持,是剑桥大学年轻教授布雷克,曾获诺奖提名,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常年在中国,女主持是科技频道的主播。

    所有的盛会,都不白办,一个不赚钱的活动,不是一个好商业。

    盛会被包装为收视节目,挖掘出诸多商机。

    聚光灯下,主持一唱一和,来宾响亮的名字,更增添收视率和网络关注度。

    奖项陆续颁布,会议气氛热烈。

    此次大会还有个议题,几年前大会总部收到匿名的研究成果,名为弥漫体理论,引起广泛关注。

    上一届大会,公布出此项研究,由于该课题属于阶段成果,又是过去的研究。大会邀请各界对该研究公布在主题墙上,所有参会人员,认为该研究是新领域的突破,学家突然对此兴趣盎然。

    几位著名学者,公布出学界最新的探索方向,供大家探讨。其中关于广义相对论、暗能量、暗物质、四大力统一理论、宇宙空间膨胀、量子纠缠、黑洞白洞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此领域都是大奖有力争夺者。

    首日大会结束,大部分奖项已评选颁布,宇宙空间膨胀理论,暗物质理论,已然成为焦点。

    弥漫体方程组,上届大会定为探索课题,是大会主席团确定的。四年下来没有进展,大多学术团体,尝试后,均以失败告终。

    现在世界的科研力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规科研机构,各国研究院、实验室等,主要面向理论研究;

    第二类是企业科研机构,主要偏向应用科学,由市场驱动;

    第三类是社会自发的科研团体和团队,主要是不在国家体系内,也不以市场为目的,经费来源于各类捐助。

    三类力量的代表,却突然看好这个理论。

    上一届大会提议,鉴于第三类社会团体的力量,正在蓬勃兴起,将弥漫体的论文和方程组,公布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科学界来研究,群策群力。

    大会主席征求会议首席专家团的意见,首席代表主席团说,当前的理论体系已经感走到尽头,从最基本的理论说起,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在强相互作用力下,结合在一起,传递强力的是胶子。宇宙四大基本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已经统一,只有引力还未做出解释。

    弥漫体的理论提出的设想是全面的,而且理论体系完整,只是方程组和实验没有完成。特别是对引力是由弥漫体塌陷引起,做出了重要论述。其中还有方程,证明光是弥漫体的涟漪,弥漫体有粒子和能量的双重特性,因此光才具有波粒二象性。光速每秒30万公里,是由于能量在弥漫体的能量间隔引起的。

    这种全新的理论体系,主席团和各大学派,都极为关注,大会后期的目光,聚焦于此,随着方程和论文的公布,讨论迎来一个高潮。

    次日的大会,主要是各大学者登台演讲,各大学派公布近期的研究成果,各科研团体,相互交流合作,互通有无。

    当天大会较为枯燥,没有学术基础者,大多在现场打瞌睡。

    主持人为调节气氛,托起收视率,增设场内外互动抽奖环节,所抽奖品多为赞助商广告产品。

    弥漫体线上讨论激烈热闹,现场和网上也有试算和推演。

    主题墙左边屏,是在线试算,场内外学者,将自己四年的研究,公布上传。

    主题墙的右屏,是在线讨论区,未参与研究的,在此交流心得。

    线上交流互动,从昨天大会开幕,便讨论激烈,可试算部分,却进展寥寥。

    次日会议结束,弥漫体理论,依旧毫无进展。

    主办媒体,鉴于找到热点,为提高收视率,继续运用媒体手段,来炒作烘托弥漫体题材。一时间,成为了物理学界的最新热点。

    大会第三天,更多奖项颁布,就几年来,物理学界突出贡献,加以提名表彰。

    之后是推动学术合作,几大实验室就研究课题,达成签约合作。

    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是最早表达与中科院签约合作的。

    欧洲LHC也与中科院签订了课题合作,LBL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动邀请中国科学家,解决难题。

    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下了中国科学团队的研究任务。

    此次盛会,各大实验室,开诚布公合作签约,成为一大看点。

    贝尔实验室、德国帝国技术物理研究室,也签订了合作协议。各大研究团体之间,研究团队与实验室,也签订大量合作协议,科学界一片生机勃勃,此次签约数量,是上一届的2.5倍。

    世界各大资本和财团,中国的实力企业,分别与几大实验室,签订了长期赞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