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长夜年代记 » 第91章 千年外传:海伦芬财阀(三)

第91章 千年外传:海伦芬财阀(三)

    范金克死后,海伦芬经历了易北河兵败,妄图夺权的临时继任者死在了军中。

    各大支派与企业,只能重新回到海伦芬,再次选定新的继任者。

    由于范金克.海伦芬打好的基础,其后数代财阀继业者都出自学院派。

    学院派以出色的政治手段以及雄厚的势力,使得其余支脉与企业都没机会染指阀主之位。

    为了完成范金克的遗愿,学院派的继业者们进行了十七次东征,海伦芬财阀对普鲁士联盟互有胜败。

    他们在战场上打死了创造易北河奇迹的普鲁士领袖辛西娅.克虏伯,但依旧无法击垮日耳曼人抵抗的意志。

    海伦芬财阀在北德意志战场举步维艰,四十年劳命伤财的战争,也只是把战线推进至不莱梅汉诺威一线。

    反而,财阀未投入一兵一卒的南德意志巴伐利亚地区进展却很顺利。

    由学院派扶持的傀儡政权韦尔夫伯国,已经占据了西巴伐利亚,以一己之力对抗阿芝诺芬家族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组成的东巴伐利亚同盟。

    西元2099年,海伦芬财阀自觉已经很难在德意志打开局面,财阀军无法打败柏林同盟与汉堡企业组成的普鲁士联军,学院派的阀主随即决定与普鲁士联军签订了和平协议。

    接下来的局势果然又回到范金克生前预料中那样,德意志地区不会因为海伦芬停止侵略而恢复和平,外战刚刚结束后,日耳曼人内战全面爆发。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海伦芬财阀的搞鬼,学院派暗中指示韦尔夫伯国与普鲁士签订同盟协议,南北夹击阿芝诺芬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东巴伐利亚同盟。

    长达三十多年的巴伐利亚战争,在海伦芬与普鲁士同盟停战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

    海伦芬财阀选择停战,其实也不完全是学院派深谋远虑。主要是因为西南方向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改变局面的机会,马德里同盟内部出现了分裂,加泰罗尼亚地区闹起了独立战争。

    海伦芬财阀长久以来,一直担心财阀在东进过程中遭遇腹背受敌的情况。财阀势力南部,虽然有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为屏障,隔绝了伊比利亚半岛与亚平宁半岛,但复杂的地形绝对不保险。

    历史已经给了人类足够的教训,无论是汉尼拔突袭亚平宁,还是曼斯坦因计划,罗马人和法国人都是迷信地形安全的受害者。

    就比如东方哲学家孟子的那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经过无数西方人解读后,就变成了地形完全靠不住。

    对海伦芬财阀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突入伊比利亚,趁马德里同盟病,要了马德里同盟的命。

    可是,比利牛斯山是公平的,即帮助了海伦芬财阀挡住了伊比利亚人北上,也同样困扰着海伦芬财阀军。

    在缺乏补给运输装备的情况下,海伦芬财阀军要翻山越岭,南下打败马德里同盟也几乎不可能。

    好在,当时半岛北边的加泰罗尼亚人与马德里同盟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半岛西面葡语地区与西语地区之间的冲突也在一点点升级。

    二十世纪末,马德里同盟与加泰罗尼亚人开战了。

    进入二十二世纪,马德里同盟已经处于压倒性优势,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也被马德里同盟攻克。

    由于加泰罗尼亚人与马德里人的世仇,巴塞罗那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幸存的加泰罗尼亚人抱着宁赠友邦,不予家贼的想法,主动联系了海伦芬财阀,请求外援。

    双方的谈判简直一拍即合,加泰罗尼亚人接受企业化改革,并同意由海伦芬财阀控股的条件。海伦芬财阀同意出兵伊比利亚,财阀大军在加泰罗尼亚人的帮助下,开辟了一条从伊比利亚东部翻过比利牛斯山脉的补给通道,前往巴塞罗那的道路也被打开了。

