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的另一半 » 第7章 文武双秀才

第7章 文武双秀才

    根据之前对明代科举制度的了解,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2月县试,3月府试,4月院试,碰上大考之年,8月乡试,次年3月会试,一般人不可能一年完成,因为获取秀才之后有个三年评优才有资格参与乡试。

    而且1547年在明代有特殊意义,这年是嘉靖二十六年,号称明朝人才大爆炸的一年,涌现了后世很多历史成名人物。

    太平宰相李春芳、张居正就不说了、硬汉杨继盛、文史学家王世贞、抗倭英雄和戏剧名家汪道昆、抗倭名将殷正茂、理学家宋仪望、帝师殷士儋;徐陟也有人认为是徐阶。

    若是他还要参加武考的话,每场考试晚文考一个月;4月武秀才,8月武举人和十月的武会考。

    可是在刘庭臣和丁汝夔的一番操作下,居然将县试提前了半个月,这样就让院试和武秀才的考试时间错开。

    反正宗室只要参加科举,这点小小的操作也说得过去,何况藩王还在开封,庄王也愿意背锅,藩王胡闹是出了名的,这点容忍度大明还是接受的。

    明代的武考与其它时代是不一样的,其它时代都是先考武艺,就是射箭和比力气,别去想马上舞刀弄枪,接着就是考策略。可明代不一样,先文考,默写武经一段就行了,文考不过就回家读书吧,连参加武考的资格都没有。

    县试就安排在祥符县进行县试。开封毕竟是府城,只要是县试开封和祥符的人都在祥符考核,照例是考前见李县官,礼房报名,秀才具保都是李县官搞定;

    李知县对于第一个宗室考县试还是很重视的,毕竟‘第一个’事后都要禁得起查,别名声没弄到,反惹一身燥。无论是经义、墨贴还是八股他都试了试,对方真才实学,当得知是刘府台的学生后,立即心领神会。

    明清的县试绝对是县太爷说了算,府试是府台的事,院试才是提学官的事情,第一印象分很重要,特别是祥符县可是科举大县,县内有好几个科举家族的,每年童生试可是竞争激烈,真才实学固然很重要,可印象和关系网同样重要。

    本来这次的第一已经有所属,可既然是藩王的面子,各家族自然会给面子,否则藩王整死他们完全没问题。藩王没事还强占土地,所以这次一应家族全部偃旗息鼓,成全这个大明第一例的名头,更何况对方还有真才实学。

    “我的天,这县试居然也要考三天,有没有弄错啊”朱朝海拿着卷子坐在考场上无语,不是说考一天就可以了么,考三场每场一天,他在进场的时候得到消息,让他三场都考完,毕竟是第一次,得让人无话可说

    看着试题他也无语,终于明白考前拜县官是什么意思了,全是县官给他说的那些题目,这点内容他最多1小时就可以做完。

    于是他做戏做全套,先是作经义和墨贴,随后在草稿纸上默写完八股,故意写错几字,顺序可以颠倒意思大差不差的出现了一处,枯坐了好半天,才拿出考篮,准备吃饭。

    花了三小时,慢条斯理细嚼慢咽,吃了三张饼这才铺开卷子把草稿纸上的八股仔细写上去,估摸着还有2小时就收卷,他才施施然交上卷子。

    县试都是县官现场批改,李县官很满意他的行为,这种无师自通的做人道理很让他高兴,看了看试卷,他就在卷子上画了个圈,表示通过,就让他在一边侯着,明代考试提前交卷是不能马上走的,得等考试结束才能走人。

    等到考试结束他才顺着人流出了考场,第二天第三天他都照此办理。他也明白这次考试庄王是出力了的,考完试他第一时间就去拜访了庄王表示谢意,目的是在乡试前最好不要大肆宣扬,尽量控制舆论。

    “我不宣扬,那些家族也会啊,毕竟是大明独一份”周庄王表示不理解

    “只要大哥不宣传,其它家族自然也不会,大家肯定看大哥的想法,毕竟那帮子官僚可是很善于搞事的,他指了指上面,本土乡里乡亲的肯定乐见其成,都是大哥和开封府的荣誉”一席话说得庄王眉开眼笑决定照此办理。

    第二日县试发榜,他果然获得案首,张榜时不少人看到他的名字后面写着开封周,无数人哗然一片,这是宗室啊,有没有搞错?宗室读书已经够奇葩了,中案首你确定不是舞弊?

