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之铁血雄师 » 第322章 重炮与派系

第322章 重炮与派系

    何炜初来乍到,第一件事自然是要捋顺部队的指挥关系。

    据马骥的介绍,在突击总队所在的江南岸,计有第三八五旅,第八十二师,第十八师三支部队,对这个军师单位的指挥协同何炜暂且不提,当务之急却是先要把即将配属给突击总队的重炮兵营与高射炮部队接收到位。

    何炜在马骥的带领下一同随其坐车,赶往到了半壁山侧后方向的大小熊山,这两座山一名为大熊山,一名为小熊山,两座山头紧密相连,唯在交界处才有一片狭长的上有植被遮盖的山涧地带。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种地形正是极好的天然防空隐蔽地带,而配属给突击总队的重型榴弹炮营与高射炮连正是隐蔽在此处山涧之中。

    何炜被马骥带到山涧之中后,终于见到了即将配属给突击总队的重炮营与高射炮部队的真面目,只见在山涧中已停满了各种型号的大卡车,载重车,吉普车,履带式牵引车,观测车,两轮摩托车与三轮摩托车。

    在山涧中看不到一匹马,可见的交通工具全部都是各种汽车和摩托车,显然,这支重炮营和高射炮连完全是一支机械化部队(***定义中的机械化)

    上千名头戴德国造m35钢盔的官兵正倚靠在山涧两侧的空地上休息戒备。

    而在山涧的最中央,则整齐的排列着八门威风凛凛的重型榴弹炮和四门十分高大,外型酷似二战德国八八炮的高射炮,何炜一看便知那八门重型榴弹炮是德国莱茵金属工厂制造的sfh18型三十倍径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的标准师属火炮。

    而那四门高射炮则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的m1929式七十五毫米大口径高射炮。

    “呵呵,何总队长,这就是原配属我旅的重炮营和高射炮连,现在归你指挥了。”马骥指着山涧之中的隐蔽部队笑着说道。

    何炜赞道:“不赖,当真不赖。”

    不多时,得到了通知的重炮营营长与高射炮连连长便跑来报道,何炜只见过来的是一名比较年轻的上尉军官和一名约三旬的中校军官。

    不用猜,那上尉军官定是高射炮连的连长,中校自然是重炮营的营长。

    两名军官来后,马骥笑着介绍道:“何总队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陆军机械化重炮第十团第二营营长胡日贞中校,这位是江防军部队高射炮连的黄调棋连长。”

    马骥又指着何炜说道:“这位是陆军突击总队的何炜何总队长,你们部队的指挥关系,从此时此刻起正式转由何总队长负责。”

    “长官好!”

    高射炮连的上尉连长首先向何炜敬礼,何炜亦点头并回礼。

    而那重炮营的中校营长胡日贞看到何炜领子上的中校军衔后一时间有些尴尬,一时间敬礼也不是,不敬礼也不是。

    何炜自是看出了这名营长的尴尬,炮兵部队配属给步兵部队作战,一般都是低级炮兵单位配属给高级步兵单位,比如以一个炮兵营配属给一个步兵师加强作战,炮兵主官的军衔自然要比步兵部队主官的军衔低的多,且占据主导地位的也是步兵部队的军官,因此见了面当然是炮兵部队的主官先敬礼。

    而今天何炜却胡日贞同级,当然会让胡日贞不自在。

    于是,何炜乃先敬礼说道:“胡营长好,我是突击总队总队长何炜,黄埔十一期步兵科毕业,我们即将协同作战,还请老哥哥的炮兵部队多多关照。”

    胡日贞干咳两声,也回礼笑道:“陆军野战重炮第十团第二营中校营长,黄埔六期炮兵科毕业。”

    马骥说道:“将你们二位叫来,一来是将指挥关系明确一下,二来也是想让你们跟何总队长汇报一下你们这两支炮兵部队的具体情况,协同一下接下来的作战问题,何总队长,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何炜接过了主导权,向马骥点头以表谢意,心下也对此人的好感倍增。

