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唐新帝国 » 第0029 变故

第0029 变故

    罗妻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轻轻叹道:“唉,这一桌菜下去,家里下半月怕是只能吃黑面馍馍度日了。”

    “夫人莫忧。”罗隐说着嘴角微微挑起:“你夫君我今天怕是遇到贵人了。”

    罗妻掩口惊道:“你说,那位小郎君是贵人?”

    “不仅贵,而且贵不可言!”罗隐神秘一笑,道:“夫人,你猜此人为谁?”

    罗妻摇头不知。

    罗隐道:“你应该看到他的那名仆从了吧,此人面净无须,话声尖利,而且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尿骚。观其行,辨其音,分明是一名宫中的宦官,我且问你,当今天下能得宦官伺候的有几人?”

    “难道方才那位郎君竟是当今圣人,抑或哪位亲王殿下?!”罗妻顿时明白过来了,不禁掩口惊呼。

    “不错,此人又告诉我他姓黄,名日华,‘黄’不就是谐音‘皇’吗?而日华并在一起就是‘晔’字,正是今上之名。此人很有可能便是当今圣人!”

    罗妻闻言惊喜道:“妾刚才看他对夫君颇为赏识呢,夫君若是能和天子攀上交情,说不定就能脱厄入顺了,这一顿饭请得可真值啊!”

    “是啊,这一顿饭。”罗隐敬服的道:“这么差的菜食,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没想到近百年来向来以贪鄙享乐出名的大唐天子中,竟出了此等俊杰!

    其白鱼龙服,折节下交,衣食朴素,言语间毫无年轻人的矜骄之色,果真有一些明君的气象啊!”

    此时李晔正行走在回宫的路上,看着夜晚坊间两旁依旧有不少商贩在吆喝买卖,颇为感慨。

    在初唐时,两京与州县城方都实行宵禁制度,每晚的两更之后,施行宵禁。《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大唐的百姓,也就每年的上元节可以玩个通宵。不过这种情况,到了晚唐也渐渐开始松驰。

    晚唐时,长安经过多次动荡,封闭式的坊市已然解体,街市逐渐兴起,不少商贩临街开店营业,使得百姓购物更加方便,即便到了夜晚依旧有不少商贩走街串巷,兜售货物,民坊之间的道路上人流如织,十分热闹,使原本一到夜晚便死气沉沉的长安城颇具生机,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这天下似乎还有希望,大唐还有的救。

    他一边走一边对身旁的内侍钱虞说道:“罗隐家贫,你明日派人送些财物给他,免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好好备考。”

    钱虞一迭声答应。

    李晔点了点头,道:“随朕回宫吧。”

    ……

    大唐文德元年六月下旬,天子亲试“兴国安邦科”,恩科考试在丹凤门广场举行。

    制举考试共分两场,第一场考书法和文理,第二场考策论,两场考试分别在第一天的上午和下午进行。

    第二场的策论是这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以李晔会重点关照,并且亲自出题。

    考试结束后,考生的卷子先由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中书省的崇文馆学士进行粗评,将一些字体潦草,错字连篇的差卷淘汰掉,然后再将剩下的卷子交由负责策试的礼部首官冯扬审核,他会对考生的卷子进行初步的评估。

    却说此次担任策试官的冯扬览卷时,忽见一卷,策论非常精彩,甫览数节,口中便叫出一个“好”字。

    待冯扬览至最后,已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连声感叹:“文气充沛,笔法老成,行文严谨,论点针针见血,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真是难得一见的上佳之作啊!”

    当他兴冲冲的将名单呈送到中书门下,交由宰相们终审时,却见崔绍纬一笔将“罗隐”勾去,冯扬见状,脸色顿时垮了下来,正欲辩驳,崔昭纬笑呵呵的道:“冯公莫急,听我解释,此人之前已参加过数次常科考试,算起来每次成绩都能入前三甲,某确实佩服他的才华,可你知他每次最后都被刷下来的原因吗?”

    冯扬冷冷的道:“不知!”

    “因为他貌丑!”

    崔昭纬立马给出了冯扬一个难以反驳的理由。

    见冯扬脸色稍霁,他决定再添一把火,彻底打消冯扬的念头:

    “貌丑之人内心必然自卑,更有甚者,性格扭曲,心如蛇蝎般狠毒,喜欢以己度人,以诬陷、残害他人为快。

    不知冯公是否还记得德宗朝的丑相卢杞?

    此人为相期间,恣意妄为,专权枉法,致使河北三镇为乱数年,朝廷深受其害,至今相隔不过百年,此教训不远啊!”

    一番话直说得冯扬哑口无言。

    突然,门首处传来一句清亮的声音:“貌丑之人就不能登第吗?朕看这项规制早就该改一改了。”

    两人寻声望去,就见一名英俊挺拔的青年赫然站在大门之前,此人正是大唐天子李晔。

    唐制:制举策论等级先由策试管初审,选出比较好的呈皇帝阅览,并转达中书门下的意见。

    不过这只是书面上的,“策问”之题尽管以皇帝的名义发出,所谓“惟此龟镜,择乎中庸,期在洽闻,朕将亲览”云云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实际上还是由策试官初审,然后交由宰相们最终审定。

    崔昭纬没想到皇帝会打破前朝惯例,亲自前来阅卷,微感诧异之后,纷纷上前行礼,李晔坦然受了他们一礼,此次举恩科,李晔知道罗隐会来应试,冯扬那里到并不担心,就怕他过不了中书门下那一关,不放心便亲自来了一趟,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