    好在这次提前给各方打过招呼,藩王和各大家族联手控制舆论,预料中的浪花还在发酵就烟消云散。

    毕竟大明皇命不下乡,只要本地豪绅和秀才联手打压,自然风平浪静。更何况还有本地藩王这个毒瘤约束本族,那自然什么浪花都翻不起来。

    仅仅不到二十天,开封府试就开始了,各县学子以比往年早一个月来到开封府参与府试,还是让不少人心中不满,早一个月就要少背好多范文,而且预料中的行卷的时间也少了很多。

    这可是大明的府试和院试的陋习或者说扬名的手段,要想获得印象分就要在考试前行卷、诗会什么的,打响自己的名气,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据此获得印象分;一句话说完就是相对容易得分。即使考得不太好,考官也会酌情给分。

    所谓行卷就是做好卷子送到知名人士那获得评语,诗会更是如此,让名妓们帮忙宣传。

    他倒用不着如此,刘府台那边肯定没问题,提学官那就要花点心思了,考过没问题,但小三元就难了,突破上层官僚的打压,让他们不好意思拿祖制来说事就只有连中六元才有机会。

    这次的提学官可是严党的人,这就比较难办了,严党一直在各省收罗人才,自己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的人,他也通过刘知府去打听了下对方是不是早就有了心仪之人,还真有!那唯一的机会就看对方是不是会秉公处置了。

    府试在开封府衙的学宫举行,跟县试的流程完全一样,同样没有任何波澜就拿下了府首。同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考完试刘庭臣把他和第二第三的试卷直接招贴在墙上供人品评,对比之下众考生无话可说。

    “砰,他们居然敢把宗室推出来,这是想干什么?”提学官周承志暴跳如雷

    “大人,那个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不是推不推的问题,县试的卷子我去看了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属官轻声说道“现在的巡按盯着此事,还有藩王,你要想好,不要因小失大,还有一点,对方还要考武举”

    “考武举?”周承志突然想起严首有次吃饭的时候还感叹,文武双全之饱学人士,谁找到肯定大功一件“你是说文武双全?”

    他的心瞬间火热起来,完全可以给严首报备,将那帮人的奏折拦下来,自己等人去获得这个殊荣,再说宗室其实算是他们的奥援,嘉靖是怎么上位的?

    “你很好”他拍着属官笑容满面“那事我答应了,让他回去等消息”

    “谢大人”属官也高兴,自己同乡给的消息不错

    “消息递出去了吗?”丁汝夔看着朱朝海的背影轻声问道

    “不辱使命,对方应该会推一把”左参政轻声回答“大人高见,轻松摆平严党”

    丁汝夔点点头,生受了,这个想法是那个孩子提出来的,理由是反正自己等人的渠道更早,既然这事本地没有宣传,就给严党一个错觉,自己等人想拿到秀才或者举人再宣传,那他们自然会配合的;反正宗室理论上是他们的奥援。

    同一时间,庄王也邀请周提举在府中小坐赏花,言下之意就是中举人之后帮忙美言什么的,随手送上礼物。

    周提举满口答应,这点事就不是事,考举人他帮不上忙,但是府试还是没问题的,对方的心思不难猜,不就是小三元么,越是稀少越值钱,何况还是宗室第一个童生第一个秀才,那自己也要懂事,赶紧发信给严首,摘取胜利果实!