    这人虽然不是黄埔生,而是北洋军阀的旧军官出身,但做事情很有分寸,也很识大体,何炜甫到此处,马骥便不计年龄与资历的差距,全力配合何炜,甚至将何炜奉为上位。

    再结合他昔日的战绩,何炜觉得此人着实不简单,而且他手下可足有三个完整野战步兵团的兵力,因此,何炜在心中打定主意定要与马骥多多交好,等到日本人打过来,这将是极大的臂助。

    随即,何炜开口说道:“各位,这次我突击总队奉层峰之命开赴田家镇半壁山一线接防,某初来乍到,对于整个军团和李延年军团长接下来的部署情况还不甚了解,还要请马旅长讲明当前的状况。”

    何炜话音甫落,马骥便说道:“目前,在田家镇和半壁山外围的黄梅广济一线守备的是桂系部队的几个军,而守备田家镇与半壁山核心阵地一线的乃是李延年军团长之第十一军团,目前,第十一军团下属有第二军,第八军,第五十四军三个军以及第五十七师,第八十二师,我旅与陆军突击总队,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独立炮兵部队组成配属给第十一军团的炮兵群和各个要塞守备部队。”

    “当前,第二军,我旅,突击总队与第八十二师布防于田家镇与半壁山一线,李玉堂部的第八军防守九江,五十四军的第十八师防守于富池口。”

    何炜点点头,说道:“这么看我军的兵力也算是雄厚,几个要点都已经控制住了,等到日本人打来怕是要吃些苦头。”

    何炜说完,却见马骥苦笑一声,苦着脸说道:“何总队长,第十一军团的兵力的确是雄厚,只是,关于第十一军团的一些内情,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看着马骥突变的脸色,何炜奇道:“马旅长尽管讲。”

    于是,马骥便将这所谓第十一军团的内情讲给了何炜,何炜这才得知,虽然第十一军团的表面兵力很是雄厚,部署也比较得当,但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李延年能指挥的动的实际兵力却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多。

    防守九江的李玉堂第八军,及防守富池口南岸的霍揆彰的第五十四军部队,这两个军只是名义上接受李延年的指挥,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在长江南岸,守备在半壁山侧翼江岸的第八十二师也好不了多少。

    马骥又将这几支部队的派系关系给何炜讲明,原来,李玉堂的第八军,霍揆章的第五十四军虽然都是中央军部队,可李玉堂与李延年一样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李延年并不能随意指挥。

    至于那第五十四军,则是陈诚土木系的部队,向来是唯陈诚陈辞修马首是瞻,根本就不把李延年放在眼里。

    而第八十二师,则是贵州黔军系统的地方部队,对中央军抱有敌意,且相当排外,李延年多半也很难指挥的起来。

    也就是说,由李延年实际能指挥的动的,只有第二军的第九师和施中诚的第五十七师,马骥的第三八五旅以及原在田家镇的要塞炮兵部队!

    何炜听马骥讲完了这些劳什子派系倾轧的弯弯绕后,简直是瞬间头大无语,眼爆火星,心中直直骂娘。

    一句话,派系斗争害死人啊!

    江北的情况暂且不提,就拿突击总队所在的南岸来说,守备半壁山东侧富池口的是五十军的第十八师,是土木系的部队,守在半壁山东侧江岸的是八十二师,是黔军部队,这两个部队可是连军团长李延年的命令都未必听。

    真到打起来了,各部能不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的作战,何炜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他娘的大敌当前,还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倾轧与内斗,何炜也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马骥看着蹙眉的何炜,继续说道:“何总队长,李延年军团长已经通知过我,让你组织部队驻扎布防完毕后前去一趟江北,我也不虚言了,李军团长叫你过去,也是为了探一探你的底儿,跟你见一面,看看你是否听从指挥。”

