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尊是怎样炼成的! » 第二十五章:玄神余孽!

第二十五章:玄神余孽!

    “所以,你知道师父先前为什么要瞒着你了?”

    叶真顿时就有些无语。

    何止知道,简直太知道了好咩!

    九品道童的另一个要求,就是熟读经义。

    原主看过的大部分道书之中,都对这玄神道大加批判,对玄神道的来龙去脉,最终下场等,大书特书,以为后来者戒。

    是以,叶真自然知道玄神道是个什么性质?

    说白了,这玄神道,就是道门里的二五仔,当年造反未遂的存在。

    不,比还要这个严重。造反的同时,还要加上勾结外敌。

    这玄神道的具体来龙去脉,还得从三百年说起。

    三百多年前,道门的风气,远不如现在,甚是腐败。

    这个腐败风气,主要体现在吸纳新血,招受新弟子上。

    按照规矩来说,招新本来是全国选拔,在各地的适龄孩童中,测试选拔,挑选那些有修道天赋的孩子,授予道箓,收入道门。

    这个选拔制度,开始还执行得不错。但是……

    道人也是人。是人就都有私心!

    慢慢的,就由公开选拔。渐变成了以师徒模式和家族模式为主的垄断世袭制,这种各地甄别选拔,就变成了走过场,名额多是内定。

    这就使得阶级固化,底层再难有出头之日。

    还有一些道士,爬上中高层,取得一定地位后,对于没有多少资质、德行的子女,亲厚门人弟子之类,也私相授受,直接授以道箓。

    这就使得整个道门,鱼龙混杂,道人的整体素质,断崖式的下降。

    其中德行不够之辈,穷奢极欲,欺男霸女,鱼肉百姓,横行不法之事。也不鲜见。使得民众对道门怨气颇深。

    当时的九州,有句俗话,叫老子通神,儿真人。老子真人,儿炼师。

    说的,就是这种道门九品道士制度,处于垄断的情况。

    普通人上进无门,彻底沦为了底层。就算祖坟冒烟,侥幸加入到道门。

    但寒门道士,不加入大家族,或者师徒派系。也是升迁困难,因此而离心离德者,也不在少数。

    之前,就有一位出身寒门出身的道人,好不容易修到天师境界,因与一位家族出身的天师争位失败,就愤而出走,自行占据冀州道宫分部,宣布与玄天道宫决裂,另开一脉。

    玄天道宫的通神老怪,上门征伐,不想这寇道人惊才绝艳,道宫的通神老怪,竟不能胜。

    寇道人就此立足脚跟,占据冀豫二州。与玄天道宫分庭抗礼,世人称为玄天北道。

    至此,道门分裂为南北两道。

    寇道人鉴于因出身寒门,之前饱受家族修士打压,是故对当时道门的腐败风气,深恶痛绝。几次下辣手整顿。

    所以北玄天道风气为之一新。

    而南玄天道,则是腐败如故,丝毫没有吸取寇道人愤而出走,自立门户,占据两州的教训。

    若是正常历史位面,百姓过不下去了,还会揭竿而起,但道法显圣的世界。南玄天道还有两个通神境老怪、与五六个天师,十余羽士。

    话说上三品道士,都行走的核武器,一人成军的角色,镇压得住局势。所以腐败如故,半点没有吸取教训。

    这种垄断式的制度,若是没有外敌,自然是万古千秋。

    但西边的泰西大陆,信仰一统,尽归于光明神。

    光明教廷,为了传播神的荣光,便瞄上了玄天九州这块疆域广阔,生民亿万的大肥肉。

    组织起传道团,大举进入九州,来传播光明之主的荣光。

    有外来者到自家碗里抢食,自然受到摈除前嫌的南北二道,联合抵制和绞杀,但这些泰西传教士背后有光明神的神力护佑,道门也只能压制不让其坐大,却不能尽灭。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光明教廷带来的一些西方平权意识和契约至上的思想风潮,也对玄天道国的传统观念,造成一些冲击。

    泰西魔法与神术并举的超凡体系,对于玄天道国的超凡体系,也带来一定的冲击。

    道门内部,少数有识之士,也对本土原有的九品道士垄断体系,有所反思。

    此时,南玄天道,继寇道人之后,又出了一位惊才绝艳,天纵绝伦的寒门天才,王道人。

    此人入道不过数十年,就修到了三品羽士之境。

    王道人如此天资,加上寇道人反出玄天道留下的的心病和阴影。是以,当时掌握南玄天道大权的家族道士,对王道人深为忌惮,遂对其百般打压,不授予更高一层的道法,使王道人不能突破到天师。

