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元宇宙:惊蛰之战苏醒人类 » 第29章 藏经阁遗篇1

第29章 藏经阁遗篇1

    校工出了报告厅,穿过占地千亩的新校区,这里投资数十亿,各类校舍场馆一应俱全,设施先进,造型美观,成为教学一流和基础设施一流的重点大学。

    几十年来,先后培育出多位院士,物理学奖得主举不胜举。

    而老校区,历史悠久,建筑古朴,与新校区隔河相望。

    老校区原计划与房产商合作建成小区,只因校区内有古建筑,属近代文物,只能保护,不能拆迁。据说还有某风水原因,不可动土。图书馆、美术馆和老校舍,只能保持原样,师生全部搬去新校区。

    老校区背靠瞰秀山,几十年前,三栋教职工宿舍楼,盖于山腰。当年能住楼房,也是知识分子待遇。如今这里已人去楼空,虽未残垣断壁、破败不堪,却也是墙皮凋落,砖瓦不全。

    新校区多栋教职工楼拔地而起,教职工早已迁入新校区,留下这几栋旧楼,似让人追忆,老校区往日的景象。

    三栋筒楼沿山而建,背靠小山。从筒楼沿缓坡而下,两侧的古木上,叶子稀疏,真可谓是“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下了缓坡又是竹林,竹叶蔽日,碎石小陌从中穿过。石桌石凳,多为晨习者之坐,而如今人迹罕至。

    穿碎石路,出绿竹林,又见树林和齐腰灌木,早无人打理,地上的野草竟长得郁郁葱葱。又是“垂杨密密拂行装,芳草萋萋碍行路。”

    几朵似开非开的花,寂寞的杵在花坛草丛里,孤独却不含蓄,这里人迹罕至,“惟有幽人自来去。”

    走过花坛,一栋拆除的建筑,残砖断瓦,墙基柱础,早已被雨水冲刷,失去原貌。

    当年的小楼,为研究生校舍,现已废弃。开发商拆罢,还未及装运砖瓦,便被叫停,留下残垣,大煞风景。

    绕过残垣,进入一个围院,抬头便见两栋建筑,土木结构、风格古朴,墙皮斑斑剥落,青苔自墙基爬上。楼檐处,一栋写着图书馆,另一栋写着美术馆。

    两栋建筑,均为著名建筑学家,设计建造,所谓近代文物,莫敢拆损。

    如今大学,已是全数字时代,新校区图书馆,早已多媒体化。几十年前的纸质书籍教材,像收藏古董一般,都存于此馆,扔掉败家,搬入新馆,无人借阅。

    老图书馆的院墙两侧,仍有几棵老树,还开着花,却是“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推开图书馆的双扇木门,三五个老旧的摄像头,几个独立烟感报警器,成了唯一的技术手段。除此之外,还留有一位校工,守着不能变卖、更不能销毁图书。

    顺主梯到二楼,左右分别是两个图书室,左理右文。二楼左手理科,地理、生物、化学,三楼左手理科,写着物理、数学。

    进入图书室,一股书香,伴着霉味,扑面而来。木质书架,排列整齐,望不到头,书架用塑膜封住,防止水气灰尘。

    再朝里走,一阵嗡嗡声传来,自动扫地机,从角落里钻出,每天定时工作,代替了保洁员。

    三楼最里的一列书架,没有封薄膜,所有高深的物理书籍和期刊,都在这里,书架落有一层薄灰,每本书的不同位置,都插着书签。

    来到图书馆顶层的阁间,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旧木床上,床铺靠墙,从头到尾,整齐摆放着书籍。

    阁间不大,校工正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就是在这个阁楼里,他阅尽书籍,钻研科学。

    15年前,母亲改嫁,父亲离世,他原本成绩优异,却由于生病,耽误了高考。班主任老师对此十分惋惜,后在其母的帮助下,科华大学便留其做了校工。

    校工主要是打扫教室卫生,给拖地机器人设置工作计划。期间他几乎听遍了所有物理和数学名师的课程。老师在教室里讲,他边清洁,边听讲,两不耽误。

    一个没有大学上的人,却比有学上的,更勤奋刻苦,更珍惜学习。

    校工坐在电脑前,回顾上午的举动,他认为自己做的没错。弥漫体学说,不允许别人亵渎。

    龟岛是军火商,是***,赶走他没错。只可惜自己也推出一组方程,研究遇到了障碍,需要找到突破点。

    想到这里,他立刻起来,趿着拖鞋,冲到三楼的书架旁。他记得有个数学算法的书,相当复杂,也许能派上用处。

    他爬上梯子,在最上一层找到了,又是很多冷门方程,大多都不知道其物理意义。

    发黄的书页,却少有折痕,很少被翻阅。他逐页翻着,突然发现一串手写注释,他仔细研究,越看注释,越觉字迹眼熟。翻到借阅卡上的名字,竟写着“叶悠然”,原来是父亲的注释。

    叶双恒仿佛是见到了父亲的遗物一般,不禁泪目,双手捧书,心潮难平,再看笔记,却从书里掉出一片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个方程,他认真将方程腾抄,恍然大悟。

    15年前的那晚,父亲在他手里,悄悄的他写下一个方程。他当时只是记住,却不曾理解,此时借着注释,才将两者联系起来,这就是方程的关键。

    十年前他靠自学和偷听,学完本科到博士所有课程,除了没有毕业证外,他具备博士的水平。

    他是要学知识,虽没有大学上,他却有自己的办法,一样达到了目的。

    眼前的笔记,将帮他逾越障碍,冥冥之中,还是父亲在帮他。

    回到阁间,飞快的补全方程,至此八大方程,有叶悠然搞出的第一个,被命名为“弥漫体第一方程”,叫“叶氏方程”。

    叶双恒多年研究,也完成了一个,他命名为“修慎方程”,以纪念自己的祖父,算是“弥漫体第二方程”,现在还差六个。

    再看纸片最下方,还有一行数学题,笔迹是父亲的,他算了几遍,果然得到了几组整数。

    可是这几组整数,又代表什么呢。

    年轻人反复看着这几组整数,3、1、6、9、4、7;2、1、7、7、5、9,……,这样的数组还有很多。

    他拿起书翻了又翻,没有头绪。

    以他的智商,他很快他想到数组,是书在图书馆里的精确位置。

    父亲是在将自己的研究,寄托给某个人,他有种没有愧对父亲在天之灵。

    3、1、6、9、4、7,代表3楼1室(左手理科图书室是1号)6列第9个书架4层的第7本书,他顺利按规律取到,一共是16本。

    他打开书,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任何线索,没笔记,也没父亲的借阅记录,更没夹纸条。

    望着这摞书,他又陷入一筹莫展。

    问题出在哪里,难道不是书的坐标,如果不是,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