    何炜叹气说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我突击总队已经被划归到了第十一军团的战斗序列中,听从李军团长指挥是应有之义,自该遵其节制。”

    言毕,何炜看着身边的几名军官,心想那五十四军的部队和第八十二师他何某人暂且不管,但是马骥的这个旅,还有这两支炮兵部队他一定要好好的协同。

    马骥的第三八五旅足有三个步兵团,这两支炮兵部队也是火力强大,只要和它们协同好了,加上突击总队的雄厚本钱,想来局面就坏不到哪里去,完全可以让打过来的日军好好的喝上一壶。

    心里有了数,何炜又看向两名炮兵部队主官,问道:“既李军团长有令召我,吾等自当从速布防,胡营长,黄连长,请汇报一下你们这两支炮兵部队的实力概况。”

    何炜话音刚落,马骥说道:“何总队长,咱们车上说吧,贵部预定布防于半壁山,咱们也该去山上看看阵地。”

    何炜说道:“马长官所言极是,自该如此。”

    于是,四人同乘一车开始向半壁山驶去,在路上,何炜了解到了配属给突击总队的炮兵部队状况。

    胡日贞的部队乃所属于陆军机械化野战重炮第十团,是***最早的机械化重炮兵部队,战前装备的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为中国特制的三十二倍口径版本sfh18型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

    而不久前,炮兵第十团又临时换装为刚刚从德国买来的普通版本三十倍口径sfh18型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弹炮。

    这种大口径榴弹炮的射程为13.3千米,采用汽车牵引,胡日贞的炮十团第二营共计有两个榴弹炮连,每个连装备四门该型榴弹炮,全营合计八门,每门炮配备一千五百发榴弹。

    而黄调棋高射炮连的瑞典博福斯七十五毫米高射炮则是瑞典博福斯兵工厂在德国工程师的帮助下开发而成的高射炮,性能也相当不错,最大射高一万米,拥有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射界,配备有全套的射击指挥仪、探照灯、对空听音器,采用履带式牵引车进行机动牵引。

    总的来说,无论是胡日贞的重型榴弹炮营,还是黄调棋的七五高射炮连,都是性能极佳的的利器。

    第十一军团将这个重炮营与高射炮连部署在半壁山附近,其用意自是想借助半壁山的地利优势扼守长江江面,以阻击沿着长江海陆并进的日军部队。

    于是,在对配属的炮兵情况心中有数后,何炜便在马骥几人的陪同下登上了突击总队即将布防的半壁山。

    半壁山上,何炜吹着凛冽的江风,居高临下的在半壁山的顶端举着望远镜向四周瞭望。

    刚到山脚下时,何炜还感觉不到什么,可到了山顶,何炜才深感半壁山的险要之处,的确是称得上是横卧长江两岸的孤峰半壁,海拔虽不高,仅有一百多米,其正面的江面宽度也仅有五百米,何炜在望远镜中甚至能看到对岸田家镇要塞零零散散的***哨兵。

    半壁山的山体也不大,可地形却极为重要,即可以扼守江面,攻击溯江而上的日军军舰,也可以支援侧背的陆上作战,同时还可以与对面的田家镇要塞遥相呼应互相支援。

    何炜放下望远镜,叹道:“果然是以山锁江的险要之处啊。”

    随即,何炜又对马骥问道:“马旅长,你们来的早,请问半壁山的工事情况如何?”

    马骥指着山上的一座工事答道:“此前我已经勘察过山上的地形,半壁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末的时候就修有炮台,抗战前我国参谋本部又对其加以修缮,现在山上计有永备式野炮掩体4个,观察所1个,人员隐蔽部1个,重机枪掩体10个,还有一些未构筑完成的半永备式野战工事。”

    何炜点点头,随即又视察了半壁上的工事情况,思忖片刻后即对如何布防有了大致的想定。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