    王道人选择伏低做小,投靠南天师道道主的家族,却仍受到忌惮,在羽士境蹉跎二十年,不得寸进。

    王道人一怒之下,就暗中倒向泰西教廷。

    一位上三品道士来投靠,彼时来天玄传教,受到南北二道全力打压,久未打开局面的大主教,不由大喜过望,欣然接纳,并授予王道人,光明神教的至高经典《光明圣经》。

    此王道人果是惊才绝艳,结合《光明圣经》,就融合东西方两种不同修行模式的精髓,自创一门了《玄神经》。竟然无需更高一级的法决,就自行突破了天师之境。

    王道人突破之后,就悍然反出玄天道宫。

    于泰西传教士进入玄天国的桥头堡青州,自立门户,宣布自立一家玄神道,为天下寒门道士,广开大道,声称推翻道宫的腐朽统治,让天下人,人人有功练,人人可进阶上三品。

    王道人此番宣言理念,受到天下寒门道士的拥护。

    顿时南玄天道治下,大量受到家族排挤,不得志的寒门道士。与北玄天道,那些不满寇道人严苛整顿风气的中上层道士。就一起蜂蛹而至,纷纷投奔到王道人门下。

    玄神道汇集了数百的法师、高功、真人境的中三品道士,顿成玄天道国排名第三的大势力。

    王道人此举,严重威胁到道门的统治地位。彼时道门南北二道,再次联合起来,征伐玄神道。

    不料这王道人虽才突破,但融合东西精华于一炉,战力却是不逊通神,加上教廷之助。

    不但打退了南北二道的合力征伐,反而还趁势又占了扬州。彻底站住脚跟,成为道门的心腹大患。

    玄神道立足脚之后,教廷方面大喜,急忙又从本土召调了一大批高阶主教和大魔法师。

    两方加起来,在高层战力上,还要压过南北二道一头。在接下来的对抗大占上风。

    眼看再过个百八十年,就可蚕食掉玄天九州,将之变成光明神的荣光照耀之地。

    不料,道门却是气运不绝。

    此时,一位神武道人,突然从天而降,联合南北二道。

    集齐四大通神老怪,手持仙宝,悍然打上了青州玄神道总坛。一战就打死了王道人,把教廷赶回了老家。

    随后,在神武道人的主持之下,南北合流,一统九州。一直到现在。

    以上,大致就是原主印象中,关于玄神道的来龙去脉了。

    所以,知晓自家乃是当年的道门二五仔,玄神道一系之后,叶真心中自然是高兴不起来。

    这就得从当年的神武道人,联合南北二道打死王道人,把教廷赶挥老家之后,对那些投靠玄神道的道人,处置方案说起了。

    一来,鉴于这些投靠玄神道的中三品道人,除了少数野心勃勃,试图通过玄神道上位的之外。大部分,都是在南玄天中倍受家族道士打压,郁郁不得志的寒门道士。

    说白了,归根究底的话,这是之前的道门,自家造的孽,没有做到公平。怪不得人。

    二来,加入玄神道的中三品道人,数量有点多,几乎占据了全天下中三品道人的三四成。

    所谓法不责众。

    再说了,一下子把这些中三品全处决了的话,接下来道国的三上品怕是就要断层。

    原因也很简单,还留在南玄天道没走的,自然都是家族道士,乃是既得利益者。说白了,就多是些尸位素餐的水货,无论是质量,还是能力,都远不如寒门道士。并没有多少人,具备冲击上三品的潜力。

    有鉴于此,神武道人就提出了只诛首恶和平素恶行太彰的那批道人。

    于是乎,这些投靠玄神道的道人中。

    少许恶迹太过,先前在和南北二道对抗中,表现太过积极的那些,被道庭清算。

    大部分,还是回归了道门。

    还有少部分,本来就是争权夺利失败后才跳反的,现在战败了又返回去,在老冤家手下做事,那还有好日子过么?

    于是乎,这批人就请求脱离道门,遁居海外,成为散修。

    玄水门,自不必说,自然就是就是当年投靠玄神道,事败之后又回归道门的那批中三品道人的传承了。

    具体是那一支,就非原主所知了。

    原主都不知,叶真自然也不知道。但眼前就有个知道的,不懂就要问。

    王大山就细说起本门的出处:“本门。就是当时加入玄神道的两位寒门真人和四五位中三品修士,重归道门,返回济州之后。鉴于不久后在神武道人和几位道主就相继飞升了,为了防止道庭继任高层事后清算,而报团自保,特意合力组建的一个门派。”

    “因鉴于先前毕竟反叛过,是以几位开派祖师也没了继续向上发展的奢望,而是退回越山郡,扎下了根来。”

    “原来如此……”,叶真总算搞清楚了,心中的几个疑惑。

    难怪自己先前杀死赵安民一事,传回门派后,掌门为何会那么个反应会了?

    一点都不护短,不护犊子不说,反而对自己大加责怪。

    原来,这玄水门他压根就不是一个正常门派,而是几个造反失败者,在道国核心高层新旧交替之际,为免招清算,而临时拼凑的一个失意者自保联盟。

    本来就是派系重重,不是一条心。

    难怪自家祖师,会嘱咐自己,见事不对,就要立马跑路了。透露出态度中,对道国忠心全无了?

    因为,本系本来就是造反者的传人,对道国本就没有多少忠心。

    同时,叶真也理解了,为何玄水门里,一直有真人,有高功存在。却一直窝在越山郡中不挪窝了?