    “你的行卷我看了,非常不错”周提举在庄王府见了朱朝海一面,毕竟在学宫不好约见,庄王这里就无所谓了,于是提点了一番就施施然离开了。

    “感谢大哥破费了”朱朝海立即感谢庄王。

    把自己撰写的要点交给庄王去运作。核心要点就是低调做事,严党要去操作,那就乐见其成,有什么问题皇帝会考虑的。反正嘉奖少不了,但是面子功夫也要做到。

    “哈哈,都是兄弟不说这些”庄王喜滋滋地给他塞了百两银子亲自送他出门。

    三天后院试考核,朱朝海看着考题无语,都说嘉靖的科举改革了一番,看来也就是乡试吧,院试以下还是地方说了算,这种操作他都无语,虽然题目的确不算难,可这也太离谱了吧,之前居然给了他全套考题。

    一周后院试发榜,周提举从善如流将前三同样招贴在考院公示,他再次获得院首,成就小三元的美名。同时拿到巡按衙门准予参与今年乡试的资格。

    历来乡试主考官都是地方说了算,虽然嘉靖七年的时候改革,乡试由京派遣翰林院参与,可二十二年的时候又改回去,要到嘉靖四十年才会再次恢复。因此今年仍然是当地说了算,而外帘官和同考官一定是巡按担任。

    即使翰林院派人参与,巡按也有权利架空,这才是这项改革名存实亡的原因。而现在自己的事情肯定包不住了,就看嘉靖是怎么个处理态度?他现在最怕的是老学究告知他的事情,最好别发生这种事!

    一周后,他顺利的通过武考的秀才文试,拿到了武考资格。

    考试那天他看了看考生全部人员不到二十人,他可是记得文考的时候有700多人,文考之后居然连二十分之一都没有,这还考什么?重文轻武到极致了。

    第一项:马射:三个靶,靶间距175尺,骑马射箭,来回一次,射6箭,3箭中靶为合格;

    倒不是他有意表现,而是当初在射箭馆就是比赛谁距离远射中谁赢,175尺实在没有任何挑战性,他非常轻松的九射九中,清一色的十环,赢得满堂彩!

    接着就是步射,马射未合格的,直接淘汰,连参与步射的资格都没有,步射要求用3力弓射箭,靶高5尺5寸、宽2尺,距离射手150尺,射6箭中2箭合格;

    要知道奥运会的射箭距离是70米,区区50米连他平时练习的距离都远远不如,照例是站在70米开外8斤弓九箭十环,再次拔得头筹

    “牛逼,这种武艺他是怎么练出来的?”旁边的考生们服气了,说实话院试公布后,开封本地的士子很多人还是不太服气,宗室有人读书就很稀奇了,中个童生已经很离谱了,居然是小三元,即使是本地的科教家族都有些不服气

    可武试实打实,看对方轻松的模样,明显没尽全力,让他们无话可说。这个武秀才名正言顺,一点水分都没有,毕竟武试内容人人皆知,没那个水平就别去丢人现眼了。

    第二项:技勇;步射后进入技勇比赛:1、拉弓,有8、10、12力三种等级;2、舞刀,刀重有80、100、120石重三种级别;3、举石,石头有200、250、300斤重三种级别。

    三项内容合格标准:拉弓弓必须满,舞刀必然舞出刀花(慢悠悠的不算),举石必须离地一尺,否则就是不合格。

    对于他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直接选取最重级别,无可争议获得武秀才满分,其实也提前算是拿到了乡试的武举人,乡试和秀才考核内容完全一样,没有半点差别,唯一不同的是文试还考不考默写武经。

    与此同时,嘉靖在武英殿召见回京述职的吏部右侍郎范鏓,召他回京的目的只是过渡,准备将其派往大同宣府防御掩答蒙古军。听完对防御采取的措施后,嘉靖满意地让其回家过年

    “有事?”他诧异地看着范鏓‘心想这位可是不会因私废公的人,也学会玩虚的!?’他不禁疾步行走起来“有事说事!”

    “你让我们寻访的文武双全的人我见到了一位,文武双状元不敢保证,双举人一点问题都没有”范鏓垂着眼帘轻声说道

    “你说什么?”嘉靖三步并做两步走到他面前“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片刻,嘉靖在武英殿咆哮起来了“宗室,这怎么可能?快告诉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