    海伦芬大军进入加泰罗尼亚地区与马德里同盟开战,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当年就夺回了巴塞罗那。

    海伦芬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后,对葡语地区开出了同法兰西、英吉利以及加泰罗尼亚等地区享有同等地位为条件,使得葡萄牙地区也改组企业归附海伦芬。

    为此,海伦芬财阀一入伊比利亚半岛就得到了战略优势,马德里同盟腹背受敌,陷入了守势。

    海伦芬财阀则开始蚕食半岛北部地区,其后十多年以加泰罗尼亚为根基一路西征,先后夺取阿拉贡北部、纳瓦拉、巴斯克、坎塔布里亚、阿斯图里亚斯等地区,在夺取加利西亚地区后与葡语地区正式接壤。

    至此海伦芬财阀对马德里同盟形成西北两个方向的半包围态势。摩纳哥至巴塞罗那的铁路也彻底修通,西欧大陆与英吉利的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注入伊比利亚半岛。

    马德里同盟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向海伦芬财阀服软。宽容的海伦芬学院派依然允许其建立企业,由海伦芬财阀控股。

    但这一行为遭到了其他四大海伦芬家族分支,以及英吉利、法兰西、加泰罗尼亚、葡萄牙四大控股企业的一致反对。

    但学院派为了快速结束伊比利亚半岛战争,还是一意孤行,也为日后埋下了又一个隐患。

    这之后,海伦芬财阀又跨过阿尔卑斯山南征亚平宁,用了五年时间征服亚平宁半岛几十个城邦文明圈。

    特别在罗马公教团加入财阀后,对于海伦芬意义重大,整个西欧有了教会力量的支持,暂时阶段统治变得稳固。

    只是当时的学院派没有想到,罗马公教团的加入,将影响整个海伦芬财阀的历史。

    进入二十二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斯堪的那威亚的拉特企业相继崛起,对于志在一统欧洲的海伦芬财阀产生了极大的紧迫感,他们也加快了在德意志地区的投入与行动。

    西元2138年在普鲁士联邦与韦尔夫伯国的攻势下,巴伐利亚的阿芝诺芬家族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相继覆灭。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韦尔夫伯国在海伦芬财阀的授意下,将唾手可得的巴伐利亚东部与奥地利地区利益让给了柏林同盟。

    柏林同盟在吞入这些地区后,一跃成为了德意志地区最大的势力。韦尔夫伯国此举极大的破坏了德意志北部,普鲁士联盟的平衡,引来了同样参与巴伐利亚战争的汉堡企业极大的不满。

    在韦尔夫伯国的持续鼓吹之下,柏林同盟产生了统一德意志的野心,第二次普鲁士内战爆发。

    可实际开战后,韦尔夫伯国并没有站在柏林同盟的一侧,反而联合了汉堡企业,共同对抗强大的柏林同盟,这也导致了第二次普鲁士内战陷入了僵局,双方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内耗之中。

    这就是海伦芬财阀一直等待的机会,见双方消耗的差不多以后,海伦芬财阀出手了。

    趁着柏林军北上和汉堡军对峙时,海伦芬财阀突然撕毁协议西进,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占领了柏林,柏林同盟被一切为二。

    在这期间,本来与汉堡企业结盟的南部的韦尔夫伯国突然易帜,宣布加入了海伦芬财阀,成为海伦芬财阀第六个下属企业。

    两大普鲁士集团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一切都在海伦芬财阀的掌控之下,日耳曼人结束了内战,从此同仇敌忾。

    在丢失了首府后,柏林同盟干脆南下东巴伐利亚与奥地利,继续抵抗海伦芬的步伐,而北部余下的普鲁士地区则完全交由汉堡企业管理。

    占领柏林后,海伦芬财阀本打算彻底贯穿整个中欧,完全切断柏林同盟与汉堡企业直接的联系,可大军向东推进至捷克地区布拉格城下,被克虏伯企业挡住了。

    时任海伦芬财阀阀主,第七代学院派领袖范德特.海伦芬并没有选择一鼓作气,拿下布拉格,转向先把汉堡企业剿灭,然后南下东巴伐利亚。这也给了克虏伯企业几年喘息的时间。

    日耳曼人的强悍战力,在内战中消耗殆尽,势单力孤的柏林同盟,此刻悔恨为时已晚。

    但日耳曼人不会因为弱小而屈服,即便倒了大势已去的形势下,也硬生生的将海伦芬集团阻挡在了中欧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时间,并没能挽救日耳曼人的命运,但他们不曾想到的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时间,反而成全了东欧马其顿的崛起。