    因为,济州八郡,就越山郡离南海最近。跑路最方便。

    原来本门一直对道庭抱有警惕,随时防备着被清算。

    不过,叶真仔细一想,倒也正常。

    所谓忠诚与否,从来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

    所谓,君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为路人;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仇寇。

    通过玄水门的态度,也可以看出,道庭对玄水门,怕也是一直在打压防备。对玄水门当初的背叛行为,并没有完全释怀。

    不过也是,站在道庭的角度来说,玄水门本来就是叛徒战败复降,碍于神武道人和飞升祖师的信誉,没有清算你,给你留条命就是万幸了。

    想再次掌权,自然是白日大梦了。

    若是在寻常历史位面,再黑的黑历史,过去百八十年,也就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但这是仙道世界,区区三百年。当年那些亲历战事的三上品道人,有的还没死呢。还记得此事呢。

    所以,如玄水门这般,当年加入玄神道中三品道人的法脉,传人。走到郡一级,就是天花板了。道庭断不会容许这些叛徒的法脉,壮大到州一级。

    修为,到中三品就到顶了。这是最安全的界限。

    如果突破到上三品,必会会引起道庭的重点关注和打压。

    无他,九品道箓制度下,唯有到了上三品,才具备了,真正决定大势走向的名分和实力。

    对于玄水门这样的玄神一系法脉来说,自然不甘心束缚在郡一级,修为限定在中三品。

    努力想挣脱这个束缚,打破这个天花板。

    所以,便宜师父和师兄,才借平乱之机,假死脱身。

    而师祖,毕竟是积年高功,离玄神系的天花板,只有一步之遥。就定是州里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师祖反而不如下三品的门人好脱身。

    想通关节,叶真也不问师长假死之因了。

    直接就问道:“如此说来,这青州之乱,就是如我们玄水门这般玄神道遗留势力,联合推动的,意图搅乱九州,恢复往日的风光?”

    叶真本以为这番推测极为合理,不想却换来了王大山一个白眼。

    “想什么呢?”

    “如我们这些玄神余孽,四品真人就是天花板了。据师祖所说,三百年来,流落九州各地的所有余脉,都没有出过一个上三品。”

    “没有上三品保底,又怎么敢随意串联,发起动乱?万一不慎败露,道庭随便出动两三个羽士,也就把咱们这些余孽全按死了。又哪敢作乱呢?”

    随即,王大山就细说起了青州之乱的来龙去脉。

    “此次青州之乱,最初源头,就是青州大户,不满道庭加收赋税数额太重,于是就勾结东海散修上岸劫掠。为减免数额寻找理由!”

    “本来是个单纯的内外勾结抗税事件。闹段时间,等和道庭取得默契,商议好合适的加税数额。这乱自然就平了。”

    “不料,教庭一直在盯着九州。对于教廷来说,九州肯定是越乱越好。见有机可趁,就全力发动潜藏在九州的棋子,四处煽风点火。这才把事情越搞越大,就已经超过了青州大户原本的预计。”

    “也出乎了道庭的预料。说白了,教廷一插足进来,此乱就注定不是短时间能平的了。”

    叶真大概明白了。

    青州大户想抗税。就勾结东海散修。

    而这海里呢,广阔无垠,修行资材确实是不缺,但是这种类呢,肯定没有九州丰富。

    所以东海散修,也想着上岸劫掠一把。多抢些海里缺乏的修炼资源。

    双方就是一拍即合。

    教廷见有机可趁,就全力出手,把动乱搞久搞大,最好是把九州全都拖下水。

    诸般因素加在一起,才有了这场困扰了道国三月之久的青州之乱。

    教廷这一掺和,玄水门这等玄神余孽,就敏锐的察觉到新的东西大战,就在眼前。

    而玄神道余孽,本就不受道国待见,真等到教廷重整旗鼓,大肆来袭。用屁股想也知道,道庭肯定会把这些玄神余孽往死里用。

    到时候就是上战场的第一波炮灰。

    你玄神余孽一个上三品都没有,道庭也不怕你再次跳反,不听令,阳奉阴违,就顺势一巴掌全部按死算了,彻底除去这个隐患和心病。

    老实听命的话,那就到战场上去和教廷大军血拼吧。

    还是一个死!

    修道中人就没有一个傻的,眼看前境不妙,一干玄神余孽自然是不甘坐以待毙。

    比如本门,就在师祖的授意下,暗中联系上了东海散修中的玄神道后人,双方合力演了一场戏,来了一招假死脱身,从此就把两个弟子隐藏到了暗处。

    从此就脱去桎梏,以后就可以随便修炼了,摆脱了沦落为炮灰的命运。为本脉保留了火种。

    至于师父为什么没把真相告知自己,想来也无外三个原因。

    一者,假死脱身之计是师祖见青州之乱发生后,临时起意。

    因为正式道士在道宫里都有记录,活动范围也是固定的。不是说脱身就脱身的,得遇见如青州之乱这般合适的机会才行。

    第二,就是原主修为浅薄,也没被征召。知道了也于事无补。反平白扰乱心思,从此修炼都修不清净。还不如不知道。

    第三,就是自己过来后,显示出潜力。是以师祖索性就学诸葛兄弟分仕三家的故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