    所以,当西元2162年,范德特.海伦芬率军攻克慕尼黑,彻底消灭柏林同盟。

    范德特三十多年戎马生涯,连克汉堡企业与柏林同盟,一生的威望也到达了顶峰。

    然而还没等范德特.海伦芬高兴多久,海伦芬财阀的宿敌马其顿帝国公然撕毁与海伦芬财阀的协约,攻克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帝国军兵进萨尔茨堡。

    东西欧两大霸主从南到北开始了接壤,一场规模更大的欧陆战争,眼看就要爆发了。

    当然,两大集团都意识到对手的强大,所以双方对决战的态度都极为谨慎。不约而同的希望优先拿下捷克地区,这样就可以把对方阵线一切为二,使本方在未来的决战中处于战略与战术最有利的位置。

    而拿下捷克地区的布拉格,消灭日耳曼人的余孽,这在欧陆两大集团来看,是一次单纯的速度比拼。

    对于海伦芬阀主范德特来说,他们必须稳定日耳曼人的统治,确保不出现更加混乱的局面。而对于马其顿国王潘德夫,这一切就简单一些,攻克斯洛伐克即可。

    最终,范德特.海伦芬还是慢上了一些,当他带着大军冲向布拉格时,克虏伯人已经打败了东欧的不败君王潘德夫,也一并彻底摧毁了这位马其顿之王的雄心。

    同样是屡战屡胜的范德特.海伦芬,并未能从潘德夫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范德特对于潘德夫的失败,只是抱以轻蔑的一笑。他认为从此以后,欧洲大陆只有一位真正的霸者,那就是他范德特!

    范德特毫不迟疑的命令海伦芬士兵冒着克虏伯造高速电磁炮的打击不顾性命的冲锋,可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被轨道电磁炮屠戮,伤亡一次比一次更大。

    在海伦芬大军主力伤亡过半后,不甘的范德特.海伦芬即便头再铁,也不敢在这里全军覆没,不然笑到最后的就是潘德夫.阿列克斯了。

    之后,不甘失败的范德特与潘德夫一样,在之后五年中,九次发起了对布拉格的战争,但结局无一例外的惨败,海伦芬财阀消耗极大。

    最终,克虏伯企业、马其顿帝国以及海伦芬财阀签订三方协约,两大集团承认了克虏伯独立企业的地位,直至两大财阀中的一方,完全占据了德意志、奥地利、斯洛伐克三大地区,才能吞并克虏伯企业。

    布拉格城下的失利,使得早已习惯胜利的海伦芬财阀完全无法接受。

    这种耻辱性的失败,引起了其它四大分支、六大企业以及罗马公教团的不满,他们各怀目的,联合起来声讨学院派与范德特无能。

    特别是罗马公教团,如果说其它势力与海伦芬学院派之间的敌对关系,只能算世俗权利之间的争夺,而罗马公教团与学院派之间可就是水火不容了。

    随着人类科学不停的进步,神学的地位也就不停的下降。于是罗马公教团就在鼓吹,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可以解释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对此,出自学院派的范德特颇为不屑,在与罗马大教宗的一次隔空辩论中,范德特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宗教总想骑在科学的头上,可现实情况,神棍们只能躲在科学发展的现有边界之外忽悠人,于是科学每前进一步,神学就后退一步。可从来没有神学前进一步,造成科学后退的情况发生。科学对于未知是敬畏的,从来没有否定过神的存在,只是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不去刻意强调神存在的必要性。”

    这一番话把大教宗逼的哑口无言,严重影响了罗马公教团在西欧的发展。

    确实,学院派主张的科学,对于公教团主张的神学,本来就是无法兼容的存在。

    可由于罗马公教团的活动一直被学院派紧盯,大教宗为了干掉学院派,只能引狼入室,暗中联合了北美的光合会。

    外来势力光合会,搞起事来可不讲什么规矩,很快就找到了学院派致命漏洞,不久之后南伊比利亚马德里同盟企业借此发动了叛乱。

    当然这场叛乱光凭光合会是挑不起来的,起因也和布拉格城下的失利有着直接关系。

    最初,因为马德里同盟企业加入海伦芬财阀一直作为投降者的身份,地位相对其它企业低下。为了改变自身地位,也为了在财阀内获取更高的利益,他们根据财阀规则,主动承担更重的兵役任务。

    范德特为了制衡其它五大企业,也有意提高马德里同盟企业的地位,在这次征兵中,更倾向于马德里同盟。

    范德特许诺在布拉格会战胜利后,调高马德里同盟在财阀内的持股比例,以奖励马德里同盟的忠诚。

    在当时人们看来,打一个小小的布拉格,等于送给马德里同盟一份功劳,这也引起了财阀其它势力对范德特的不满。

    马德里同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把企业統辖区内贵胄子弟纷纷送进了部队去混军功。

    不曾想,一连串失败的会战,使得马德里同盟的贵胄子弟兵九死无生,南伊比利亚半岛哀鸿遍野。

    更糟糕的是,由于战争的失败,原本范德特向马德里同盟承诺的股份比例调高也不存在了。

    这就意味着,马德里同盟付出的鲜血全都白流了,还承受着其它势力的鄙夷。

    马德里同盟企业从上到下都对海伦芬财阀高层极度不满。

    于是,在光合会的暗中支持下,马德里同盟举起了反旗,宣布了独立。一场遍及南伊比利亚半岛的叛乱,从马德里开始爆发。

    马德里同盟的反叛,这个锅学院派必须背上,因为当初在四大分支与四大企业一致反对下,学院派还是接纳了马德里同盟。

    现在马德里同盟降而复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学院派一百多年来的所有失误,就连易北河畔的惨败,也被强扣在了范金克的头上。

    学院派没有一个无辜者,海伦芬财阀内部一场反学院派的斗争也随之爆发。

    恰巧此时,北美光合会又把老尼斯特鲁伊的后裔,杰克拉德.尼斯特鲁伊送回了西欧。

    由于当年老尼斯特鲁伊的政治遗嘱中提及了自己的后代,初代学院派领袖范金克.海伦芬也提出过由尼斯特鲁伊家族来继承财阀,这场反学院派的斗争,很快就转变成了海伦芬财阀各派对杰克拉德.尼斯特鲁伊的支持。

    范德特与他的学院派在这种压力之下,几乎被逼入了绝境。

    而恰在这时候,刚刚回到海伦芬的杰克拉德.尼斯特鲁伊遭遇一场刺杀,场面一度极为凶险。

    刺杀案成为了压死范德特.海伦芬的随后一根稻草,因为范德特也是唯一嫌疑人。

    随后,海伦芬财阀对学院派范德特.海伦芬的阀主地位启动弹劾程序。

    于此同时,杰克拉德也参加了其它四大支派与各企业的联合DNA鉴定,结果证明了杰克拉德其确实是老尼斯特鲁伊的后裔,也就是证明了杰克拉德有海伦芬财阀继承权。

    范德特.海伦芬见状知道大势已去,为了海伦芬财阀也只能交出权柄。

    他为了保全学院派,他在格罗宁根服毒自尽。因为当事人已死,无法继续扩大追查刺杀杰克拉德事件,格罗宁根学院派也得以保全。

    后来学院派骨干为了避免被迫害的命运,逃离了海伦芬财阀,迁到了阿拉斯加,寻求摩森财阀的庇护,海伦芬学院派在之后很长时间销声匿迹。

    而海伦芬财阀,也开始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想的陌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